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輝(天津大學期刊中心天津300072)
從網絡媒體的性質看網絡編輯的管理
鄭建輝(天津大學期刊中心天津300072)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對網絡編輯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網絡編輯而言,媒體的操作手段和呈現形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所以網絡編輯相對于傳統編輯而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不同為主線分析網絡編輯的性質與特點。
網絡媒體網絡編輯傳統媒體受眾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特別是web 2.0的深入應用,網絡編輯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除了要具備傳統編輯所具備的語言駕馭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外,網絡編輯還需要熟練使用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軟件工具,更要成為各種技術平臺的使用者,當然也是網絡受眾與作者之間的聯結者和橋梁。這些都對網絡編輯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網絡編輯而言,媒體的操作手段和呈現形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所以網絡編輯相對于傳統編輯而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從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不同為主線分析網絡編輯的性質與特點。
傳統媒體是指相對于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以傳統的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的交流活動的媒體,包括電視、報刊、廣播3種傳統媒體。通常我們又把它們稱作“平面媒體”。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傳播媒介都有非常嚴格的準入審批程序。而網絡媒體運轉的審批手續則要簡單得多,有些只需進行網站備案即可。目前,各國對新聞媒體的管制程度不同,但是想獲得新聞媒體的經營權都是要經過嚴格審批的。電子媒體則由于它的開放性和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只需經過網站備案而已。從技術上來講,也很難實現對網絡媒體的嚴格管理。
傳統媒體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它的呈現內容都會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報刊受篇幅的限制,只能對所刊載的內容千挑萬選,力求將最好的、最有價值的內容發表并呈現給讀者,力求以最小的空間獲取最大的效益;廣播、電視受時間的限制,更要精益求精,努力將最具觀賞性和新聞價值的節目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展現出來,力求以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效益。而網絡媒體完全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內容上實現了無限延展,時間上可以永遠在線。同時將聲、光、電等技術和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再輔助以海量搜索、數據挖掘、專題組織等,從而開創了媒體的新紀元、新跨躍,也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固有概念。
傳統媒體很難有一個定量的質量評價體系去即時評價編輯的工作量,雖然人們可以用影響因子、引文數量等手段對傳統編輯的工作量進行評價,但這都不是受眾直接而即時的反饋信息。長久以來對傳統媒體的定量評價就是一個難點,歷經學術界、媒體界的多年努力,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通常情況下,對傳統媒體的評價機制主要通過對主辦單位的行政級別、產權屬性、刊物發行量和抽樣調查等粗略確定。而網絡媒體因為省去了太多中間發行環節,可以直接面對受眾,因此通過統計用戶的訪問量和回貼量就可以實現有效、簡單、公正的評價。
可見,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在管理方式、呈現方式和評價方法上都存在著差異,這也就導致了傳統媒體的傳統編輯和網絡媒體的網絡編輯在工作要求上也存在差異。
傳統媒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對傳統編輯的管理有一套嚴格、成熟、有效的管理機制。從業務素質、思想政治覺悟等方面都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傳統編輯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性質也非常穩定;而網絡媒體的網絡編輯在進入行業時則條件相對寬松,進入的門檻相對傳統媒體也較低,再加上網絡媒體形式多樣、發展速度太快,從而對網絡編輯的需求量較大,容易導致網絡編輯的素質莨誘不齊,這就對網絡編輯的管理造成一定困難。
傳統媒體工作內容和工作量大體上是可以預先規劃的。傳統媒體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期刊由于受空間的限制,每期內容、頁碼都要有固定的編排;又如廣播、電視,由于受時間的限制不能無限擴展工作量。相反網絡媒體的空間、時間都是無限延展的,這就導致網絡編輯的工作量從理論上是可以無限的,從而讓網絡編輯的工作量無限放大。據調查,網絡編輯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
工作中,很難對傳統編輯的工作有一個即時、準確的評價。相反,基于電子交互的快捷性,網絡編輯卻很容易實現即時反饋工作質量,因為訪問量和回貼量是能夠比較準確反映個人的工作強度和工作質量。網絡編輯很難有“混水摸魚”的僥幸存在,無形中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
現今,網絡媒體的影響力已逐漸超越了傳統媒體的影響力,網絡媒體已經滲透到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網絡媒體已經充分實現了網絡與受眾的廣泛互動。近期中東出現的社會動蕩也與facebook、twitter等網絡媒介的推波助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針對我國的國情,應對網絡媒體和網絡編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嚴格、規范、人性化的管理機制,提高網絡編輯的思想政治水平,與黨的路線方針保持高度一致,從而為廣大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加強對網絡媒體和網絡編輯的監管尤為重要,同時也要特別加強對各種論壇、微博、QQ、MSN等即時通訊的管理。
進一步建立健全網絡編輯的勞動保護制度,嚴格控制勞動時間,建立與網絡編輯相適應的工資體系和薪酬標準,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充分保證網絡編輯的身心健康。
網絡編輯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加強自我學習,不斷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提高文字駕馭能力和新聞敏感性,并不斷提高自已的思想政治覺悟。加強心理素質訓練,適應高強度的工作環境,提升自己對抗高強度工作環境的能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了媒體形式發生巨大變化,網絡媒體逐漸成為了傳播業的主流,這是形式反作用于內容的具體表現;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的內容又有了新的形式與之相適應。內容與形式的變化就決定了網絡編輯與傳統編輯在管理上會有很大差異,對網絡編輯管理的研究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我們還將繼續深入下去。■
2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