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春
(柳州市運天運運輸有限公司,廣西 柳州 545002)
隨著汽車使用電氣設備越來越多,從發動機控制到傳動系統控制,從行駛、制動、轉向系統控制,到安全保證系統及儀表報警系統,從電源管理到提高舒適性而作的各種努力,汽車電氣系統形成一個復雜的龐大系統,而這些都要集中在駕駛室進行集中控制。
此外,隨著近年ITS的來發展,以3G(GPS、GIS和GSM)為代表的新型電子通訊產品的出現,對汽車的綜合布線和信息的共享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布線角度分析,傳統的電氣系統大多采用點對點的單一通信方式,相互之間少有聯系,這樣會造成龐大的布線系統。
據統計,一輛采用傳統布線方法的高檔汽車中,其導線長度可達2000m,電氣節點達1500個。而根據統計,該數字大約每10年增長1倍。無論從材料成本還是工作效率看,傳統布線方法,都將不能適應汽車的發展。
從信息共享角度分析,現代典型的控制單元有電控燃油噴射系統、電控傳動系統、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防滑控制系統(ASR)、廢氣再循環控制、巡航系統和自動恒溫空調系統。為了滿足各子系統的實時性要求,有必要對汽車公共數據實行共享,如發動機轉速、車輪轉速、油門踏板位置等。但每個控制單元對實時性的要求,是因數據的更新速率和控制周期不同而不同,這就要求其數據交換網是基于優先競爭的模式,且本身具有較高的通信速率,CAN總線正是為滿足這些要求而設計的。
CAN總線又稱作汽車總線,其全稱為“控制器局域網”(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總線是一種現場總線(區別于辦公室總線),是德國Bosch公司為解決現代汽車中眾多的電控模塊(ECU)之間的數據交換,而開發的一種串行通信協議。CAN總線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汽車上惡劣工作環境,可靠性高。因此CAN總線在諸多現場總線中獨占鰲頭,成為汽車總線的代名詞。
完善的汽車CAN總線網絡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汽車CAN總線網絡系統架構圖
CAN總線可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實時控制,通信介質可以是雙絞線、同軸電纜或光纖,其主要特點是:
(1)CAN總線為多主站總線,各節點可在任意時刻向網絡上的其他節點發送信息,不分主從,通信靈活;
(2)CAN總線采用獨特的非破壞性總線仲裁技術,優先級高的節點,優先傳送數據,可滿足實時性要求;
(3)CAN總線具有點對點、一點對多點及全局廣播傳送數據的功能;
(4)CAN總線采用短幀結構,每幀有效字節數最多為8個,數據傳輸時間短,受干擾的概率低,重新發送的時間短。并有CRC及其他校驗措施,數據出錯率極低,保證了數據傳輸的高可靠性,適于在高干擾環境中使用;
(5)CAN總線上某一節點出現嚴重錯誤時,可自動脫離總線,而總線上的其他操作不受影響;
(6)CAN總線系統擴充時,可直接將新節點掛在總線上,因而走線少,系統擴充容易,改型靈活。
(7)CAN總線最大傳輸速率可達1Mb/s(此時通信距離最長為40m),直接通信距離最遠可達10 km(速率5 kb/s以下)。
(8)CAN總線上的節點數,主要取決于總線驅動電路。在標準幀(11位報文標識符)可達110個,而在擴展幀(29位報文標識符)其個數幾乎不受限制。
(9)CAN可以點對點、一點對多點(成組)及全局廣播集中方式傳送和接受數據;
(10)采用不歸零碼(NRZ,Non-Return-to-Zero)編碼/解碼方式,并采用位填充(插入)技術。
對于具有CAN總線接口的電噴發動機,其他電器可共享其提供的轉速、水溫、機油壓力、機油溫度、油量瞬時流速等等,一方面可省去額外的水溫、油壓、油溫傳感器,另一方面可以將這些數據顯示在儀表上,便于司機檢查發動機運行工況,從而便于發動機的保養維護。
再比如,電渦流緩速器、空氣懸架、門控制及巡航定速控制,都用到車速數據,結果這些電器都有一套車速處理電路,浪費了資源。而采用總線技術后,都可以從總線上即可獲得車速數據。
由于采用總線技術,模塊之間的信號傳遞,僅需要兩條信號線。布線局部化,車上除掉總線外,其他所有橫貫車身的線都不再需要了,節省了布線成本。另外,數據共享也節省了線路,還拿車速信號打比方,在沒有總線的情況,車速信號要接到電渦流緩速器、空氣懸架、門控制及電噴發動機。有了總線后只要接到一處,其他電器可以通過總線共享數據。
發動機點火控制,點火時必須滿足下列條件:一是空檔;二是鑰匙處于ON檔,另外還需點火保護裝置。以往是靠一系列繼電器來實現這些功能,既不可靠又增大成本,而用軟件實現,既可靠又無資金投入。軟件具有錯誤診斷能力和自動恢復能力,節省了生產維護成本。
對于總線內部錯誤,總線系統可以通過自身軟件進行自動恢復。而非總線車輛,一旦出現故障,第一,更依賴于人工;第二,往往需要對復雜線束逐根測量;第三,需要對相關電器依次測定。整個過程非常費工時,而且準確率不高。
CAN節點幾乎可以在不改動原有線束的情況下,增加新的組件,數據穩定可靠,CAN總線具有線間干擾小、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由于VITI-CAN系統采用的是模塊化管理,各模塊按其功能,分散地擺放在車內,簡化了布線并縮短了線束的長度,從而降低了耦合電流的產生,減小了線間干擾。
