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剛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普外一科,遼寧朝陽122000)
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腹主動瘤(abdominal aortic anearysms,AAA)自20世紀50年代開展以來,得到了臨床的充分驗證,具有可靠的療效,但該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20世紀90年代初parodi等[1]首先采用腔內修復術治療AAA,筆者所在醫院2000年開始行外科手術治療AAA,2002年起采用腔內修復術治療AAA,本研究將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與傳統外科手術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2000年10月~2008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擇期手術治療的腎動脈下AAA患者共89例,其中采用腔內修復術組(以下簡稱腔內組)30例,傳統開腹手術組(以下簡稱手術組)5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瘤體直徑、合并癥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腔內修復術 全身麻醉下,雙側腹股溝區軟組織逐層分離,暴露雙側髂外動脈及股動脈,行腹主動脈造影,了解腹主動脈瘤的形態學特征,確定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的可行性,進行動脈瘤的定位及測量,選擇規格合適的覆膜支架。全身肝素化后,切開一側股動脈,導入人工血管內支架,在X線透視下,將支架定位在腹主動脈恰當位置上,釋放覆膜支架,使錨定區緊密貼壁。若需放置另一單體覆膜支架,經對側髂外動脈放置,使之與主動脈緊密銜接,造影觀察覆膜支架釋放后腹主動脈內血流通暢情況及有無內漏發生,修復雙側動脈切口。
1.2.2 傳統外科手術 全身麻醉,腹正中繞臍切口,切開十二指腸橫部和腸系膜下靜脈之間的后腹膜,顯露動脈瘤的前壁,游離瘤體周徑的3/4左右,全身肝素化后阻斷瘤體遠近端,切開瘤前壁,清除瘤內硬化組織和血栓,縫扎腰橫動脈,用筒狀或Y型的PTFE人工血管吻合,吻合口無出血后用動脈瘤壁包裹人工血管。
腔內修復組患者于術后6、12個月復查CTA或彩超,了解腹主動脈內覆膜支架有無移位、變型,腹主動脈瘤大小有無變化,有無內漏。手術組患者術后6、12個月復查彩超或CT,了解吻合口等情況,所有患者隨訪截止于2008年12月底,隨訪時間4.3~53.2個月,平均(26.1±12.6)個月。失訪15例(16.9%),其中腔內組1例,手術組14例。
使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生存率分析采用壽命表法,進行Log rank檢驗。
按腔內修復術的臨床成功標準進行評價,腔內組手術成功28例(93.33%),2例失敗者為圍手術期死亡2例;手術組手術成功57例(96.61%),2例失敗者為圍手術期死亡,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腔內組植入分叉人工血管內支架24例(80.0%),直形3例(10.0%),單臂形3例(10.0%);手術組59例均植入Gore人工血管,其中分叉形44例(74.6%),直型15例(25.4%)。
隨診腔內組死于腦溢血1例,發生內漏2例,腹股溝血腫1例,無動脈瘤增大、覆膜支架移位。手術組死于吻合口動脈瘤破裂2例,腔內組和手術組的累積生存率分別為90.00%和93.2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圍手術期情況、術后并發癥比較,見表1。
腹主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動脈擴張性疾病,危害很大。治療上較為復雜,一旦破裂,預后不佳。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人口的比率逐年遞增,AAA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目前,傳統AAA切除術為治療AAA的經典方法,但由于老年患者耐受開腹手術及麻醉的能力差,加之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因此合并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疾患的高齡患者圍手術期的病死率可高達40%[2]。而腔內修復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操作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中和術后不用輸血,術后即可進食及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是治療AAA高危患者的一種理想方法。

表1 兩種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術中失血量、輸血量及術后輸血量的數據表明開腹手術的創傷明顯大于腔內組,失血量達一定程度會導致患者的一系列生理狀態改變,例如:血氧飽和度下降、心衰或心肌梗死,另外可直接導致切口愈合欠佳,延長住院時間。AAA患者大多數為老年人,亦是心臟疾病的高發人群,因此AAA手術的圍手術期易出現心臟并發癥,也是圍手術期死亡的常見原因。內漏是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所特有的并發癥,指覆膜支架放置后仍有部分血液進入瘤腔,一種后果是瘤腔內仍有較高壓力,可引發腹主動脈瘤進一步擴張;另一種后果是內漏逐步消失。Makaroun[3]等認為,術后6個月內漏仍未自愈者,則應行介入或開腹手術治療。對于Ⅰ型內漏,再次人工血管內支架移植術的療效更為確切;但對于Ⅱ型內漏,介入栓塞術則有一定療效。
文獻報道[4]AAA腔內修復術可出現操作過程中AAA瘤體破裂、支架移位、支架感染、支架內血栓形成、遠端動脈栓塞、結腸缺血壞死等并發癥,由此可見,盡管AAA腔內修復術在減少手術創傷、術后恢復情況方面明顯優于外科手術,但也帶來了與外科手術不同的并發癥。覆膜支架的價格非常昂貴,經濟狀況欠佳的患者難以承受是腔內修復術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本研究雖沒有上述并發癥的發生,可能是因為病例數量尚少,隨著工作的開展,病例數的增多,各種情況會逐漸見到。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是以后工作中重點研究的另一方向。
[1] Parodi JC,Palmaz JC,Baronl HD,et al.Transfemoral intraluminal graft implantation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J].Ann Vasc Surg,1991,5:491-499.
[2] Mocombs PR,Roberts B.Acute renal failure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J].Surg Gynecol obsetet,1970,148:175-178.
[3] Makaroun M,Zajko A,Sugimoto H,et al.Fate of endoleaks after endoluminal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with the EVT device[J].Ear J Vasc Endovasc Surg,1999,18:185-190.
[4] Dyet JF.Pictorial review:endovascular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J]. Br J Radiol,1996,69:1069-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