王 巍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科學研究工作是高等學校發(fā)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作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和文獻信息中心,高校圖書館除滿足基本教學文獻信息需求外,提供科研信息服務是其重要職能。在網絡環(huán)境下,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趨向個性化。因此,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科研人員提供實時的、準確的個性化科研信息,是高校圖書館必須認真探討的課題。
創(chuàng)新科學研究對文獻情報支撐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流的科研工作要有一流的文獻信息服務來支撐。信息服務是通過研究用戶、組織用戶、組織服務,將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用戶,最終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服務,是在信息組織的基礎上,根據用戶需求,提供信息的一種社會化活動。個性化信息服務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是圖書館針對不同用戶不同層次的文獻信息需求,提供區(qū)別化、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的過程,主要包括:(1)時空服務的個性化。在用戶指定的時間和指定的地點提供服務;(2)服務方式的個性化。根據用戶的個人愛好或特點開展服務;(3)服務內容的個性化。所提供的服務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在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要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一要為用戶提供一個個性化接口,供用戶進行個性化定制,系統(tǒng)根據用戶提出的要求,向用戶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二要通過對用戶個性、使用習慣的分析和跟蹤,不斷挖掘和掌握用戶潛在的興趣特征,主動向用戶推薦其可能感興趣的信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務。總之,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主動服務、一種雙向溝通的信息服務、一種面向用戶深層心理需求的信息服務。
科學研究是指對一些現象或問題經過調查、驗證、討論及思維,然后進行推論、分析和綜合,來獲得客觀事實的過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為選擇研究課題階段、研究設計階段、搜集資料階段、整理分析階段、得出結果階段五個階段。從科學研究的定義可以看出,搜集資料是科學研究過程的一個主要階段。在科研過程中,科研人員除了自己平時搜集資料外,圖書館是其獲取科研信息的主要來源。如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館藏總量有520萬冊(件),為科研人員提供了紙質文獻和數字化資源服務,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工作。在網絡環(huán)境下,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具有以下特點:(1)知識性和專業(yè)性。科研人員對信息的需求已不滿足于直接獲取文獻信息,而是需要獲得以解決問題、形成方案為目標,注重知識內容,針對性強的深層次服務;(2)綜合性和跨學科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科學家和自然科學家開展了彼此之間的合作,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的突破。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間,在《科學》和《自然》兩大國際頂尖學術雜志上刊載的社會科學類跨學科研究的論文和評論已經多達百余項。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科研工作者對綜合性和跨學科性科研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3)準確性和權威性。準確性信息是嚴格符合事實、標準或真實情況的信息,科研工作需要準確的科研信息作支撐;(4)系統(tǒng)性、新穎性和應用性。及時掌握新穎的信息是抓住機遇、正確決策的前提,又是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科研人員最迫切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內容最新、范圍最廣的國內外各種信息,對信息的新穎性和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推薦服務是根據用戶信息需求,主動組織信息資源,構建個性化信息環(huán)境,并向用戶推薦其感興趣的信息和服務。構建性能良好的個性化信息推薦服務系統(tǒng),是提供針對性、時效性和準確性信息的關鍵。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推薦系統(tǒng)主要有收集用戶信息、分析與完善用戶偏好、提供推薦項目和接受用戶反饋四項功能,為用戶提供推薦、基于用戶訪問歷史的推薦和動態(tài)個性化推薦三種推薦服務[1]。如何英等設計出了一種基于Web使用挖掘的個性化信息推薦系統(tǒng)RSP BOWUM的框架結構,并給出了基于這一框架結構的實現流程,可以進行有效的個性化信息推薦,提高個性化信息推薦的效率[2]。隨著RSS技術的應用,RSS作為個性化聚合內容的最佳手段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高校圖書館可利用RSS技術開展個性化信息推薦服務。如上海大學圖書館利用RSS技術開展了新聞聚合系統(tǒng) (圖情版塊、學科版塊、宗教社會學版塊)、逾期圖書、預約圖書、最新上架隨書光盤、圖書館重要消息、訂制新書、全部新書、最新期刊目錄等服務;清華大學圖書館利用RSS技術開展了圖書館最新消息、圖書館中文新書通告等服務;廈門大學圖書館利用RSS技術開展信息參考(XML/OPML頻道訂閱)、圖林網志聚合等。
Blog是Weblog的簡稱,即“網絡日志”。博客是一種特別的網絡出版和發(fā)表文章的方式,倡導思想的交流和共享,具有即時性、個性化、靈活性、共享性等特點。圖書館可建立圖書館博客網站,一是為用戶提供新聞報道服務,報道科研人員所需的最新的如科研動態(tài)、最新發(fā)現等科研信息。二是提供書目導讀服務。通過圖書館博客向用戶介紹館藏新書、期刊和電子文獻等,為不同用戶提供專門的書目博客鏈接,設立書評博客,為用戶利用科技文獻提供參考。三是提供咨詢導航服務。利用博客所提供的簡單易用的多種文檔歸類和檢索查詢功能,并通過館員和評價,幫助用戶盡快找到自己需要的網絡信息資源。四是提供知識共享服務。館員之間或館員與用戶之間可以通過博客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展開討論或相互交流,圖書館也可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在圖書館博客上公布他們的科研思路、實驗方法、學習經驗等,使其他科研人員也能分享科研信息。
