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娟
(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上海 201609)
在討論什么是教育政策評估之前,先要討論什么是政策評估,因為教育政策評估是公共政策評估的一個重要分支。教育政策問題專家彼得森認為教育政策研究與其他公共政策領域研究相比并不需要特殊的概念或特殊的方法。因而,我們對于教育政策評估含義的理解可以建立在公共政策評估的含義之上。
所謂政策評估是指“依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價值進行判斷的一種政治行為,目的在于取得有關這些方面的信息,作為決定政策變化、政策改進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據”。[1]它是一種具有特定標準、方法和程序的專門研究活動,貫穿于政策運行的全過程。根據上述定義,我們可以對教育政策評估的內涵做如下界定:所謂教育政策評估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教育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價值進行判斷的一種政治行為,通過對教育政策對象及其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構成其發展變化的各種因素分析,為政策的轉變、改進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依據。它是一種對教育政策運行全過程進行全面分析與研究的社會科學活動。[2]
教育政策體現了國家治理教育的方針,反映出政府在教育方面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服務,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但是當一項教育政策頒布以后,是否被施行,以及效果如何,是否實現了預期的目標,都需要我們對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進行評估。評估有利于實現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公開化。教育政策評估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通過教育政策評估可以得知現行的教育政策執行的情況和執行的效果,以及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等,為制定新政策提供經驗或教訓,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是通過教育政策評估檢驗教育政策目標提出以后,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
三是通過教育政策評估檢驗教育政策投入運行后產生了的效果如何,看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四是教育政策評估為教育政策的持續、修正、調整或終止提供可靠的依據。
總之,“對所有的政策來說,無論它是如何產生的,對其實施過程的監控或評估都是或者應該是非常重要的”。[3]當然,教育政策也不例外。因此,我們要重視并加強對教育政策評估的研究,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誰來實施教育政策評估?一般情況下是政策實施者和專業評估人員來充當教育政策評估的角色。[4]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政策實施者來進行教育政策評估,由于教育政策的公共服務屬性,所以,實施教育政策的主體其實是政府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的各級學校組織。在這些部門工作的人員對政策的實施情況最為了解,自然他們最有發言權。但是,實施者又是評估者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是評估與實施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壞處就是當評估者已經不能與實施者加以區分時,評估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問題就出現了。所以,我們在不排斥政策實施者充當評估者的角色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通過一定的措施來盡可能保證評估者的公正性,以提高評估的可信度。
另一類是專業研究者,即在高?;蚪逃芯繖C構從事教育政策研究的人。他們有較強的學術知識,評估視野較為寬廣,所涉及的利害關系較少,所做的評估比較客觀和可信。但他們也有不足之處,他們不容易獲得評估所需的詳細材料。
教育政策評估的對象是誰?教育政策評估是對教育政策質量和效益進行檢驗和反饋的活動,對教育政策進行評估必然涉及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受益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的環境。因此,我們把教育政策評估對象確定為教育政策主體、教育政策客體和教育環境三類。
教育政策主體主要指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有學者把其分為教育政策決策主體、教育政策執行主體、教育政策利益主體。[5]教育政策決策主體指國家公共法權主體,由中央和地方黨委、全國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構成;教育政策輔助決策主體指社會政治法權主體,主要有國家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地方政府教育政策研究室、各種形式的智囊團、咨詢機構等;教育政策參與主體包括教育政策的執行者和實施者、社會輿論、利益團體三部分。
教育政策客體主要指教育政策的受益體,即各級各類院校。各級各類院校受益主要表現在教師、學生、資金、管理制度、信息資源、設備資源等教學和科研所必需的基礎條件等方面。
教育政策環境主要指教育政策適用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環境。首先,社會整體教育水平、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是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據和有效實施的保障;其次,政府是宏觀政策制定者,其政治導向對國家教育政策體系有一定影響;再次,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國家和家庭對教育的投入,教育高投入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最后,地區文化和校園文化。
