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
(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浙江麗水323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治療和護理的期望越來越高,這就促使必須提高護理質量,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從病人實際接受的護理效果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系統、定量的評價,能更加客觀地反映護理質量,具有及時發現偏差和失誤并進行反饋的作用[1]。為進一步提高我科的護理質量,探討適合產科發展的護理模式,我科2008年1月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價,旨在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應用資料為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產科病房住院患者的病例資料。從上述病例中隨機抽取120例,作為實施護理質量評價管理模式的觀察組;同時,按照隨機化原則,抽取實施傳統護理管理模式的婦科病區作為對照組。分別對兩組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并通過電話采訪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滿意度。
1.2 評價方法
1.2.1 護理質量評價方面 對兩組的護理質量進行考評,指標包括護理知識、表格書寫、服務態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狀況。
1.2.2 患者滿意度 (1)根據產科的臨床治療、護理實踐和文獻復習獲得的資料,制訂相應的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研究對象進行匿名調查;(2)每半年對護理人員及醫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工作環境、工作配合、工作滿意度等方面;(3)及時匯總患者投訴資料,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時討論,并對相應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
1.3 質量評價 (1)成立由科室主任牽頭,護士長為骨干的護理質量評價管理活動領導小組,負責該理論的宣傳、教育,并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2)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和相應的評價標準;(3)制訂相應的獎懲機制。每月對各個護理單元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實施“流動紅旗”評比,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4)建立護理質量評價本,并將其放在護士站較為顯眼的位置,科室人員可以隨時看到、隨手翻閱;(5)記錄臨床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容易混淆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去改正,加深記憶、鞏固護理知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兩組間定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間定性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護理質量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質量的比較(分,s)
組別 樣本量 基礎知識 表格書寫 服務態度 操作技術 設備儀器觀察組 120 92.28±3.54 93.21±3.34 93.29±3.54 93.73±4.03 90.37±2.53對照組 120 77.84±2.85 81.32±5.36 80.16±2.58 81.27±3.28 79.21±2.18
由表1可知,實施護理質量評價的觀察組在護理知識、表格書寫、服務態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統計分析得出,兩組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說明實施護理質量評價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表2 兩組產科護理指標比較
由表2可知,觀察組的產程觀察準確率更高,護患溝通時間更長,母乳喂養早吸吮開始時間更短,經統計分析,兩組在以上三個指標上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
隨著人們對護理要求的不斷提高,質量評價思想已在護理實踐中得到不斷應用。護理質量評價的目的是改進工作,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達到患者滿意,而不是形式主義的無效評價。以病人結果作為護理工作質量的評價標準,有利于向我們的服務對象說明我們提供的服務是高質量的,是確實有效的,從而體現護理工作的價值所在,也有利于醫院在當今市場競爭中不斷進步[2]。護理質量的高低表現在能否滿足患者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護理人員的行為規范、文化水平和相關素養直接關系到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應充分利用評價結果總結問題,提出糾正措施和改進方案,找出護理人員或管理環節的缺點和不足,以推進護理工作的進行。應制訂培訓計劃,通過院內培訓和院外培訓等多種形式對護士進行在職教育,通過學習促使護理質量管理更加合理化、規范化、科學化[3]。評價指標和標準的確立是質量控制的主要形式和最終評價標準。根據提供護理服務的數量、質量,評價護理工作需要滿足病人的程度、未滿足的原因及其影響的因素,能夠為管理者提高護理質量提供參考。
在質量評價中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重視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方式的建立十分重要。我院產科通過實施護理質量評價的護理管理理論,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結果表明,觀察組在護理知識、表格書寫、服務態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分析,兩組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的產程觀察準確率更高,護患溝通時間更長,母乳喂養早吸吮開始時間更短。這與相關研究的結果相符[4]。同時,以往我們對護理質量評價主要側重于工作人員的檢查和考評,在工作中較注重各項護理質量達標,對患者是否滿意護理質量考慮得不夠。本研究通過加強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從而引導護理人員重視患者利益和需求,使大家在工作中注意一切從患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建立方便患者的措施,可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的行動能力與素質,對樹立醫院形象、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1] 崔曉燕.制定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探討[J].基層醫學論,2009,13(21):645.
[2] 程薇.對現行護理質量管理思路與方法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9):689-691.
[3] 余詠,胡華,范珊紅,等.護理質量管理中創新思維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9):565.
[4] 王杏杰,楊士娟.病房護理質量評價的意義[J].浙江臨床醫學, 2010,12(3):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