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義
(遼寧工業大學圖書館 遼寧 錦州 121001)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統計是對高等教育實行有效監督、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統計工作由教育部下屬的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管,以為教育事業發展服務、進一步完善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制度為出發點,為國家統計工作報送教育統計數據,以反映高校綜合辦學狀況。圖書統計指標作為高等教育統計指標體系中的一項基礎內容,也是高校基本辦學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客觀地反映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對擴大學校辦學規模、爭取更多的經費投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在高等教育統計指標體系設計中涉及到圖書館的只有圖書館建筑面積、圖書數量、數字資源量3項指標,盡管不是獨立的圖書館統計[1],但有關圖書館的統計指標項目還是相對較少。教育統計主管部門應根據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并參照2009年頒布實施的新版《信息與文獻 圖書館統計》,充實和完善圖書統計指標項目,以全面反映高校圖書館的真實狀態和服務水平(以下所述的圖書及其數量均指紙質圖書及其數量)。
在《高等教育統計指標解釋》中,圖書統計的相關指標項目被設置在一級指標“資產、校舍”之下,具體說明為:“圖書:是指學校圖書館及院系(所)資料(情報)室擁有的正式出版的圖書和電子出版物(以萬冊為計量單位)。”[2]圖書屬于學校固定資產,因此圖書數量指標隸屬于“資產”指標項目,并沒有被單獨設立為一級指標,圖書數量指標的下面設有館藏圖書數量和當年新增圖書數量2個子指標。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包括……生均圖書。這些指標是衡量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和核定年度招生規模的重要依據”[3];文件中還規定,“……生均年進書量。這些指標是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的補充,為全面分析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和引進社會監督機制提供依據。”[3]《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主要用于對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進行監測,并規定限制招生和暫停招生的主要構成要件。該文件中要求本科層次高等學校的生均圖書數量不得少于70冊,生均年進圖書數量不得少于3冊,凡是低于上述標準的高校均被視為該項指標不達標[3],有可能影響到該高校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生均圖書數量指標不僅可以用來判斷高等學校圖書經費的投入水平,還可以判斷高等學校對圖書館投入的重視程度。
盡管以圖書數量為基準統計的結果具有一定權威性,便于統計和計算且直觀易行,但仍有不盡人意之處。圖書館是高校藏書最多的部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高校圖書館為例,探討高等教育統計中圖書統計存在的問題。
僅對圖書數量進行統計的圖書統計結果缺乏說服力、公正性和合理性。除館藏圖書數量外,館藏圖書總金額也能夠反映學校圖書館紙質圖書的狀況。例如,數十頁的圖書價格僅為十幾元或幾十元,而數百上千頁的圖書價格可達到百元甚至上千元,價格之差達百倍之多,若僅以數量進行統計,則無法體現被統計圖書的真正價值。隨著紙張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出版社出版圖書的成本增加,直接導致了圖書價格的普遍上漲,使高校圖書館采購圖書的成本較過去也有所增加。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經費都來源于上級撥款,辦學層次和類型不同的高校獲得的撥款額度也不同。經費少的圖書館的圖書采購難度相對較大,在圖書經費有限、圖書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采購圖書的數量必然會減少。如果圖書館僅為了達到教育統計所要求的指標而只采購便宜的圖書增加館藏數量,那又如何保證圖書采購工作的質量?這種做法有只注重政績之嫌,極易導致急功近利的現象發生,不利于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工作。高校通常以金額撥款形式給圖書館劃撥圖書采購經費,圖書采購的財務報賬按圖書金額和圖書數量進行結算,因此,僅以圖書數量作為圖書統計的唯一指標無法客觀地反映圖書館藏書工作的真實情況。
圖書利用率是反映圖書流通情況的最重要指示。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普及,利用已經成為圖書收藏的本質和最終目的。然而,有些圖書從進館開始就很少有人問津甚至從未被讀者借閱過,這些圖書的數量和金額雖然每次被人為地納入統計范疇,但卻毫無統計價值,影響下一年的采購計劃,造成了采購資金的浪費和書架空間的擁擠。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2009年修訂)》第5條規定,“加強統計科學研究,健全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不斷改進統計調查方法,提高統計的科學性。”[4]因此,高等教育統計主管部門應改進和加強統計指標設計理念,增強統計指標的準確性、時效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把能夠真實反映圖書館狀況的指標內容考慮和吸納進來。
圖書數量可以反映出圖書館的藏書狀態,所以當前高等教育統計仍然需要保留館藏圖書數量和當年新增圖書數量2項指標,并在此基礎之上增加“館藏圖書總額”、“新增圖書金額”指標。將館藏圖書數量與館藏圖書總額、當年新增圖書數量與新增圖書金額分別對應,在高等教育統計報表中反映出來,以達到圖書的數量與金額并行統計的目的。高等教育統計主管部門應重新研究圖書的數量與金額間的關系,充分考慮物價因素和經費投入因素對圖書采購工作的影響,制訂出適合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等學校可遵照執行的圖書指標統計要求。這既有助于高等學校在新的圖書指標統計要求指導下開展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又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統計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圖書利用率是某類圖書一段時間內被利用的圖書種數與該類圖書藏書總種數的比值[5],它可以真實地反映出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對于優化館藏圖書建設、促進讀者服務水平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圖書流通統計中最重要的計量指標。通過統計分析圖書利用率,圖書館可以掌握和了解哪些圖書使用率高,哪些圖書使用率低,哪些圖書已經成為“滯書”、“死書”,從而敦促圖書館采取措施使館藏圖書流通起來。統計高校圖書利用情況并將其作為一項統計指標納入到教育統計之中,可以促使高校圖書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圖書借閱效率,充分而有效地發掘館藏圖書資源,促進圖書采購工作的有效開展,防止利用率低的圖書進入圖書館,也可減少圖書館的“死書”數量,較大限度地發揮圖書經費使用效能,這樣既可以節約資金,又防止不必要的圖書擠占書架,同時也可以節省讀者的查閱時間。
