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審計署“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表明,“十二五”期間,在對副省級城市市委書記進行審計試點基礎上,我國擬探索開展?。ㄗ灾螀^、直轄市)委書記的經濟責任審計。這也是我國首次提出將審計級別提高到省委書記一級。
作為我國經濟責任審計漸進式變革的結果,開展省委書記經濟審計探索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反腐信號?!兑巹潯访鞔_提出,要“逐步建立和推行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內輪審制度”。這意味著,包括對省委書記在內的經濟審計將有可能隨時進行,而不僅僅是離任之后的工作。審計將成為一種常規性的監督機制,對腐敗進行有效預警和防控。
這個在建黨90周年之際發布的新聞,在積極反腐之外,似乎還傳遞著另一層更積極的信號,它表明了對黨的干部監督的決心。
目前,我國對行政機關、政府部門的監督正逐步完善。我們對黨的干部監督,除了黨內監督,黨外監督還有政協的監督、新聞監督和民眾監督,這些監督彈性很大。具體到對地方黨委書記、黨委部門的監督,很大程度依靠黨內監督來完成,監督力度、廣度有限,這也是引發群體性腐敗案的原因之一。對省委書記進行經濟審計,即是以《審計法》來制約省委書記的權力,加大黨外監督的力度。
數據顯示,僅2010年,我國就審計領導干部3.69萬名,共查出領導干部對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問題金額249億元,82名被審計的領導干部和465名相關人員的問題被移送至司法、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文/郝 洪 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