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某地曾出現一名“預測哥”,他發帖稱,在當地事業單位即將進行的招聘中,宣傳文化中心的兩個崗位“不僅限專業,最夸張的是10年或5年的工作經驗,而且招的兩名工作人員條件有完全不同的限制”。“預測哥”稱,經過自己打探,這兩個崗位是為該單位一李姓主任和一盧姓員工“量身定做”的。最后的結果顯示,“預測哥”的預測完全正確。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在2009年下半年進行了一次事業編制人員公開招聘,此次招聘最終錄用4人,但其中3人是局領導的子女。
2009年,浙江省平陽縣決定公開考錄平陽電大法學教師一名。在報名快結束時,只有該校校長林傳杯的兒子林廷耀一人報名。林傳杯的妻子擔心報名人數達不到規定的3人而無法開考,就找來兩人“湊數”,只報名而不參加考試。林廷耀由此順利被錄取。此事經有關部門查明后,林廷耀被取消錄用資格。
“招聘名額1名。普通高校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獲得國外學士學位,國際會計專業,大學英語四級,屏南戶籍,女,年齡25周歲以下。”在福建省屏南縣財政局下屬的收費票據管理所進行的一次公開招聘中,只有當地副廳級官員陳某的女兒符合這個報名條件,并且因此無需考試而被直接錄取。此事被曝光后,這名“官二代”被取消聘用資格。
近年來,公職招考一再曝出丑聞,有業內專家表示,某些官員子女通過種種“安排”進入公職部門的現象已經普遍存在。一名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干部告訴記者,某些領導干部“曲線”為子女安排工作的方式有如下幾種:“交叉安排,你的兒子進我的單位,我的女兒進你的單位,以繞開用人制度上‘直系親屬回避’的規定;量身定做,官員在學歷資格、基層任職經驗、機關工作經歷、黨派甚至性別等招錄條件上,為其子女量身定做種種門檻,以便過濾、淘汰競爭者,讓子女順利入圍過關;提前內定,表面上公開招錄,實際上早就內定為特定的某些官員子女;考試作弊,在筆試、面試的各個環節均有操作空間,比如泄露考題、收買考官、成績造假等。除了這些常見的方式,還有的官員將子女送到國外,只要弄個外國文憑,就作為‘海歸’引進,直接任‘精英型干部’。”
數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當代社會流動》這一研究報告曾提出,處于經濟社會位置較低層級的子女進入較高層級的門檻明顯增高,兩者間的社會流動障礙在強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青苗指出,當某些官員子女的成長成為一種破壞社會公平和法治精神的官場體制或官場形態時,會觸及社會最敏感的神經,甚至滋生出“仇官”的心態。
李青苗認為,撫平社會的裂痕,主要是改變官員子女憑借父輩權力獲利的土壤和條件,建立和完善公務員的退出機制,改變公務員一考定終身的職業模式,探索領導干部“單方退出”機制和任期退出制度。
(文/杜 曉 據《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