圖書利用率指標項目的設立可以由高等教育統計的主管部門負責,并由其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論證以確定合理的指標。雖然圖書利用率指標在統計中不如圖書數量和金額的統計直觀易行,但可由圖書館使用的圖書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實現利用率的統計。高校圖書館一般都擁有獨立的圖書管理信息系統,可把管理系統軟件提供的圖書流通的各項數據逐一進行匯總并最終得出圖書利用率。圖書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圖書流通數據的統計可按時間段設成按月份統計、按季度統計、按年度統計及按累計年度統計等,統計數據中的讀者群范圍可以視實際統計需要而靈活設定,以滿足不同統計范圍的統計需要。
期刊也是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圖書相比,其學術性和實效性更強、知識內容更新穎,是師生進行科研、學習、撰寫論文的重要參考資料,其利用率甚至比圖書還高。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將期刊作為館藏的一部分,歸入紙質圖書統計中。具體操作方法為:把過刊按年度合訂算作1冊圖書,將當年各本期刊的合計金額作為這1冊圖書的定價,然后按圖書的臺帳要求獨立建帳登記,用此方法把上一年的全部期刊登記造冊。
圖書館在進行圖書統計工作時,除了要統計《高等教育統計指標解釋》中要求的圖書館藏書和院系(所)資料(情報)室所擁有的圖書外,還應把全校各教研室、專家研究室、科研課題組、各級領導辦公室等處收藏的教學、科研、辦公使用的圖書以及教材樣本、檔案樣本等一并納入到圖書館的圖書統計范疇。這些圖書具有管理使用分散、來源渠道復雜的特點,有的是由出版社贈送的,有的是由作者贈送的,有的是由單位購買的[6],不論來源渠道如何,都是處于使用狀態且需要長期保存的學校固定資產,都應統一登記造冊,納入圖書館統一管理范圍,由圖書館負責登記到臺帳上,各使用單位則認真負責圖書的保管和使用。
4.3.1 加強組織領導
圖書館應成立相關業務組織機構,由館長負責、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參加,在完善和規范已有的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7],建立圖書數據統計報送網絡,明確分工。圖書數據應由學校圖書館指定專人負責統計,圖書館內部各業務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保證各種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各學院、教研室、資料室、專業研究室等單位新增加的圖書也應按照要求及時、準確上報至學校圖書館,正式登記,一并納入當年統計數據之中。圖書館統計匯總后,由專門負責人按相關程序和要求報送給上級相關部門。
4.3.2 實行專人負責
負責人的選擇方式主要有兩種:(1)招聘統計專業人才進館。為使圖書館員專業結構多樣化,應向人事部門提出申請,要求適當引進統計專業的畢業生進館工作,以促使圖書館統計工作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2)在圖書館內部指定專人負責。由于各種原因,高校圖書館沒有配備專職統計人員,統計工作一般是由圖書館辦公室人員來承擔,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要選擇工作業績好、辦事認真踏實、責任心強的館員兼做圖書館統計工作[8]。
4.3.3 提高業務水平
統計工作在圖書館眾多工作中不是專職和專項業務工作,是附加的工作內容。從業人員不具備統計專業知識、對統計工作業務不了解是導致統計工作做得不到位、不準確、不科學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相關人員的統計能力,積極參加統計系統舉辦的培訓和講座[7]。在圖書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應安排相關人員到開設有統計專業的高校學習、進修,使其系統地掌握統計專業知識,以提高圖書館統計工作的業務水平。
4.3.4 樹立責任意識
要轉變統計觀念,樹立負責意識。有些圖書館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的統計觀念不強、統計意識薄弱,把統計當作簡單的工作來完成[8],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事實上,統計工作不是可有可無的,它不僅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還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所以館領導和統計工作負責人員要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充分認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切實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高等教育統計作為非常重要的行業統計,其影響力不言而喻,能實實在在地反映出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實際狀況,同時也反映出高等學校的真正辦學實力和水平。統計工作是對高等學校教育工作結果的一種度量,也是促進高等學校對圖書館事業進行宏觀管理的有效手段。在高等教育統計體系的眾多指標項目中,有關高校圖書館的統計指標非常之少。為了準確和恰當地反映圖書館真實狀態與工作水平,需要有關部門系統地對高等教育統計指標體系進行逐步完善,使能夠反映圖書館工作和服務水平的指標體系更加合理、科學、有效,從而推動高校圖書館工作健康、科學地發展。
[1]顧 健.美國教育統計中心的大學圖書館統計[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2):15-21.
[2]中國教育統計網.2008年高等教育統計指標解釋 [EB/OL]. (2008-06-23)[2010-12-20].http://www.stats.edu.cn/tjzs/2008年高等教育統計指標解釋.htm.
[3]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EB/OL].[2010-12-20].http://www.docin.com/p-20139451.html.
[4]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數據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2009年修訂[EB/OL].[2010-12-20].http://www.stats.edu.cn/tjfg.aspx.
[5]何 璇.基于圖書利用率統計的中文計算機類圖書的采購策略[J].圖書館建設,2010(3):45-48.
[6]樊五妹.高校圖書館統計與管理[J].圖書館界,2006(1):53-55,8.
[7]嚴永康.我國高校圖書館統計體系規范建設構想[J].圖書館學刊,2007(3):43-45.
[8]朱淑華.公共圖書館統計體系建設策略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0(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