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火電造成的污染更嚴重?!?010年12月22日,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在“中國水污染控制戰略與政策創新研討會”上作出了這樣的斷言。環保官員如此直接地質疑水電項目,是相當罕見的。
凌江的這一言論并非空穴來風。環保部近期在處理某一水域因水電開發而造成的水污染問題時發現,修建水壩后,河流的水流減緩,水體的富營養化使得水白菜瘋長,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凌江進一步闡述認為,水電開發還帶來了居民被迫遷移、地質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等問題,其損失之大,難于計算。環保官員對水電污染問題的定性,立刻受到水利專家們的激烈反駁。他們認為,“環保官員發出這樣的言論沒有任何新意,不過是重復了一些偽環保人士污蔑水電的謊言”。

事實上,關于水電是否破壞環境的爭論已延續多年。最有代表性的,是對怒江流域水電開發的爭議。我國的決策層對水電開發的態度相當謹慎。直到2010年年底,在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上建水電站的項目才通過環保部門審批。
那么,水電項目到底有沒有污染?和火電相比,哪個污染更大些呢?“水電污染和火電污染其實沒有可比性。”多年來一直從事水電工程環境保護科研工作的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中心副主任廖文根表示。廖文根說,如果從對大氣的污染角度看,與火電不同,水電是不會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可以說是非常綠色的能源。但是,如果從對流域生態系統的影響來看,水電開發后帶來的污染的影響也不可小視。中國水電科學院2010年完成的“提高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政策框架研究”項目報告揭示,大壩與水庫的建設極大地改變了原有河流的水流流態、水溫、水質和地形等水文、水動力條件,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大大降低了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對于水電開發問題的爭論,首先應該站在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來進行,要明晰和權衡水電建設的利弊?!绷挝母f。 其實,國家在水電建設上已經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了。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對水電明確使用了“積極發展”一詞。
但是,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毛顯強告訴記者,水電對環境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考察??茖W家的最新研究表明,水庫淹沒植物后會產生甲烷氣體,科學家懷疑這也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原因。毛顯強說,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水電總體上講還是一種比較清潔的能源,排放的污染物比較少。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比較清潔的。但是從生態影響上講,它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
廖文根說,如果誰能拿出一個比發展水電更好的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案,他也認為沒有必要發展水電。但從目前來看,還沒有這樣一個方案。而我們絕不能因噎廢食,僅僅為了保護生態而不考慮發展。
(文/陳永杰 據《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