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晴 壽曼麗
(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金岳晴 男,1987年生。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
壽曼麗 女,1989年生。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
在當今網絡環境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都在快速改變,這種網絡環境也給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管理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為適應信息化發展和網絡環境的需要,增強自身執政能力,地方政府必須探索和加強自身的信息能力建設。
我國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級以下)由于受到人才、管理、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限制,其信息能力建設程度不高。地方政府要不斷提高信息能力,使政府工作和決策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筆者主要針對當前地方政府在信息能力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對推動地方政府信息能力建設具有指導借鑒作用的對策。
美國是最早開展政府信息能力研究的國家,因此對政府信息能力的提高比較重視。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IIA)主席PaulZurkowski在美國圖書情報學全國委員會(NCLIS)上所提交的一份協議書中首次提到:信息能力是“所有經過訓練的在工作中善于運用信息資源的人稱為具有信息能力的人,他們知道利用多種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資源使問題得到信息解答的技術和技能[1]”。Lee Burchina在1976年德克薩斯農業和機械大學圖書館關于未來知識組織的專題研討會上指出:“成為具有信息能力的人需要一整套新的技能,包括在解決問題及作出決策時如何有效地確定并利用信息[2]。”國內很多學者普遍認為:“信息能力就是各社會主體在信息活動的各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能力的綜合。也有人認為信息能力或信息素質就是人們獲取、評價和使用信息資源的能力[3]。”還有人認為信息能力“指一個國家生產信息產品和開發利用信息產品的綜合能力。包括通過信息技術與信息設備處理信息的方法或手段并有效地運用全面、巨大的信息資源、合理高效地組織和協調綜合國力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提高國家綜合國力、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能力;也包括生產和開發、普及傳統信息產品(如報紙、書刊、音像出版物等方面)的能力[4]”。筆者認為信息能力是針對信息而言的,是信息社會所必備的能力,指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傳播等信息活動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它不是單一的能力,是一種綜合型的能力。
政府信息能力是由信息能力演變而來,是信息能力應用到政府工作中而出現的。政府信息能力是政府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政府職能的一種執政能力,是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5]。筆者認為政府信息能力是政府執政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地方政府為提高其執政能力,保證決策科學性而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公開等信息活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由于缺乏完善的溝通管理體系、政府的信息發布不順暢、信息溝通渠道比較單一、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辦事拖沓等原因導致信息失真,出現政府和公眾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具體職責,但是《中國政府透明度年度報告(2010)》指出,未依法編制和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未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未按時公開政府信息和年度報告的情況依然存在。由于不少部門、地方的年度報告并未在其官網公布,其信息公開范圍存在疑惑,而食品安全信息是政府透明度中的短板。甚至有一些政府機關提出,只有以正式公文形式制作的信息才屬于應公開的政府信息,這就嚴重縮小了政府信息的范圍。
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是指各地政府在應對網絡突發公共事件時是否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維處置,采取科學的、專業的手段化解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發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社會輿情應對能力評估分析報告》,該報告顯示“與第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地方政府的輿情應對能力整體水平略有提高,但并不顯著。總體而言,地方政府的該項能力亟待提高[6]”。地方政府在面對輿情時能不能在第一時間作出正確判斷,避免事態不斷惡化,是考驗地方政府干部的一道難關。
網絡言論自由權,其實就是言論自由權在網絡上的自然延伸。只不過網絡的特殊性使其表現形式區別于現實社會[7]。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公民可以在網上充分享受其信息自由權,但如果政府對這種網絡言論自由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規范,極有可能導致“自由過度”,導致網絡謠言的興起。網上難以控制的信息流也會成為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和平演變的手段,西方國家可以利用網絡手段將其國家的社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滲透到我國,敵對分子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政治顛覆活動,造成的結果是詆毀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對建設和諧社會產生消極影響。
