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勵梅 李 林 黎運西 連 蔚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廣東佛山528300)
目前,全球大約有20%的育齡夫婦面臨著生育障礙的問題[1],對于精子活動率及形態的分析已成為目前研究的重點之一。性交后試驗又稱宮頸黏液功能檢查(post-coital,PCT),是患者夫婦一般檢查正常,經過促排卵治療,指導同房后進行的宮頸黏液檢查,以檢測宮頸黏液的功能及精子在穿透宮頸黏液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是不孕癥常用檢查方法之一[2]。對于PCT陽性者,說明夫婦性生活正常、宮頸黏液功能正常、卵巢雌激素分泌和宮頸黏液反應性正常,說明精子可以穿透宮頸黏液,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可除外宮頸因素作為不孕原因的可能性。因此,對2009年1月~2010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患者性交后宮頸黏液中的精子活動率和形態進行了分析,以了解宮頸黏液對男性精子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不孕癥專科門診不孕夫婦103對,年齡22~39歲,平均32歲,其中原發性不孕患者61例,繼發性不孕患者42例。女方均通過常規婦科檢查證實至少有一側輸卵管通暢并有排卵,男方精液常規檢查基本正常。
1.2.1 排卵時間的預測以及PCT日的確定 患者自月經周期后第6~8天開始,采用上海(日本)阿洛卡醫用儀器有限公司(ALOKA SSD-3500彩色陰道B超儀陰道探頭對卵泡的大小進行監測。當卵泡直徑>14mm時,采用膠體金法監測尿LH峰,同時采用Insler Score法行宮頸黏液評分(CMS)[3],當卵泡>18mm或宮頸黏液評分(CMS)>10分,尿LH峰出現時,即可行PCT。
1.2.2 PCT方法及其結果的判定 在行性交試驗前,男方禁欲3~7d,患者要避免陰道盥洗,性交前將膀胱排空,性交后抬高臀部休息1h左右,于9~12h內就診取樣。先用不帶針頭的結核菌素注射器在陰道后穹窿部吸取混合黏液進行鏡檢,以鑒定在陰道內是否存在射精,用干棉球擦去宮頸表面的黏液,再將與另一個注射器相連的聚乙烯導管插人宮頸管內1.5~2cm處,抽取黏液0.1~0.2mL,并立即將部分黏液制成濕滴片,室溫下鏡檢。每一玻片分別系統地觀察至少5個視野,對活動精子數目計數,依據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診療指南:輔助生殖技術與精子庫分冊》,活動精子數>20個/高倍視野為陽性正常。記錄并計算精子活動率。
1.2.3 精子形態學分析 對PCT陽性宮頸黏液標本推片經乙醚酒精固定后,采用改良的巴氏染色法進行染色,再封片鏡檢,依據WHO的標準[4]進行精子形態學分析:計數200個精子,分別計算正常形態精子和頭部、中段、尾部缺陷的百分率。由兩名實驗室專業人員閱片。受試男子禁欲3~7d,手淫法采集精液標本(常規標本)送檢,按照WHO技術規范[5]進行操作對精液進行精子活動率和形態學分析。
對PCT陽性標本與常規標本中的精子活動率和精子形態學分別進行比較分析。
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3例患者的PCT陽性標本與常規標本對比分析,PCT陽性標本中精子a級活動率和(a+b)級活動率均明顯提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PCT陽性標本與常規標本精子活動率的比較(±s)

表1 PCT陽性標本與常規標本精子活動率的比較(±s)
注:*P<0.05
標本 n a級(%) (a+b)級(%)PCT陽性標本 103 32.54±7.18* 59.33±7.48*常規標本 103 16.35±6.84 41.87±8.46
與常規標本相比,PCT陽性標本中精子正常形態的比率明顯提高,可達75.73%,精子異常形態明顯降低,僅為24.2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CT陽性標本與常規標本精子形態學的比較[n(%)]
PCT是檢測精子與宮頸黏液相容性的試驗之一,雖然關于試驗的檢查時間,判斷標準目前還存在爭議,但PCT已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成為目前臨床常用的檢查精子在通過宮頸屏障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6]的重要方法。PCT陽性結果說明:(1)不孕夫婦具備正確的性交技術;(2)宮頸黏液具備正常輸送精子及貯存精子功能;(3)卵巢具有適當的雌激素功能;(4)男性配偶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當PCT試驗陰性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原因,如:患者的排卵時間是否掌握準確,患者是否存在宮頸炎癥、免疫抗體、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臨床癥狀,或是男性是否存在影響因素等。可以結合尿LH檢測重新選擇最佳時機進行復查,同時也可進采用精子宮頸黏液接觸試驗做為輔助檢查[7],以便于及時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夫婦的受孕率。
本研究中,103例PCT結果陽性患者的宮頸黏液標本與常規標本比較,PCT陽性標本結果中:精子a級活動率和(a+b)級活動率均明顯提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排卵期宮頸黏液PH7.0~8.5是精子在宮頸黏液中泳動和生存的最佳PH,保護其免受陰道不利環境的影響,有利于精子穿透;宮頸黏液對精子有濾過效應[5],活動力差的精子被滯留在宮頸口,活動力好的精子進入宮頸管并得以啟動獲能,活力愈加增強。精子正常形態的比率明顯提高,精子異常形態比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宮頸黏液對正常形態的精子具有很強的篩選作用,存優汰劣。本研究結果與此前國內外有關報道相一致,再次證明宮頸黏液對精子的生存與功能起至關重要的第一道關卡作用。
[1] 王巖,陳克林,蔣哲鋒. 女性不孕癥宮頸黏液抗精子抗體與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檢測結果分析[J]. 黑龍江醫學,2002,26(2):116.
[2] 王信心,查樹偉,吳周立. 性交后試驗的方法、機理及影響因素[J]. 男性學雜志,1995,9(1):10-13.
[3] Moghissi KS. The cervix in infertility[J]. Clin Obstet Gyneol,1999,22(1):27.
[4] Kruger T F,Menkveld R,Stander FS,et al. Sperm morphologic features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in-vitro fertilization[J]. Fertil.Steril.,1986,46(6):1118-1123.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Laboratory Manual for Examination of human semen and Semen-Cervical Mucus Interaction[M].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 李艷萍,周慶娥,張作青. 不孕婦女衣原體及支原體感染對性交后試驗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0,10(11):43-44.
[7] 周慶娥,劉冬娥,張瓊,等. 性交后試驗在預測生育力的臨床意義[J]. 醫學臨床研究,2006,23(6):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