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筑慧 李艷靜 張春玲 任墨櫻
(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貴州貴陽550003)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患者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是其中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1]。2008年6月~2010年6月,對在我院進行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60患者進行觀察,經過清潔灌腸后再給予中藥保留灌腸,明顯提高了中藥灌腸治療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均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在我院泌尿科門診及住院的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0~71歲,病程3~12年,住院患者25例,門診患者35例。
1.2 診斷標準 60例病人內生肌酐清除率(Ccr)<80 ml/min,血肌酐(Scr)>133 μ mol/L(170~700 μ mol/L)。均符合CRF的診斷標準[1],排除灌腸禁忌癥(直腸狹窄、急腹癥、妊娠、消化道出血,嚴重心血管疾病,嚴重肛腸疾病和對灌腸中藥成分及肥皂過敏者)。
1.3 方法
1.3.1 分組 采用隨機分組對照觀察的方法進行研究。取60例符合診斷標準的病例,按門診、住院時間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
1.3.2 治療方法
1.3.2.1 對照組 治療時直接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方法如下:(1)備一次性灌腸袋1個;(2)采用已煎好中藥1袋(此方為:生大黃20 g、生龍骨15 g、生牡蠣15 g、丹參 15 g,辨證加減,武火煮沸后文火煮30 min,濾出藥液,加少量水復煎1次,將兩次湯藥混合濃縮至200 ml左右,制成中藥灌腸液。)用前加熱至37~40℃。將中藥倒入一次性灌腸袋內;(3)患者取左側臥位,插管前先用液狀石蠟潤滑肛管10 cm,插入15~20 cm,囑患者深呼吸,全身放松,灌腸完畢,再注入溫開水5~10 ml,抬高肛管尾端,使管內藥液全部注完,拔出肛管,擦凈肛門,協助患者平臥抬高臀部約10 cm,使灌腸液在腸內不易流出,囑患者盡量忍耐,保留至少1 h以上,每天1次。
1.3.2.2 觀察組 保留灌腸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在行中藥保留療法之前,先進行清潔灌腸。清潔灌腸液為溫開水加消毒肥皂水配制成乳白色的0.1%~0.2%肥皂水,溫度38~40℃[2]。兩組患者均每天保留灌腸1次,2周為1療程,1個療程后根據臨床癥狀及化驗結果判斷療效。
1.4 療效標準 參照第二次全國腎臟病會議制定的慢性腎病療效制定標準[3]。分為有效、顯效、無效三組,對兩組治療前中后的血肌酐、尿素氮(BUN)、尿常規、血常規等變化作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表1可見,觀察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N、Scr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N、Scr比較(s)
組別 例數 Scr(μ mol/L) BUN(mmol/L)觀察組 30 治療前治療后492.37±190.72 362.87±172.05 21.84±12.35 14.90±11.01對照組 30 治療前治療后497.21±210.21 400.28±199.32 21.24±10.75 19.73±10.92
表2可見,觀察組BUN與Scr均顯著下降(P<0.05,P<0.01),對照組Scr明顯下降(P<0.05),兩組治療前后比較,觀察組BUN與Scr下降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1 心理護理 CRF患者治療時間長,恢復慢,每天都要灌腸,病人及家屬心理負擔較重,灌腸前容易緊張,造成肛門括約肌痙攣,導致插管困難或插管時疼痛,護士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和家屬耐心介紹灌腸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并告知護患配合的重要性。護理人員操作應輕柔做到細心、有條不紊;鼓勵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指導家屬參與患者的護理,給患者以感情支持,增強治療信心。有助于整個灌腸過程的順利進行。
3.2 灌腸的護理
3.2.1 灌腸準備及觀察 首先向患者解釋說明灌腸的目的及配合方法,排空二便,關閉門窗,拉好床簾遮擋,取左側臥位,將褲退至膝部,臀部抬高10 cm,墊一次性中單于臀下,避免污染床單,插管時,用無菌石蠟油潤滑肛管前端,旋轉肛管慢慢插入,避免因插管刺激引起的痛苦,灌腸中患者如有腹痛、心慌、憋氣時應立即停止灌藥,囑患者大口呼氣,降低腹壓,解除腸道痙攣。
3.2.2 保留灌腸溶液的溫度 清潔灌腸液38~40℃;中藥保留灌腸液37~40℃。若灌腸液溫度達到41℃以上,可使腸道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燙傷腸黏膜,影響治療效果。若藥液溫度低于38℃以下,會刺激腸道,出現腸蠕動異常,引起腹部不適,不利于藥液的保留,而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護理時須注意保證溫度適宜的藥液滴入結腸內,以利疏通經脈、暢流氣血而共奏藥效。
3.3 用藥護理 通過結腸途徑給藥可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減輕消化道不良反應,易被患者接受;同時藥物可以直接清除腸腔內及腸黏膜上的有毒代謝產物和毒素,以及腸道對這些代謝產物及毒素的再吸收。因此,熟練掌握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中藥保留灌腸藥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為醫師用藥提供可靠依據。
3.4 飲食護理 飲食應以易消化、少纖維、富含營養的食物為主,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強飲食健康指導。如給予優質低蛋白飲食,不食含鉀高的食物,如患者無浮腫可正常進食食鹽,如有浮腫,則控制飲水及每日食鹽攝入量。午飯后2 h左右灌腸,不應空腹或餐后立即進行灌腸,以免影響療效及誘發不良反應。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多種慢性腎臟疾病惡化的結果,中醫亦稱“慢性腎衰”。目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是其中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藥保留灌腸前有必要做腸道的準備——清潔灌腸,一方面可降低腹內壓,延長中藥在結腸內的時間,以確保藥物能在腸內保留2~3 h;另一方面,清除腸腔內糞便,以減少糞便對藥物與腸腔的充分作用及吸收的干擾,更好地保證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了中藥保留灌腸的療效,具有降低肌酐、尿素氮,排泄毒素,通腑瀉濁等作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達87%,各項指標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在臨床上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從而達到緩解慢性腎衰患者的癥狀、延長患者壽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目的。
[1] 薛博瑜.中西醫結合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6:437.
[2] 李翠娥,柯娟,符湘云,等.灌腸法的現狀與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3):218-220.
[3] 詹繼紅,畢蓮,丘艷紅.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21例[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5,27(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