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鄭州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53)
王春霞 女,1974年生,館員。
2011年2月,文化部、財政部出臺的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明確表示:2011年底之前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以此為契機,全國圖書館都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紛紛向公眾免費開放,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極大的興趣,圖書館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圖書館看書閱讀、學習研究、休閑娛樂,從而掀起了大眾閱讀的新高潮。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實現文獻價值的最終手段。一個國家閱讀的國民越多,這個國家的國民綜合素質就越高。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說過這樣的話:“于個人,讀書益智修身;于國家,讀書富國強民;于社會,讀書構建秩序與和諧。”的確,讀書對人的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一本好書往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眾的閱讀水平。所以說,大眾閱讀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增進社會和諧,提高國民素質的最有效途徑。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的第8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達到77.1%,比2009年的72.0%增加了5.1個百分點,其中,2010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的圖書閱讀率為52.3%,比2009年的50.1%增加了2.2個百分點,增幅為4.4%;報紙閱讀率為66.8%,比2009年的58.3%增加了8.5個百分點,增幅為14.6%;期刊閱讀率為46.9%,比2009年的45.6%增加了1.3個百分點,增幅為2.9%;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32.8%,比2009年的24.6%增加了8.2個百分點,增幅為33.3%。相比較而言,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增長幅度最大。
近代以前,人們的閱讀只是簡單的文獻閱讀,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進入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閱讀習慣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由傳統的紙質閱讀投向網絡閱讀。網絡拓展了閱讀的空間和渠道,與傳統單一的紙質閱讀方式相比,網絡閱讀集聲音、視頻、圖像和動畫等為一體,使閱讀充滿了樂趣性、娛樂性、豐富性和隨意性。網上的信息浩如煙海,豐富多彩,使閱讀的過程充滿了愉悅和樂趣,而閱讀帶來的收獲也越來越豐厚。
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的第8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還顯示:2010年有88.2%的0~8周歲兒童家長表示在孩子閱讀時家人會陪讀。而在有陪讀情況的家庭中,家長表示平均每天會花費約23分鐘陪孩子閱讀。根據調查,2010年我國0~8周歲兒童的閱讀率為74.3%,比2009年的69.8%增長了近5個百分點。這項調查表明了人們對幼兒閱讀的重視,注重了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興趣。
公共圖書館在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保證公民自由、平等獲取各種文化信息,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非營利的服務機構,除了具有基本的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這3種職能外,倡導閱讀一直是公共圖書館社會職能中不變的核心部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努力營造書香社會,使公眾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品質和素養是歷史賦予公共圖書館的使命。
公共圖書館不僅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圖書、報紙、雜志等紙質資料,同時也包含有非紙質資料——視聽資料,是一個地區的文獻信息中心,涵蓋了所有學科的專業知識。公共圖書館可以為大眾連續閱讀提供保障,隨著出版技術的不斷進步,連續出版物出版周期越來越短,這雖然能夠使人們得到更多更新的知識,但是卻影響了大眾閱讀的連續性。而圖書館有保存文化知識的使命,可以保證閱讀的連續性。公共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書籍的寶庫,擁有古今中外最燦爛的思想產品,能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圖書館隊伍的建設,圖書館的建設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圖書館在事業發展的進程中擁有了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技術隊伍,這支隊伍不僅具有良好的搜集、鑒別、加工、處理和檢索文獻的能力,而且還積累了豐富的讀者工作經驗,能夠幫助和輔導讀者在知識信息的大海中迅速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信息,能夠解答讀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使讀者在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更加愉悅,為大眾閱讀、構建書香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公共文化設施的重視,各級公共圖書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不管是新館還是舊館,都在功能布局、環境布置、設備設施等方面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特點,努力營造出和諧、優美、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讀者可以提高閱讀的興趣和效率,同時還可以陶冶讀者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國民的素質。
建立學習型社會,開展大眾閱讀活動,面對的是全體大眾,僅僅憑借公共圖書館的單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政府信任和幫助,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在依靠政府的同時,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承擔培養大眾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行為的責任,讓閱讀之花綻放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上。
首先是要加強圖書館員職業道德素質,愛崗敬業,忠于職守,認真負責,是每一個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當具有的職業道德操守。圖書館人員都應該秉承“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不計報酬,無私奉獻,全心全意地為讀者服務;其次是館員的業務素質,新技術環境下,圖書館員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較好的專業素養,這是圖書館員完成本職工作和履行職責的基本條件。只有堅持不懈地加強圖書館隊伍的建設,才能保證館員在工作中以良好的態度、飽滿的熱情,認真地接待每一位到館讀者,更好地服務于大眾,推動大眾閱讀的普及和發展。
建立社區圖書館、農家書屋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同時,也把服務擴大到盡可能多的讀者中,如偏遠的農村、老人以及殘疾人等不便來圖書館的弱勢群體。我國已跨入老齡社會,把圖書館建在社區,可以使老年人就近閱讀,老有所樂。據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第4屆國際農業統計大會上披露: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推算,2006年底中國大陸城鎮人口為5.77億,農村人口為7.37億,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6%。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家書屋是傳播知識和文化,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窗口,對提高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許多人到圖書館進行閱讀成為一種奢望,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方式上下工夫。現在一些大的省、市級圖書館都仿效深圳圖書館成功經驗,有選擇地投放“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真正地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以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提升了大眾閱讀的熱情。
書評導讀功能是圖書館讀者服務的一項核心內容。書評可以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新書的動態,為了讓書評及時與廣大讀者見面,公共圖書館應當利用櫥窗、海報、推薦書目等形式介紹新書,以貼近大眾閱讀的口味。還可以適時地舉辦專題書評征集或比賽,這對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實現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共享,是擴大國民閱讀的重要途徑,大眾閱讀面向的是全體大眾,一個圖書館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公共圖書館界聯合起來,特別是在資源、技術上都領先的大型公共圖書館,要有共享的意識和風范。另外,公共圖書館要積極探索合作的方法和模式,實現互惠互利,尋求網絡信息資源共享的長遠發展,為大眾閱讀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
教育專家發現,閱讀開始的越早,便越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生的愛好。家庭是孩子進行閱讀啟蒙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閱讀的第一位老師。常言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自身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可以通過買書、送書、講故事等有效的方法,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讓孩子好讀書,并通過評書、談書等途徑與孩子分享讀書的快樂。另外,父母還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書的內容,啟發孩子的閱讀思維,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
倡導大眾閱讀,激發大眾閱讀的興趣,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是公共圖書館不可推卸的責任。公共圖書館必須融入社會,敞開大門,走進社區,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在構建書香社會,提高國民素質的活動中把大眾閱讀行為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1]沈頤.建閱讀社會,從書評開始[J].圖書館論壇,2006(1).
[2]黃玉榮.對21世紀基層圖書館員素質工作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3(4).
[3]周世辟.現代閱讀的優點及其流弊[J].圖書館論壇,2007(6).
[4]朱志偉.圖書館倡導大眾閱讀的新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4).
[5]王曼.公共圖書館與大眾閱讀 [J].貴州社會科學學報,2007(5).
[6]陳維堅.圖書館要重視讀者的閱讀活動[J].圖書館論壇,2003(4).
[7]高慧娟.讀書活動:引領國民閱讀的有效方式[J].圖書館,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