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快速交通、沒有摩天大樓、沒有工作狂人,有的是每天徒步行走,在古老民居中制作特產,在鄉間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有一些地方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始追求慢節奏的生活,發起了“慢城運動”。如今,全球已有24個國家的135個城鎮加入了世界慢城聯盟,光是意大利就占據了40多個席位,其余主要分散在德國、法國、瑞士、奧地利等歐洲國家。
2010年10月,世界慢城聯盟主席皮艾爾·喬治·奧利維地參加了第三屆中國國際樂活論壇,第一次正式將“慢城”理念帶到了中國。目前中國唯一一個正式向世界慢城聯盟遞交申請的地區——江蘇省高淳縣椏溪鎮西北部“生態之旅”,正是慢城主義的實踐者。據了解,在這個面積約49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的農村,沿途就可以見到茶葉、早園竹、竹果、吊瓜子等綠色食品有機生態基地。這里的民俗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卞和望玉”的望玉山、牛皋抗金的南城遺址、劉伯溫開挖的大官塘、岳家軍的操兵場遮軍山等。為了確保寧靜,當地對旅游項目十分挑剔,主要鼓勵小規模自助游,而控制大規模團隊游。對有污染、附加值低的開發項目嚴格限定,確保絕大部分鄉村生態風貌不被破壞。世界慢城聯盟副主席、意大利“慢城”之一的波利卡市市長安杰羅瓦薩羅曾三次到這里考察,認為這里完全符合“慢城”的標準。椏溪“生態之旅”有望正式成為我國首個國際“慢城”。
被稱為中國“樂活”第一人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沈立透露,目前,北京海淀區以鳳凰嶺為中心的西山區域已經表達了加入世界慢城聯盟的意愿,浙江舟山群島也打算挑選其中的一個島嶼進行申請。而他認為,例如周莊、大營鎮、束河古鎮等還未被徹底商業化的地方更是可以通過規劃和調整成為“慢城”。
沈立表示,“慢城主義”旨在提升生活品位,而不是徹底排斥現代文明。在立足于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慢城”必須積極引進適合的節能減排技術,盡可能地通過建立高品質、綠色的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經濟。“毋庸置疑,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道路是當前大部分地區的生存選擇,但也有一些小城鎮未必適合這樣的發展模式。因此,‘慢城’理念可以為那些還未完全開發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提供一種新的發展思路以及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持。” (文/胡珉琦 據《北京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