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建偉在某大學社區開了一家書店。建偉開書店之前,這個大學社區已經有三家書店,但由于他經營有道,其他三家書店便受到了沖擊。后來,這三家書店的營業額加起來,還不如他一家高。他成了這個社區的“書店老大”,這時,許多親朋好友便建議他采取一些“進價銷售”、“賠本甩賣”等競爭的動作,干脆把另三家書店擠垮,就可以壟斷市場了。可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建偉不但沒有排擠對手,而且還經常幫助三家書店策劃一些營銷活動,對于一家瀕臨倒閉的書店,他還主動借給其流動資金,想方設法讓他繼續經營下去。
都說“同行是冤家”,對于他這種把“冤家”當“親家”的舉動,大家很不理解。我也帶著這一疑問,與他進行了交流。建偉說,你們不懂這里面的經營奧秘,我是在維護這一社區圖書市場的“生態平衡”。
他說,商界其實和動物與生物界一樣,適當有一些“天敵對手”會更加有助于經營。一是能創造讓客戶比較和優中選優的購物環境。通過比較,學生們才知道我的書店服務好,品種優,價格合理,如果只有我一家書店了,學生們沒有了比較,價格定得再低也會認為我的書價高,萬一他們自己跑到圖書批發市場去“貨比三家”,那我的生意就完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是維持這種書店飽和的“生態”,防止更多、更強的對手來“插足”。我要是把其他三家都擠垮了,別人一看偌大的社區只有我一家書店,淘金者就會蜂擁而至,弄不好來一個比我更強的對手,那就成“引狼入室”了。所以,為了保持目前這種經營的“生態平衡”,我要繼續幫助對手做好生意。
朋友的說法很有道理。創業中,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賺到手,所以,也不要總想擠垮對手,只要你在商道上勝其一籌,適當有幾個對手,保持經商的“生態平衡”,反而會有助于你的經營。總想把對手置于死地,很可能會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學會培養對手,讓對手賺小錢,你賺大錢,這才是創業和經營的最高境界。
(文/世 創 據《就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