教育政策評估的有效進行,有賴于使用正確的評估方法。
一是將教育政策實施前后的狀況進行比較,從中發現問題,判斷政策執行的效果,從而提出改進政策的建議。
二是從有無該項教育政策的角度進行比較,就是假如沒有實施該教育政策會有什么結果,然后分析實施了這項政策的效果,比較兩者的異同,從中體會該政策的價值與意義。
三是將本國本地區實施教育政策的情況與條件類似并實施同等教育政策的國家或地區的情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可以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
教育政策評估,是要考察教育政策是否符合教育規律,是否能夠實現培養人才、發展科學和為社會服務的功能。因此,如何確定評估標準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教育資源的投入是實施教育的前提條件。教育資源不到位,教育政策的執行和實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投入充足的教育資源,才能夠保證教育政策評估的有效實施。
政策評估的執行機構在政策評估的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機構是否健全關鍵要看機構內部部門劃分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確,各職能部門的運作是否有序,機構內執行人員能否對政策的內容與性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執行政策評估的過程中各行其職,保證政策的順利執行。
教育的根本宗旨之一是確保每個受教育者能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使教育政策的實施能盡可能地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和要求,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同時,能夠更好地了解公眾對該教育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以便指導今后教育政策的實施。
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一個地區有效的教育政策,對其他地區未必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政策執行人員需要在不違背總的政策精神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適當變通政策方案,以適應當地的特殊情況。
教育政策的實施,目的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避免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政策表面化、擴大化、被替換的現象。價值標準的確立是評價一項教育政策是否有積極效果的科學尺度,執行后有積極影響并不斷地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是有價值的。
教育事業關系到千家萬戶,調研公眾對該政策是支持的多,還是反對的多,有什么意見,這對以后制定政策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教育政策評估的重要性和價值還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所以評估的經費來源匱乏,不易取得,這嚴重制約著教育政策評估工作的開展。對此問題,政府要加大對其的資金投入。另外,社會各界人士也要積極支持教育政策評估活動,應使經費來源多元化。
教育政策評估相關專業人才十分匱乏。在我國,受過嚴格專業訓練,具有扎實基礎知識和熟悉評估方法和技術的人才少之又少。對此問題,政府要積極培養一批既具有教育學和政策學的背景知識,又掌握科學的評估方法的專業人才隊伍??傊?,要盡可能任用優秀的專業人員來擔任評估工作,以提高評估工作的質量。
教育政策評估歸根結底是對教育政策功過得失的評判。這種評判與政策制定和執行人員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積極的評價有助于提高決策者和政策執行人的聲望和社會信譽,反之,消極的評價則會危及他們的切身利益。因而,評估必然會受到有關部門和人員的消極對待甚至阻礙。從政策制定者和執行人的角度,他們希望政策評估有利于自身,于是政府部門出示給評估人員的資料往往是有利于自己的材料。這不利于教育政策評估工作的展開,也影響到評估的可信度。
真實、詳盡的信息資料是評估的基礎,以保證教育政策評估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我國的教育政策信息系統還處于初創階段,統計口徑與國際標準不盡一致。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政策執行機關不重視信息管理,所獲得的信息和數據要么殘缺不全,要么已經過時,不能反映現在的教育發展狀況。有關信息資料得不到及時的收集和科學的分析,教育政策信息系統的建設處于停滯狀態。
因此,要建立和健全教育政策的信息管理系統,應建立相應的信息管理機構,同時出臺信息管理的制度,規范信息的采集、加工、傳輸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的漏損和偏差。還應力求教育政策信息收集的標準化,特別是要采用國際統一標準。
總之,教育政策評估是一項涉及面廣、操作復雜的系統工程,加上我國的教育政策評估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全社會需要共同合作,使教育政策評估順利進行,從而使其真正成為推動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整合教育資源,推動教育政策科學化的有力工具。
[1]陳振明.政策科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劉孫淵.我國教育政策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揚州大學學報,2002.
[3]歐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譯.公共管理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吳志宏等編.教育政策于教育法規.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5]劉復興.教育政策的價值系統[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