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蘇聯秘密警察在卡廷處決了大約2.2萬名波蘭軍人。這一歷史事件在許多文獻上都有記載,且廣為人知,但由俄羅斯國家杜馬第一次正式承認尚屬首次。如今,總統梅德韋杰夫也在幫腔。他曾對波蘭媒體表示,“斯大林和他的追隨者應對這起慘案負責”。
在普京擔任總統期問,克里姆林宮盡可能模糊對斯大林主義所持的立場,使得斯大林的名聲一度有所恢復。但在過去一年里,俄羅斯政府從言辭和行動上開啟了新一輪的“去斯大林化”運動。自前年年底開始的這輪“去斯大林化”運動有逐漸升溫的趨勢。前年10月30日,也就是“斯大林大清洗遇難
者紀念日”,梅德韋杰夫在視頻博客中毫不含糊地譴責了“斯大林的罪行”,并稱這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
在去年5月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之際,克里姆林宮取消了莫斯科市當局在莫斯科街道裝飾斯大林肖像的計劃。梅德韋杰夫在接受俄《消息報》采訪時這樣解釋:斯大林“對他的人民犯下了諸多罪行,哪怕蘇聯在他的領導下取得了一些成就,他對自己人民犯下的罪行也不可饒恕”。
就在最近,俄羅斯總統人權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費多托夫宣布,“去斯大林化”是該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今年年初,該委員會還要向總統提交政府該如何摒棄斯大林主義遺留的建議。該建議將從法律和政治上對斯大林主義進行評估,并對極權主義政權下的受害者進行紀念。文章追溯了這一波“去斯大林化”浪潮之前,俄羅斯歷史上曾有過的另外兩次浪潮。藝術、文學和社會思潮中涉及對斯大林的討論,也被明令禁止。
公眾對斯大林的看法卻不盡一致。俄羅斯人普遍對斯大林的恐怖統治有一定了解,多數俄羅斯人也知道無辜受害者的數目多達百萬計。200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當被問及如何評價1937—1938年間發生的事件時,72%的俄羅斯人認為這是“不容寬恕的政治罪行”。但還是有部分俄羅斯人表示欽佩斯大林。約三分之一的俄羅斯人傾向于把斯大林看做是一個“引領蘇聯走向強大和繁榮的英明領袖”。
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動了最新的這一波“去斯大林化”浪潮?有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俄羅斯要對西方推行和解政策。俄羅斯要想與西方和解,那么,在對蘇聯極權制度及蘇聯對內對外政策的解讀方面,就要向西方的觀點靠攏。
(文/夏微雨 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