同時在軟件上,CAN總線采用短幀傳輸,這樣使總線數據報文在傳輸過程中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CAN總線專為汽車量身訂做,可靠性有保障。CAN總線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汽車上惡劣工作環境,比如點火線圈點火時產生的強大的反沖電壓,電渦流緩速器切斷時產生的浪涌電流及汽車發動機艙內100℃左右的高溫。
CAN總線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具有以下優勢:
采用CAN總線技術,可以實現各ECU之間的信息共享,減少不必要的線束和傳感器。例如具有CAN總線接口的電噴發動機,其他電器可共享其提供的轉速、水溫、機油壓力、機油溫度、油量瞬時流速等,這樣一方面可省去額外的水溫、油壓、油溫傳感器,另一方面可以將這些數據顯示在儀表上,便于司機檢查發動機運行工況,從而便于發動機的保養維護。
新型電子通訊產品的出現,對汽車的綜合布線和信息的共享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電氣系統,大多采用點對點的單一通信方式,相互之間少有聯系,這樣必然造成龐大的布線系統。據統計,一輛采用傳統布線方法的高檔汽車中,其導線長度可達2000m,電氣節點達1500個,而且該數字大約每10年增長1倍。這種傳統布線方法,不能適應汽車的發展。CAN總線可有效減少線束,節省空間。例如某車門-后視鏡、搖窗機、門鎖控制等的傳統布線,需要20~30根,應用總線CAN則只需要2根。
在一定事故下,需要對各ECU進行關聯控制,而這是傳統汽車控制方法難以完成的。CAN總線技術,可以實現多ECU的實時關聯控制。在發生碰撞事故時,汽車上的多個氣囊可通過CAN協調工作,它們通過傳感器感受碰撞信號,通過CAN總線將傳感器信號傳送到一個中央處理器內,控制各安全氣囊的啟動彈出動作。
此方案是一個完整的分布式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其采用多子網結構,將信息交換比較密切的系統放在一個子網中,使整個系統具有很高的實時性,不同子網之間,根據不同的應用特點,采用不同的物理層接口,以及通信速率,優化了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CAN總線應用方案一
該方案簡化了各個CAN子網的設計難度,但是整車的網絡系統設計以及總線通信協議比較復雜,硬件上對網關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而且系統成本比較高,適合于中高檔轎車采用。
圖3 CAN總線應用方案二
整車的CAN總線網絡,分為高速網絡和低速網絡兩部分,高速網采用雙線式高速CAN總線(1Mb/s),低速網采用雙線式CAN總線(125 kb/s)。儀表顯示模塊作為網關完成兩部分數據之間的傳輸。CAN總線應用方案二如圖3所示。
整個系統分為高速和低速兩部分,動力傳動總線和安全總線合并成高速總線。這樣做,降低了通信的實時性,但是考慮到傳動系總線中一般是周期性的數據,而安全總線中一般是突發性的數據,只要選擇合適的幀優先級,就可以彌補這個缺點。舒適總線和信息總線合并為低速總線,這兩部分中對數據的實時性要求不高,125 kb/s的速率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CAN總線作為一種可靠的汽車計算機網絡總線,已開始在先進的汽車上得到應用,使得各汽車計算機控制單元,能夠通過CAN總線共享所有的信息和資源,達到簡化布線、減少傳感器數量、避免控制功能重復、提高系統可靠性和可維護性、降低成本、更好地匹配和協調各個控制系統的目的。這樣使得汽車的動力性、操作穩定性、安全性都上升到新的高度。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具有高度靈活性、簡單的擴展性、優良的抗干擾性和處理錯誤能力的CAN總線通信協議,必將在汽車電控系統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在國外,汽車總線技術已經基本形成了統一的標準,硬件接口也已統一,芯片也已定型、量產。目前國內許多汽車電子廠商都在開發CAN總線系統,各個產品正在陸續推出。就中國而言,汽車總線更是一項朝陽產業,有著無限的前景;目前在進入家庭的10萬元車型中,廣本飛度、POLO勁取已經采用CAN線技術,汽車電氣維修率低,市場反映良好,相信總線系統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普及應用,已經為期不遠。
[1]鄔寬明.CAN總線原理和應用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
[2]周 震.基于CAN總線的車身控制模塊[M].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
[3]王 箴.CAN總線在汽車中應用[N].中國汽車報,2009-09-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