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1月23日,身在甘肅的王鵬因舉報大學同學馬晶晶在寧夏銀川市公務員招考中作弊,被寧夏吳忠市警方以涉嫌誹謗罪跨境拘捕關押,12月2日王鵬已被無罪釋放,吳忠市警方已對錯誤拘捕作出國家賠償。按說此事已經依照有錯必糾的原則,給了王鵬和民眾一個合理的交代,應予休矣。
然而,一個更大的疑問卻揮之不去,那就是事發之地為銀川市,吳忠市警方為何出警?綜合各方信息得知,馬晶晶雖在銀川市,而其父母卻在吳忠市官居要職,這就不難讓人們浮想聯翩,一件平凡公案,權貴不惜染指,父女、母女之情,顛覆了所有的原則,跨過了既定的紅線。
案發地明明在寧夏銀川,遠赴甘肅辦案抓人的卻是與此直接無關的吳忠市公安局利通區分局。何也?因為被舉報人的母親“正好”在吳忠市擔任主要領導。
這不能不令人想起不久前的一樁樁公權力被人為操縱的案件,如彭水詩案、稷山文案、王帥帖案、再到如今的王鵬錯案,歸根到底,源自一些地方政府違法行政和個別領導干部對司法權力的濫用,使本來威嚴正義的國家公安司法機關,一次次堂而皇之地淪為了權貴后院的“家丁”、維護私利的“打手”和壓制群眾意見的“鎮靜劑”。
眾所周知,我們的司法機關,是當前和平建設時期維護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國家防線。如果這道防線被人為地隨意突破,民眾對于公平正義還有什么可信而言。王鵬錯案,再一次凸顯了公權濫用所產生的惡劣影響和社會對權力制約乏力的極度失望。我們并不刻意在乎發生了這一系列的公權濫用現象,而是十分強烈地關注,這些丑惡現象發生后,應當對當事人的責任追究,并向社會作出清楚、明晰、及時的報告,以此對權柄在握者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同時促進公檢法系統好好反省,對廣大民眾作出安撫和交代。可是這些事件的處理多為雷聲大,雨點小,甚至不了了之,這是絕對不應該的,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我們的社會對公權私用不及時整治與鏟除,建設和諧社會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如何鏟除?那就是要把權力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輔以對專權、越權、徇私舞弊者以嚴處,對包庇說情者課以同罪。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反之,重處之下亦能遏制僥幸和鋌而走險。 (文/陳鵬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