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軔
(云南省圖書館,云南 昆明 650031)
云計算技術是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是透過網絡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務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搜尋、計算分析之后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云計算技術應用的最終目的是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建立功能強大的計算中心,提供多種多樣的計算服務,使用戶能夠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便捷地享受各種服務。
目前,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還處在探索階段。鑒于云計算技術強大的計算功能和信息處理功能,圖書館應用云計算技術一方面可存儲不斷增長的文獻信息資源,另一方面可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
雖然云計算技術的優點被許多有識之士多加贊譽,但云計算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云計算主要是由幾個大公司 (如微軟、Google、亞馬遜等)倡導和實施,且大部分應用于商業目的,唯有少數的應用于圖書館的項目(如新西蘭Katipo通訊有限公司的Koha open-source ILS、中國盛大集團的云中圖書館等)也僅僅是推廣階段。如果直接采用現有的商用云計算方案,雖然實施簡單,短期投入成本降低,但如何整合圖書館原有館藏資源和如何處理原有的計算機保障能力將是圖書館面臨的首要問題。由于圖書館之間存在著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差異、館藏特色差異、數字資源整合模式差異等問題,如何整合各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及數字資源,也是圖書館必須考慮的問題。
從內部來看,“云”是一個虛擬的系統,其數據的物理存儲位置可能分布在多個地方。實現云計算運行系統后,許多圖書館不清楚自己的數據儲存在哪里,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將數據是否存儲在專門管轄的位置以及他們是否遵循當地的隱私協議和信息保護條款。因此,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數據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圖書館文獻信息數據具有安全性、完整性、共享性和保密性,圖書館把文獻信息數據交給云計算服務商后,具有數據優先訪問權的是云計算服務商,這就難以排除圖書館信息數據被泄露、圖書館特有館藏文獻資源被盜取的可能性。從外部來看,除了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之外,其他用戶會發掘云計算服務提供商Web應用上的漏洞,獲取其想獲得的重要數據。研究發現,云供應商使用多個數據中心和成千上萬臺服務器,一旦黑客尋找到正確的服務器,就會從服務器內部多芯系統的高速緩存中竊取數據。所以,圖書館把數據都放在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將存在著極大的數據安全風險。
眾所周知,目前計算機自動化管理操作系統種類繁多。就國內來說,著名的有如南京匯文的My library系統、深圳圖書館開發C/S構架的ILAS(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北京華夏網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B/S構架的中國專業圖書館網等,其使用的網絡協議及接口千差萬別,云計算服務供應商難以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瀏覽軟件、不同的網絡協議及接口提供無差別服務,從而無法為所有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提供某個特定應用程序或業務流程,不能夠滿足云計算模式下用戶的信息需求。
按照知識集合組織原理,云計算模式下的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不能簡單地被認為是 “數據庫集合”和“數據庫鏈接”,而應把原有資源的體系結構進行分解,從橫向或縱向上把其中的知識單元進行重組,然后再進行比對、剔重、合并等,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知識集合有機體。一般來說,如今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模式有以下四種類型:(1)基于聯機公共檢索目錄(OPAC)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這是一種通過Internet對館藏文獻信息數字資源進行檢索的工具,也是知識受眾查尋和利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由于OPAC資源系統的整合是一種基于傳統書目管理的整合模式,目前大多數圖書館都采用這一整合方式;(2)基于導航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數字資源導航系統是指將數字資源的檢索入口整合在一起,建立數字資源導航庫,提供按資源名、關鍵詞、資源標識等途徑獲取數字資源。其功能主要是幫助用戶更加全面地了解數字資源,供用戶瀏覽或按一定的特征檢索數字資源,并提供該資源的檢索入口;(3)基于鏈接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利用網絡超文本鏈接特性,對文獻的有關知識點進行鏈接,將有關的數字資源鏈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以便用戶更方便地利用資源;(4)基于跨庫檢索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在同一檢索平臺上,實現多庫檢索,對異構數據庫進行資源整合和實現統一檢索,提高用戶對信息資源獲取的效率。
