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坤 李勰璘 古雅玨
(廣州醫學院荔灣醫院檢驗科,廣東廣州 51014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s nephropathy,DN)是指與糖代謝異常有關的腎小球硬化癥,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微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早期腎損傷具有可逆性,因此,及早發現糖尿病早期腎損傷,對于糖尿病腎病的預防、及時治療及改善預后十分重要。目前腎臟病的實驗室診斷多以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等作為主要檢測指標,難以及早發現早期腎損傷。近年來國外研究表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與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有關,血清胱抑素C(Cys-C)與α1-微球蛋白(α1-MG)均為評價腎小球濾過率的內源性標志物[1],可溶性血栓調節蛋白(sTM)是反應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敏感指標之一[2],而C反應蛋白(CRP)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病情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對糖尿病患者血清中HCY、Cys-C、α1-MG、sTM及CRP等五項指標的檢測,以探討聯合檢測對DN的早期診斷價值及臨床應用,報道如下。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病程4~20年,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并根據患者3個月2次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平均水平將DN患者分為3組:(1)單純糖尿病組(SDM組,UAER<30mg/d)95例,男56例,女39例,年齡35~72歲,平均(48.2±12.9)歲,未包括DNⅠ、Ⅱ期患者;(2)早期糖尿病腎病(早期Ⅰ、Ⅱ、Ⅲ期)患者(EDN組,UAER 30~300mg/d)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齡36~73歲,平均(49.1±13.1)歲;(3)臨床糖尿病組(CDN組,UAER>300mg/d)99例,男52例,女47例,年齡35~74歲,平均(49.4±14.5)歲。另設健康對照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齡32~74歲,平均(45.2±15.8)歲。以上受測者均排除心血管、肝臟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腎臟疾病,各組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所有受試者2周前停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藥物,禁食12h后采清晨空腹靜脈血3mL,同時留取24h尿(晨起8時~次日8時內)。
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尿微量白蛋白總量,計算UAER;采用酶轉換法檢測HCY,試劑盒由上海復星長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提供;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Cys-C、α1-MG及CRP,試劑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采用ELISA法檢測sTM,試劑盒由American diagn-ostic提供。
DM組各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DM患者五項檢測指標的變化(±s)

表1 DM患者五項檢測指標的變化(±s)
注:**P <0.01
檢測指標 對照組(102例) DM組(292例)UAER(mg/d) 6.32±3.13 302.42±121.69** HCY(μmol/L) 9.23±5.21 21.23±7.21** α1-MG(mg/L) 6.95±4.12 8.65±3.65** sTM (ng/mL) 4.11±0.45 7.95±1.08** Cys-C(mg/L) 0.97±0.12 23.65±1.40** CRP(mg/L) 2.13±0.82 18.32±3.12**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患者血清五項指標水平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1)。見表2。
表2 DN各組間五項檢測指標的水平變化(±s)

表2 DN各組間五項檢測指標的水平變化(±s)
注:與SDM組比較,**P<0.01;與EDN組比較,▲P<0.01
檢測指標 SDM組(95例) EDN組(98例) CDN組(99例)UAER(mg/d) 31.23±7.13 198.32±52.69** 412.54±102.69▲HCY(μmol/L) 12.12±4.12 21.51±6.14** 32.85±7.56▲α1-MG(mg/L) 7.25±2.97 11.12±5.68** 16.41±6.11▲sTM (ng/mL) 5.75±0.85 7.16±1.02** 9.56±1.32▲Cys-C(mg/L) 2.01±0.32 22.41±1.25** 45.58±1.42▲CRP(mg/L) 9.21±0.92 15.85±1.52** 28.42±2.65▲
在DM組中,以五項檢測指標為應變量,以UAER為自變量,分別與UAER水平間進行相關分析,經直線相關分析顯示,血清HCY、Cys-C、α1-MG、sTM、CRP水平分別與UAER呈正相關性(r=0.56,0.77,0.61,0.58,0.69;P<0.05)。
陽性率分別以HCY>20.0μmol/L,Cys-C>1.55mg/L,α1-MG>7.5mg/L,sTM>3.5ng/mL,CRP>5.0mg/L,UAER>8.5mg/d為陽性,各指標陽性率見表3。表3說明在DM患者的病情發展過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項,可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數據,UAER異常也出項較早但陽性率低于HCY、Cys-C、α1-MG、sTM、CRP。見表3。

