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一項被稱為“績效工資改革”的新政拉開了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序幕。兩年來,此項改革一直在審慎推進當中。
近期,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剛剛完成了一份受人社部委托、針對全國績效工資改革的報告。該報告“直接針對某些省的績效工資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指明應該怎么做”。這份報告已經呈送給人社部,具體政策措施不久或將出臺。
在諸多因素中,“混亂的事業單位津補貼”成為績效工資改革不能真正得以推進的障礙之一。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津補貼從住房、交通,到飯補、降溫費、過節費等,名目五花八門?!坝行┦》荩聵I單位的津補貼基本都在250-300項之間,發到每個人的津補貼也有十幾項至二十幾項,復雜的工資單連本人都看不明白。自收、自建、自發津補貼的現象比公務員亂多了。”一位業內人士說。
當“績效”跟“激勵”結合在一起,意味著過去帶有平均主義色彩的“津補貼”將一去不復返。而實施績效工資的前提就是要清理、規范混亂的津補貼。不過,清理的難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想象。“老百姓已經裝到口袋里的錢,現在讓他拿出來,就很不高興。高的不愿拿出來,低的都想規范上去??冃ЧべY實施得快與慢,其實是和規范程度直接相關的,沒有規范就快不了?!?/p>
在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看來,事業單位要實施績效工資,前提是規范創收,根本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皼]有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和考核標準是無法正確分配績效工資的?!?/p>
(據《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