My Library是以用戶為核心,以個性化選擇為界面的圖書館信息資源搜集方式,是目前較為成熟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系統(tǒng)[3]。My Library提供以圖書館信息資源為主的資源集合的個性化定制功能,能根據用戶的需求特征,通過用戶定制、系統(tǒng)推薦和推送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My Library是一個完全個性化的私人信息空間,一方面用戶通過對系統(tǒng)界面、資源集合、檢索工具與技術、系統(tǒng)服務等的高度定制來創(chuàng)建愉悅的個性化界面,以及對圖書館及網絡資源與服務的便捷的鏈接;另一方面,系統(tǒng)通過提供個人文獻編輯工具來創(chuàng)建、組織、加工和維護用戶的個人文獻(如我的數據庫、我的期刊、我的分類、SDI服務、我的檢索策略、我的書架等)。 My Library具有定制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書簽、最新信息通告、搜索引擎鏈接、更多的圖書館鏈接、Web頁面樣式、用戶個人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等功能。如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建立的 “我的數字圖書館——基于個性化集成定制的門戶網站”系統(tǒng)和浙江大學開發(fā)的 “我的圖書館”系統(tǒng)比較成熟且有一定代表性,高校圖書館可以參考其設計方法建立My Library系統(tǒng),為科研人員提供個性化科研信息服務。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DRS)是一項基于互聯網服務,不受系統(tǒng)、資源和地域等條件限制,能利用相關資源通過專家為用戶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并能使用戶在限定的時間內獲得可靠答案的新型虛擬咨詢服務。其實質是通過網絡化、數字化的手段為用戶提供咨詢服務,幫助用戶獲取所需信息。DRS是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一種信息服務模式,包括網上實時服務、E-mail服務、FAQ服務、電話服務等。數字參考咨詢系統(tǒng)自身附帶一些自助式服務項目,能夠實現用戶根據興趣偏好、需求特點、時間安排自行利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完成文獻查詢與利用。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通過建立數字參考系統(tǒng),為用戶提供包括FAQ解答、學習中心、電話咨詢、E-mail咨詢和實時咨詢服務。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建立的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科學參考咨詢臺以中國科學院文獻中心館藏資源、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先進的信息檢索技術為依托,開發(fā)館藏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以中國科學院前沿領域的科學家和資深的圖書館員作為咨詢專家,實現網上學科文獻信息咨詢服務和專業(yè)知識咨詢服務。該系統(tǒng)具有對咨詢問題的自動轉發(fā)、FAQ管理、知識庫建立和統(tǒng)計評估等運行與服務功能,在個性化服務、多入口提問、數據檢索、問題分配、咨詢專家和用戶的雙向交流等方面具有較鮮明的特點。上述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可為高校圖書館開展面向科研人員的數字參考咨詢服務提供有益的借鑒。
3G(Third Generation)即第三代移動通信,是基于寬帶CDMA技術,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3G能夠提供更大的系統(tǒng)容量和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以支持無線因特網接入和無線多媒體業(yè)務,使個人終端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的任何時間、地點與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質量地實現信息的移動通信與傳輸。3G手機圖書館可使用戶不受時空限制利用圖書館資源,具有移動性、實時性特點。利用3G技術構建手機圖書館,可為科研人員開展以下服務:(1)短消息服務。通過手機為用戶提供短消息服務,使用戶及時了解學術會議、圖書館新書通報、圖書館開館時間等。如吉林省圖書館 “手機圖書館”是利用電信的短信服務平臺,用戶通過手機以無線接入方式接受圖書館提供的如書目查詢、辦證須知、開館時間等短信服務;(2)Web主頁服務。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上網,訪問電子資源、點播視頻、在線咨詢、在線閱讀等;(3)移動定位服務。利用3G先進的移動定位技術,根據移動用戶所處的地理位置,臨近圖書館為用戶提供如館藏資源檢索、域名查詢以及生活信息咨詢等服務。
目前,我國的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知識創(chuàng)新與技術創(chuàng)新工程深入推進。高校具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和人文環(huán)境,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不竭源泉。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fā)揮科技創(chuàng)新的基礎作用,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平臺建設,不斷提高科研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高校創(chuàng)新體系的構建提供良好的服務。
[1] 寧耀莉.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發(fā)展趨勢探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0(6):24-26.
[2] 何英,何丹,聶承啟.一種基于 Web使用挖掘的個性化信息推薦系統(tǒng)實現方法[J].計算機與現代化,2008(7):36-38.
[3] 李昕.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分析[J].現代情報,2007(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