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雷
(江蘇省沛縣湖西中學,江蘇 沛縣 221600)
隨著語文教學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大家一致認為,備好課是上好課的根本。如何精致備課是教學環節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結合新課改理念的要求,教師必須抓好集體備課和個人的二次備課,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謀劃教學,以期全面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教師該如何做好高中語文集體備課與二次備課呢?
集體備課,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教材大家共同備課,汲取教師個體的閃光點,教師們在合作討論中探索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在集體互相影響推動中生成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為了更好地探索內涵、挖掘教材,尋覓方法達成最佳教學方案,在集體備課之前,每個參加的個體都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參加集體備課的各位老師在集體備課之前都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在集體備課中,發表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到達集體智慧的巔峰。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語文教師與其他科目教師不同,語文教師要有足夠的閱讀量,尤其是教學名著節選的課文時,更應該通讀名著,提高自身宏觀把握文本的能力,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因此,備課組長(或主備人)要首先吃透教材,對參加備課的老師提出具體的要求,大致準備好一個備課設想或假案。對教材的分析,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重難點的擬定,教學方法的應用,課堂教學程序的流轉,教輔參考資料的理解,相關信息的博引,作業的設置,都需要一定的規劃與設想。只有在充分的準備下預設一個具體可行的預案,大家即可圍繞它作分析、討論,可顧左右而言他,也可談出自己的其他創新想法,才能保證集體備課不流于形勢,而有其實質的效果。準備的充分,準備的具體,是集體備課成功優質的關鍵,集體備課的討論探索,對課文的深度把握,對課堂的流程掌控,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這些既取決于集體備課的現場,更取決于備課前的必要準備。只有準備完善充分,才能在集體參與的備課中篩選優化,整合出一篇優秀的教案。
集體備課,必須放在重點、難點的課文或問題上,屬“集體會診”、“集體會診”,必須有難點、重點的探討,有“會診”的充分必要,并非篇篇都需要集體備課。如高中語文必修3《聽聽那冷雨》一課就必須納入集體備課中,對文中多次意象的表達,對文中的象征、暗示,對文中的意念表述,對文中的情感表達,都有必要作集體的討論“匯診”,通過集體的智慧辨別討論,最后確定本文的內涵意義,然后再討論設計教學的方案。
具體備課,讓重、難點得到“討論—認知—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并在備課中解決重、難點。單一備課,每人都有自己思想、知識、能力、認知水平的局限,難以做到全面,優化方案,實現教案—課文—課堂三者統一。集體光芒的匯聚,才能使教學方案更加完美與可行。在集體備課中,教師一定要踴躍發言,探討教學中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最優化的問題。要根據教材與新課標的要求,根據高考的考試內容要求,根據學生的學力水平,對所備內容分析肢解—歸結整合—篩選提取。核定“最近新區”的教學目標,把教學重點放在實際教學中最有實際價值的教學觀點上,讓教學重點真正凌駕于教材的靈魂上,從而起到突出課堂教學的作用。
集體備課也不能為了“集體”而走“形式”,最好是每周一次,還要建立在準備充分的基礎上。充分準備必須在教師正常教學的情況下留出一定的準備時間,頻繁的集體備課會讓教師疲憊生厭,會大大降低教學質量。集體備課集體智慧的光芒,共同探討課堂的最優方案 (優質備課),將知識結構與課堂教學方法手段做到優化組合,達到獲得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一篇優質的集體教案,它是集思廣益、凝聚精華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外在體現。只有有了優質的教案,才能產生出優質的課堂,有好的腳本作保障,才能演出更好的戲。
二次備課是深化備課的過程,要與本班級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它是集體與個性的統一,是集體教案與具體實施教學的聯姻再生,是統一和諧的備課之歌,是完美的有機結合。個體的二次備課,應是適應一線課堂的需要,對集體討論形成教案的再次認識與檢驗。個體的二次備課是在課堂教學的陣地前沿所做的一次戰前適應性調整,它比集體備課更接近課堂實踐。在集體備課形成后,每個上課者不是照本宣科地上課,而是在上課前,再次整合個人儲備信息,把其再次落實到課堂方案上,對集體教案進行再次的分析、總結與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不是集體與個體的備課矛盾,而是集體與個性,相互達成合議庭,相互參照對閱,優良互生,最后有機地完美結合。讓“教案”從討論中來,到實踐中去;從質疑中去,到修正中來,再接受新的修正,最終落實備課方案。
集體備課與個人的二次備課是辯證的關系,是“分—總—分”的結合,是個體與集體再與個體的統一。第一個“分”是分散的各自的充分準備,“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二個“分”則是在“總”集體備課上,得出必要意義價值的個人感悟,這一個感悟是建立在第一個“分”論點感悟基礎上的深層詞的感悟,是明確教學內容上的再次升華。
集體備課是集體的智慧,但也并非十全十美,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教學是一個不夠完善的東西,需要更改、修正,再好的備課,再好的課堂都不是完美的。因此在集體備課后,教師仍然要由個體對此再加工、再處理、再備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的方案或一切的理論,都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更新與完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一切事物及論斷都必須在發展中生存前進。集體備課也是如此,必須在實踐中接受教學個體的檢驗和課堂的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事求是才是認識世界的正確觀點。
總之,在教學改革日益深入,在新的教學思想不斷爭鳴蜂起的時代背景下,集體備課是一支古老而強勁的教學之曲,這支教學之曲,是歌唱催人奮進、激人精神的曲子。集體添磚加瓦,建成一座集體的大樓,集體的大樓最終還是個人去居住,由于各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裝修、布置必然不同。所以當你進入一座集體公寓,會感到格調外觀貌似相同,然當你走進各個家庭,卻是截然不同。這正印證了集體備課與個人二次備課玄機之處。只有優秀的腳本,才能演出優秀的戲;只有土壤優質肥沃,才能長出根深葉茂的莊稼;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因此,集體備課在當前高效教學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1]張正明,陳明發.怎樣組織教師集體備課[J].教學管理,199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