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GDP排名世界第二并不等于就是世界老二,但中國的一些學者與官員還是愈發有模有樣地依照老二的角色說話和行事。歷史上,老大打壓老二不遺余力,老二“出師未捷身先死”似乎已成為一個魔咒。
經由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美國成為世界老大后,首先打壓的就是已經退居老二的英國。美國利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對英國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吸干了英國的黃金,令英國經濟萎靡不振。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宣布英鎊霸權終結。“第三點計劃”的出臺,逐漸將英國勢力趕出了中東,實現“石油美元”對“英鎊美元”的關鍵替代。英國從此一蹶不振。
1938年,蘇聯經濟實力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為遏制蘇聯挑戰,美國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在經濟上,從1948年開始對蘇聯實行戰略物資禁運。此外,令蘇聯陷入軍備競賽與民族沖突。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弗·亞·克留奇科夫如此總結:“蘇聯所發生的事件不是解體,而是崩潰,是外部勢力有意識、有目的地催化并支持的破壞過程。”
而美國對于資本主義世界老二的日本的打壓,大家耳熟能詳,在此不再贅述。
中國這個世界老二是嚴重名不副實的。中國如今的人均GDP約3600美元,只有美國的1/15。2008年,美國國防支出為6070億美元,中國的國防預算還不到美國的1/7。在關鍵的“智慧力量”上,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更大。2008年,美國發明家得到9.2萬項美國專利,是韓國和日本總數的兩倍,而中國此項指標還遠遠落后于韓國和日本。
中國的國際問題專家認為,中國崛起對美國至少有四方面挑戰:經濟挑戰,中國的發展必然會增加對能源與資源的需求;軍事安全挑戰,中國是唯一沒有解決領土完整問題的大國,其實力的增強以及民族情緒的高漲將可能導致軍事解決臺海、南海等領土主權問題;“中國模式”對西方長期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理念產生沖擊;中國的崛起在心理上對長期處于老大地位的美國形成挑戰。所以,中國盡管實力與老大相去甚遠,但由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不但要承擔系列“大國責任”,而且還要遭受來自老大的無窮無盡的打壓與遏制。
(文/江 涌 據《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