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潘如燕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藥分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6)
改革骶尾部褥瘡護理方法提升褥瘡實踐教學效果
陳淑芳,潘如燕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藥分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6)
骶尾部;褥瘡護理;實踐教學
褥瘡又稱壓迫性潰瘍[1],是臨床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醫護工作者的一大難題,也是護生外科護理學的學習重點。由于褥瘡容易引起感染,治療、護理困難,一旦惡化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敗血癥而導致死亡,其高危人群為老年人[2~3],長期臥床的偏癱、截癱患者。年老體弱、癱瘓、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等均是褥瘡形成的主要因素。教會學生認識褥瘡、學會護理褥瘡患者對其將來的臨床工作尤為重要,因此筆者在暑期2個月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對老年科收治的4例褥瘡患者,進行了精心的護理,積累了一定的護理經驗,現介紹如下。
4例因皮膚長期受壓造成骶尾部褥瘡收住我科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齡為36~95歲,平均年齡為55.5歲。其中的2例為脊柱骨折伴截癱術后(由于術后家中康復護理不當);1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伴有糖尿病,營養不良,活動少);1例為高齡人工關節置換術后。4例患者住院時間(原發病后住院時間)為20~51天,平均為32天。褥瘡面積最小2.0 cm×2.5 cm,最大8.0 cm×15.0 cm,重者深達肌層。根據《基礎護理學》[4]中褥瘡的分期,Ⅱb期2例,Ⅲ期2例。
1.2.1 藥物治療方法 骶尾部褥瘡形成多由于長期臥床導致骶尾部軟組織受壓,血運障礙引起,而局部持續缺血、缺氧導致創面組織氧張力降低,為厭氧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環境[5],使厭氧菌繁殖而加重感染。治療時首先剪去腐敗、壞死組織,再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創面。每次換藥前用優索爾清洗,然后用慶大霉素和0.5%替硝唑局部濕敷,敷無菌干紗布,再用TDP燈照射30分鐘。同時取褥瘡處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及藥敏感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根據滲出情況對傷口換藥,潰瘍面用表皮生長因子凝膠涂抹,促進肉芽生長及創面愈合。
1.2.2 護理方法 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評估和局部評估。全身評估包括影響褥瘡治療和預后的因素,如原發病、用藥情況、營養狀況。局部評估包括準確判斷褥瘡的分期、大小、部位,滲出液顏色及性質,肉芽組織生長情況。(1)基礎護理:減輕軀體部位受壓,建立床邊翻身卡,保持床鋪清潔、平整、干燥。對骨骼隆突處定時按摩,已發生褥瘡的部位應盡量避免或減少創面受壓,同時避免排泄物的刺激。(2)飲食護理:加強營養支持,予以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對進食者給予鼻飼,必要時給予支持療法,如補液、輸血、靜脈滴注高營養物質,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6]。(3)心理護理:護士應細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經常關心、體貼患者,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褥瘡的認識,使其主動配合治療。
4例骶尾部褥瘡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和護理,全部治愈。換藥后第2~4天,褥瘡周圍皮膚水腫減輕,分泌物較之前減少。第5~7天,1例Ⅱb期及2例Ⅲ期褥瘡創面有新鮮肉芽組織生長,另外1例創面炎性滲出物減少,創面縮小。2周左右,1例Ⅱb期創面結痂,2例肉芽組織生長良好,色紅,分泌物少,周圍皮膚紅腫消失,1例創面較大者,肉芽組織開始生長,不新鮮,創面不平。3周左右,1例Ⅱb期創面已脫落,褥瘡完全修復,2例創面已結痂,1例較大面積的創面縮小至原來的20%~30%,肉芽組織色澤鮮紅,部分肉芽突出皮膚表面,分泌物少,輕度水腫,用高滲鹽水+維生素B12紗布濕敷創面促進肉芽生長。因考慮面積較大,不利于恢復,1例面積較大的Ⅲ期褥瘡行植皮術。經過7周左右時間,4例骶尾部褥瘡創面先后結痂脫落、修復。
首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褥瘡護理知識的了解,對其加強心理疏導,爭取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使患者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配合治療。其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一切要以患者為中心,認真細致地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涉及觀察、治療、護理的方法。應以局部為主,輔以全身治療的綜合措施,施以全面的護理,達到促進創面愈合的目的。
經過綜合的、積極的治療和護理,褥瘡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為提高學生對褥瘡護理的認識,在褥瘡實踐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除了讓學生多次熟悉褥瘡的護理程序之外,還應特別強調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褥瘡護理也是一項精細、高負荷的工作,需要護理人員付出一定的體力勞動及腦力勞動,帶教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護理工作需要盡心對待,真正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時刻關注褥瘡的病理變化,及時制訂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法,從而提高褥瘡實踐教學效果。
[1]李建榮.壓瘡的防治及護理[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5,17(1):69~70.
[2]蔣琪霞,李倩.提高癱瘓者褥瘡護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2):101~103.
[3]齊國芬.淺談褥瘡的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7):579.
[4]陳維英.基礎護理學[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97.
[5]李仲興.診斷細菌學[M].香港:黃河文化出版社,1992.
[6]魏賢芹,李顏,魏凌云.濕潤燒傷膏治療褥瘡39例臨床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6):669~670.
G420
B
1671-1246(2011)08-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