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已經有大約4艘“元”級潛艇下水,而美國國防部出臺的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評估認為,解放軍海軍最多會建造15艘“元”級常規動力潛艇。也有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稱,解放軍海軍已經發展了另外一種常規動力潛艇。該潛艇顯示出一些與德國212級常規動力潛艇的相似之處。
如果目前的評估變成現實,解放軍海軍擁有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的數量可能大約是韓國和日本海軍的兩倍,或者是澳大利亞海軍的3倍以上。中國海軍新“元”級或下一代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將采用AIP系統,這意味著解放軍海軍的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的能力將再次提升,可在更危險的環境下執行攻擊任務和防御任務。一艘采用極安靜的AIP系統的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將會給美國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帶來更大的危險。
近年來,美國一些權威智庫紛紛發表關于中國海軍發展的報告,稱中國目前已經完成了從俄羅斯引進8艘新型“基洛”級潛艇的工作。與此同時,解放軍海軍正在打造一支由更大數量的常規潛艇組成的潛艇艦隊,主要由中國自主發展的“宋”級和“元”級潛艇組成。當這些新型的潛艇配備俄羅斯的 SKVAL(“暴風雪”) 型魚雷之后,它們將會變得更加致命,因為這種魚雷水下發射的速度可以達
文章認為,近年來,解放軍一直在發展多種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這些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有可能把常規動力潛艇的水下潛伏能力提高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這將大幅度提高攻擊型常規動力潛艇的戰術能力。《漢和防務評論》雜志邀請的東歐潛艇專家評論稱:新“元”級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俄羅斯“基洛”636型潛艇的設計概念,加長了圍殼的長度,圍殼縱向成“眼型”結構,這樣做可以降低噪音,而且還極有可能加裝了潛射對空導彈的發射裝置。同時,武器系統也可能更新,更大的船體有利于安裝遠程潛射反艦導彈,例如“鷹擊”-62反艦導彈。對于這種反艦導彈的射程,中國的導彈設計師曾透露遠遠不止出口型的280公里。
文章認為,安裝AIP系統的中國常規動力潛艇可謂具備“區域核潛艇”的功能,其在南中國海、印度洋、臺灣海峽東岸以及關島海域周圍的遠航活動將會大大增加。
AIP的運用使常規動力潛艇的隱蔽性大大加強。AIP潛艇相對于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來說“價廉物美”。從造價上看,一艘擁有AIP系統的潛艇造價在1-3億美元之間,而一艘美國核潛艇的平均造價是其5-16倍,至少達到16億美元。一艘核潛艇通過一個緊湊的小型核反應堆提供能量來驅動潛艇的渦輪推進系統,所發出的噪聲很大。AIP柴電動力潛艇則不同,在水面浮航時它們依靠往復式發動機,而在下潛時它們依靠電池驅動電動機,非常安靜。
2004年,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元”級常規動力潛艇下水,著實讓美國的情報部門大吃一驚。迄今為
剛剛出版的2011年1月份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刊文披露,最近曝光的中國全新常規動力潛艇是第一艘新“元”級潛艇,采用了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技術。由于AIP潛艇具有隱蔽性好、噪音低、機動靈活等特點,中國潛艇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到200節。
另有文章稱,俄羅斯也已經將3M54E型反艦巡航導彈交付給中國的潛艇部隊,中國海軍的每一艘“基洛”級潛艇和“元”級潛艇都可以配備4枚這種型號的巡航導彈。這種低高度、掠海飛行的導彈是專門為攻擊美軍航空母艦戰斗群而設計的。它可以憑借低空巡航和超音速來挫敗美國海軍的“宙斯盾”反導系統。
一些美國的軍事專家認為,雖然中國陳舊的“明”級和“羅密歐”級潛艇是基于以前的技術,而且在能力上也比中國海軍新設計的潛艇相去甚遠,但中國可能認為這些陳舊的潛艇仍有存在價值:它們可以被用作水下布雷艦,或者作為誘餌,或者作為制造假象的潛艇,這些都能夠吸引敵方潛艇的注意力,然后使得解放軍更先進的海軍潛艇能夠更從容地攻擊敵方潛艇。美國海軍情報部門宣稱:“中國的柴電動力潛艇部隊正在穩定地、逐步地以質量代替數量。” (據《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