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冬
(長春市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021)
劉 冬 女,1973年生,館員。
總分館制與聯盟制是當今公共圖書館界兩種主要的、新的服務模式,它推動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服務觀念,把圖書館服務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總分館制與聯盟制,二者既有區別,又有共同點,很值得圖書館界的同仁們研究與探索,以便更好地把圖書館服務深入千家萬戶和社會大眾,履行好新時期圖書館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實現現代圖書館的價值。
1.1.1 二者的區別
在管理體制上,總分館制基本是單一系統,實行垂直管理,集團化、連鎖經營的管理體制;聯盟制則是多系統參與,分散管理,各自經營,服從于本系統的決策。在購書經費上,總分館制集中各分館的購書經費,統一使用;聯盟制的成員館購書經費獨立使用。在文獻資源上,總分館制實行的是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檢索,資源綜合性、大眾化;聯盟制則獨立采購,能夠實現統一編目與檢索,資源突出專業化,系統性強。在設施設備上,總分館制實行的是統一配置、統一標準、統一軟件;聯盟制則軟硬件不一、配置與功能各異。在服務手段上,總分館制實行的是一卡通、大流通服務,一館辦證,多館借還書,服務便捷;聯盟制也實行一卡通,但卻是小流通服務,一館辦證,多館通用,但一館借還書。
1.1.2 二者的共同點
兩種服務模式都是一卡通便捷服務,能夠使讀者在各館實現自己的目的,利于文獻信息資源服務與利用的共享,它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式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利于各圖書館間的規范管理;各類圖書館的資源實現了面向社會,資源的流通與覆蓋面擴大,實現了資源互補,讀者的信息需求不再依賴某一圖書館的館藏,有利于讀者需求擴大化的滿足;自動化服務水平的提高,節省了讀者的時間,解決了找書難、借書難的問題,有利于各館的服務向縱深發展,為用戶提供深層次、高質量的服務;館際間的交流和相互促進與發展,有利于促進網絡成員館的服務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圖書館從小眾化、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體現出其公共性、公益性特征。
傳統的圖書館合作,館際互借是其主要特點。建立和發展總分館制與聯盟制,能打破條塊之間的人為障礙,合理使用資金,增強文獻資源尤其是電子文獻資源的購買力及技術開發所需的資金投入力度,減少資源重復采購,擴大館藏信息量,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集中各館的優勢,形成新的規模,為實現資源共享提供條件。
以吉林省為例,長春市圖書館的總分館制目前共建立分館和基層服務網點59個,總館為各分館及基層網點共配送圖書、期刊、光盤等資源近10萬冊(件),配置計算機、讀卡器、管理軟件等設備數十件,總價值達150.97萬元,促進了市、縣(區)、街道(社區)、鄉鎮(村)圖書館的高度融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吉林省圖書館于2008年建立了圖書館聯盟,目前已有23個成員館。2007年,吉林省64家圖書館購書費為731.4萬元,人均購書費僅為0.27元,有22個縣級圖書館全年購書經費為零;而吉林大學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年購書經費分別達到1500萬元、1000多萬元。面對這樣的現實,不走聯盟的道路,公共圖書館難以走出發展困境,尤其是縣級以下的圖書館。建立圖書館聯盟后,吉林大學農學部圖書館葦塘村分館在吉林省遼源市工農鄉葦塘村正式掛牌成立。吉林大學農學部圖書館和吉林省圖書館結合當地農村實際,以滿足農民致富需求為重點,為葦塘村分館精選了2300多冊圖書和光盤等資料,讓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可隨時隨地查閱資料,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和農村信息傳遞不靈、科學種田水平不高、農民增收困難等實際問題,使圖書成為農民致富的“智庫”。該分館的建立,開創了吉林省圖書館聯盟高校圖書館直接服務于鄉村基層的先例,對吉林省新農村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乾安縣圖書館過去每年只有5000元購書經費,加入聯盟后,該館與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結成幫扶對子,高校圖書館不僅無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還輸送了3000多冊最新的書籍和一些計算機設備,并且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使乾安縣圖書館的軟硬件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目前總分館制與聯盟制在我國圖書館界還沒有普及,建立這兩種模式的地區屈指可數。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及經費和財產管理體制的制約,一些圖書館管理者對“聯合協作、資源共享”還沒有給予足夠的認識,沒有充分認識到建立區域總分館制與聯盟制的意義,而是封閉自守、貪大求全、重藏輕用。各級領導和部門要有全局觀念,要有大局意識,可以先在地區內推行總分館制和聯盟制,待時機成熟后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聯網,進而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文獻資源共享。
良好的組織形式是總分館制與聯盟制的骨架,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總分館制與聯盟制穩定運行的保證,而這些措施的落實,離不開領導集體的正確決策。只有建立起一個承上啟下的負責日常管理協調的組織,才能保證總分館制與聯盟制工作的正常運轉,使其真正發揮其功能作用。
眾所周知,我國的圖書館事業經費是依靠政府撥款,民間資本基本沒有進入這個領域,這是我國圖書館事業與國外圖書館事業的顯著區別。作為公益性社會服務機構,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具體操作上,如果僅依靠服務收費來支持聯盟的建設是不現實的。所以,各地的兩種模式應充分發揮整合后的資源優勢及服務能力,嘗試以各種方式籌集資金,拓展融資渠道,在政府提供的專項資金之外,爭取得到其他社會資金的資助,并探索市場化運營的道路。現階段,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如果不能提供穩定與遞增的經費,兩種模式的建設是無法進行的。
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化的工作流程是信息傳遞的保證。各成員館必須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規劃統一的圖書館網絡系統,使用統一的平臺和數據庫結構,統一建庫標準,確保數據加工、整合、資源傳遞與發布的快捷和方便。
理想的區域聯盟應是同一系統的聯盟,這符合我國現行管理體制的實際狀況。各級財政部門應統一認識,統一資金調配使用,扶持中小型圖書館,提高其服務水平,以實現區域資源的共享化,為全國性的文獻資源共享奠定堅實的基礎。
[1]陳吉森.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困境與對策.圖書館,2006(4).
[2]岳延春.論我國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發展的模式.圖書館學刊,2010(2).
[3]秦玉珍.基于資源共建共享的廣州大學城圖書館聯盟建設.圖書館學刊,2009(3).
[4]趙文媛.中國圖書館聯盟研究近況.圖書館學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