基于以上情況分析,圖書館在選擇這些整合系統之前應對它們進行調查和比較分析,目前數字資源導航系統整合和基于聯機公共檢索目錄系統的整合具有其先天性的不足,已經實現的數字資源整合檢索系統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許多圖書館的基于聯機公共檢索目錄系統和數字資源導航系統的整合系統業已建成,同時運作也已進入日常化工作的軌道,這樣的整合基本實現了同步跨庫檢索。而鏈接整合,尤其是開放式動態鏈接整合技術從參考文獻的角度出發整合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具有其他系統不可替代的獨特的優勢。盡管這種整合系統還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但它代表了鏈接整合技術的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筆者認為,在云計算條件下的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的整體最佳方案可以是在保持基于聯機公共檢索目錄系統和數字資源導航系統的整合基礎上,根據各館的實際情況和數字資源加工情況,重點開展數字資源開放鏈接系統和跨庫檢索整合系統的建設工作。
2.2.1 選擇文獻信息資源數據存儲位置
從理論上說,利用云計算技術,用戶只需要通過個人電腦或者本地終端使用圖書館的相關文獻信息資源。但實際上,在“云”服務中斷或網絡中斷時,圖書館仍然能夠正常地提供相關的服務,圖書館顯然不能把所有的數據資源都放在“云”中,仍要在本地數據庫保存一些重要的文獻信息數據,依此作為“云”數據的一個備份。因此,云計算模式并不會完全“推翻”圖書館現有的數據部署模式,而是在保留原有模式的基礎上,使現有的部署模式與云計算模式進行融合,作為現有部署模式的有效補充。圖書館應對現有的數據進行整理,研究確立哪些常規數據資源可以放到“云”中,哪些重要數據必須在圖書館現有的模式中予以保留。
2.2.2 建立圖書館行業私有的“云”
建設圖書館云計算模式時,可以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圖書館行業私有的“云”的建立。對于圖書館而言,云計算代表著圖書館計算領域多種技術的集中匯聚,而私有“云”是許多可分拆的模塊化硬件與聯網,以及可通過預設政策動態分配的存儲資源之間的更強結合。圖書館私有“云”的建立,為托管應用和托管存儲提供身份和訪問管理,確保其所提供的服務滿足圖書館行業所嚴格要求的信息安全和規范標準,確保圖書館特定的信息安全策略和信息管理規定將會在 “云”中得到執行,從而降低使用云計算服務與公共“云”共享信息的安全風險,隨后逐步健全以圖書館私有“云”為主,以公共“云”為輔的一種混合型云計算安全架構。
2.2.3 對文獻信息數字資源進行加密
從理論上講,只要加密強度足夠大,圖書館可以存儲數據,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也可以存儲數據。加密不僅針對存儲在云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器上的數據,還針對傳送給最終用戶(即知識受眾)的數據。在云計算條件下,信息加密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1)文獻信息數據文件加密。不論是數據上傳到別的緩存數據庫時,還是存儲到本館自身的數據庫時,文件加密都可以保護數據;(2)保護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即保護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因為非法用戶能通過云API訪問圖書館的一切數據,所以要注意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安全,從通道口處攔截黑客攻擊,保證數據的安全。
從目前的形式看,大部分的安全隱患還是來自惡意攻擊搜索引擎、黑客的惡作劇、政府行為的監視、利益促使下的網絡入侵。當然,圖書館員只有采取多種信息保護管理模式,使用更可靠的加密手段,才能防患于未然,在有保護的情況下安全享受云計算帶來的優點和便利。
目前,大多數圖書館使用的自動化管理軟件不屬于B/S結構,正處于從C/S結構到B/S結構的轉變過程。在此基礎上,圖書館自動化軟件開發部門應該開發基于網絡的,采用一個開放源代碼模式的C/S/S結構自動化系統。這種自動化系統不僅圖書館可以使用,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得到改善。軟件系統的標準化成為圖書館用戶選用軟件系統的基本要求。圖書館將擺脫目前只能使用軟件制造商生產的集成系統的被動局面,還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最優秀的軟件功能包。這種開放源代碼模式的C/S/S結構自動化系統具體應當包含以下特性:(1)采用GNU通用公共授權的全功能圖書館自動化軟件。該系統包括采購、編目、流通、OPAC、讀者管理模塊,集成了圖書館的各個業務流程。同時必須具備可供定制化機制;(2)圖書館員的管理接口(intranet)及讀者的在線目錄接口(internet)都采用瀏覽器方式,不需安裝特別的軟件;(3)可以支持各種操作系統:Linux、Unix、Mac OS;(4)可以采用各類圖書館技術標準,包括Z39.50、UNIMARC、MARC21、ISO2709 等;(5)基于 Web 界面。必須基于標準的WWW技術,如XHTML、CSS和JavaScript;(6)提供個性化檢索,用戶可以自行選定字段組成檢索框進行檢索;(7)所提供圖書館的服務內容類型及規模沒有限制,服務能力由其數據庫及相關軟件決定;(8)對系統硬件的需求不高。
目前,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還處在探索發展階段,相信隨著圖書館界對云計算技術的關注以及云計算技術的日趨成熟,云計算技術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將被逐步得到解決。云計算技術的應用,為圖書館的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為存儲和管理數據資源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也為圖書館完成各類數據資源服務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
[1] 馬瑞.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發展探索 [J].圖書館學研究,2009(7):36-39.
[2] 吳志榮.論數字信息資源建設[J].圖書情報知識,2000(3):30-32,35.
[3] 魏珺.云計算整合計算資源[J].信息方略,2008(11):68-69.
[4] 李永先,欒旭倫,李森森.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1):105-106.
[5] 尹曉慧.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前景初探[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0(5):131-132.
[6] 王長全,艾雰,姚建文.云計算環境下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安全策略研究[J].情報雜志,2010(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