表3 DN各組檢測指標的陽性率[n(%)]
DN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據報道,DM合并腎臟病者為糖尿病主要合并癥群,并且隨著DM病程的延長,DN的發病率不斷增加,DM病史5~10年者,DN發生率為7%~10%;DM病史10~20年者,DN發生率為20%~35%;DM病史20年以上者,DN發生率幾乎達到100%[3]。若在DM并發DN早期給予積極治療,這時腎臟病尚處于可逆階段,對改善DM患者的臨床癥狀意義重大,故DN的早期診斷極其重要。
HCY是一種含硫基的氨基酸,是胱硫醚和蛋氨酸轉硫化或甲基化代謝旁路中形成的中間產物。近年來認為,高HCY血癥是DN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4]。HCY在血漿中能自我氧化,形成半胱氨酸混合二硫物,其與LDL發生聚集,產生活性氧(包括超氧化物、過氧化物等),促進泡沫細胞形成;與此同時活性氧,尤其是過氧化氫與自由基一起促進LDL氧化,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最終導致微血管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高HCY血癥可能通過上述機制影響腎小球基底膜細胞功能,使濾過膜電荷選擇性和孔徑發生改變,導致蛋白尿,是早期腎功能受損的標志物之一[5]。
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員之一,由有核細胞產生,在組織中產生的速度恒定,由于分子量小,在生理PH環境中帶正電荷,因此循環中的Cys-C可經腎小球自由濾過,并且在近曲小管中被重吸收并降解,腎臟是清除循環中Cys-C的唯一器官,所以血清Cys-C由GFR決定,受影響因素非常小,是一種理想的反映GFR變化理想的內源性標志物[6],與α1-MG一樣能夠反映早期腎功能損害。而血栓調節蛋白(TM)是位于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多糖,其中sTM在內皮細胞受損時可釋放到血液中,是目前反映血管內皮損傷的敏感指標之一。
本研究表明,DM患者UAER、HCY、CYS-C、α1-MG、sTM及CRP等各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1);并且DN各組間血清各項指標水平變化存在顯著差異(P<0.01),隨著DN病情的進展,血清五項指標含量明顯增高(P<0.01),其中以CDN組患者含量最高;相關性分析發現,血清五項指標水平分別與UAER成正相關,說明各項指標與DN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由表1、2可知,糖尿病各組間HCY水平隨腎臟損傷程度的加重而升高,DM患者血清sTM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并且隨HCY水平增加而增加,提示HCY是一種血管損傷性氨基酸,它可能通過血管內皮損傷導致糖尿病腎臟病變;表3說明在DM患者的病情發展過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項,可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數據,UAER異常也出項較早但陽性率低于HCY、Cys-C、α1-MG、sTM、CRP;血清CRP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升高,而且其水平隨著UAER的升高而升高,與病情呈顯著正相關(P<0.01),可作為DN患者病情檢測的新指標。
綜上所述,血清HCY、Cys-C、α1-MG水平可作為DN患者早期腎損傷的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sTM反映高HCY水平的DN患者的微血管損傷程度;CRP與DN患者病情正相關,可作為DN患者病情檢測新指標,五者之間及與DN之間關系密切,與DN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聯合檢測可提高檢出敏感性及陽性率,對DN發病機制的研究及病情的判斷、監測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從不同角度、更全面協助DN腎損傷的早期診斷及病情監測,由于上述檢測方法均能實現常規化,建議在常規糖尿病診斷及治療過程中定期聯合檢測,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實時監測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發生、發展,對于糖尿病腎病的預防、延緩、治療和減慢疾病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1] 趙英,林成芬,楊勁. 胱抑素C及α1-微球蛋白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診斷價值的比較分析[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9):935-939.
[2] 智喜梅,梁奕銓,肖亦斌. 同型半胱氨酸與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的關系[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2,10(1):18-21.
[3] 梁靜,多來提. 糖尿病腎病患者轉鐵蛋白與β-2微球蛋白和微量清蛋白的關系[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16):971-973.
[4] 邵耀明,吳國榮,倪芳穎. 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臨床意義[J].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18(2):277.
[5] 陳微,胡漢寧,呂民. 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同型半胱氨酸聯合檢測對2型糖尿病腎病診斷的應用價值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9):913-917.
[6] 涂水良,詹愛霞. 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變化及相關性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09,25(8):1262-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