2010年1月4日至10日,我國境內被篡改政府網站數量為178個,與前一周相比大幅增長409%[8]。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2010年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大陸地區有3.5萬個網站被黑客篡改,其中有4635個為政府網站。這些都說明我國地方政府網絡安全形勢嚴峻。在網絡環境下,政府信息很可能被竊取,其安全成為一個頭等重要的大問題。
在網絡環境下,地方政府應根據自己的使命,通過采取積極穩妥、帶有前瞻性的適合地方特色的策略來提升自身的信息能力。
在提升政府信息能力的過程中,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地方政府要全力打造提高信息能力的基礎設施。信息能力的提升,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基礎的,沒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就沒有政府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基礎設施是否完備,決定了信息能力提升的空間。因此,地方政府要確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制度,將其納入地方建設總體規劃,做好信息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和驗收。實現覆蓋黨政機關和下級辦公場所的地方政務網絡。對經濟薄弱的農村地區應予資金和政策上的鼓勵和扶持。同時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檢查和管理,掌握設施的詳細情況和信息。
政府網站是政府對外的窗口,是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橋梁,是政務公開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平臺。政府必須重視信息量大而且及時性和交互性較好的政府網站所發揮的作用,重視網站內容的更新,充分利用如市長信箱、在線咨詢、投訴和在線對話等互動平臺。同時需要一支高素質的信息獲取、信息處理隊伍,關注社會公眾需求,保證信息發布及時、信息質量高,能準確引導公眾的思想和行為。通過網站這個信息互動平臺,政府官員可以和普通公眾在網絡上進行交流,解答公眾的問題,為公眾提供全天候的、高質量的、一站式的公共服務。
政府信息能力提高集中表現在干部信息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實施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工程,使干部隊伍對信息資源和信息網絡有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加強對地方政府干部的培訓,實現領導干部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掌握信息,開展科學決策,中級干部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開展電腦辦公和對外服務,基層干部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達到人人會用電腦辦公、會上網搜索信息。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國家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國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成熟經驗,因此我國地方政府可以借鑒美國成熟的經驗,建立地方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在我國,政府首席信息官可以由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長、副縣長或副區長兼任。首席信息官可以針對地方政府實際情況制定戰略規劃和計劃,合理開發利用政府信息資源。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使用要求地方政府轉變職能。在網絡環境中不能繼續照搬照抄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必須根據地方實際情況,結合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對政府管理職能和行政工作流程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對政府機構進行合理化改組,增寬管理幅度,加強操作執行層與高層決策層的直接溝通,逐步減少以至最終取消中間管理層[9]”,這樣可以防止出現政府信息傳遞緩慢、信息失真的情況,使政府能及時準確地對社會需求作出反映。地方政府要努力打造陽光透明政府,制定陽光透明政府的規章制度,讓公眾充分了解政府工作和動態,掌握相關信息,對促進地方政府信息能力建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快速發展的社會,提高政府的信息能力已成為提高其執政能力、加強政府管理、構建和諧社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應對信息化和網絡化浪潮的沖擊,不能及時有效提高其自身的信息能力,必然會使政府與公眾的信息交流受到影響,政府公信度降低,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制約,還會影響到政府的執政能力。因此必須要不斷增強地方政府的信息能力建設。
[1]孫凌云.國內外關于信息能力的研究概況[J].情報雜志,2003(6):11-12.
[2]Zurkowski,P G.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and Priorite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ience,1974(6).
[3]徐仕敏.國內信息能力研究述評[J].圖書情報工作,2007(7):19-24.
[4]繆仁炳,徐朝暉.信息能力國際比較的主成分分析法[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2(3).
[5]徐曉林.論政府信息能力建設[J].企業經濟,2009(7):5-8.
[6]歐陽亮.報告顯示宜黃成地方政府輿情應對不力典型[N].第一財經報,2010-10-20.
[7]曾佳.論網絡言論自由[J].現代商貿工業,2009(18):249-250.
[8]鮑穎.一周內我國178個政府網站遭攻擊[N].新京報,2010-01-19.
[9]婁策群.推進我國政府信息化的若干政策建議[J].圖書情報知識,20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