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東紅
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五官科,湖北 武漢 430300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病情復雜多變,若不徹底治愈,將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鼻內鏡在鼻竇手術中的應用,該術式成為治療鼻竇疾病的主要方法,給鼻竇手術帶來了新局面。但是該手術操作較復雜,需要患者合理配合及有效的護理支持,彭妙[1]報道系統的整體護理是提高鼻內鏡鼻竇手術效果的重要環節之一。現就筆者所在醫院鼻內鏡鼻竇手術中護理干預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鼻內鏡鼻竇手術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2],均有鼻涕、鼻塞等癥狀,鼻竇炎分型介于Ⅰ~Ⅲ型,排除合并心肝腎等疾病患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齡23~67歲,平均(34.1±2.1)歲;病程6個月~28年,平均(8.1±1.4)年;單側鼻竇炎51例,雙側鼻竇炎49例。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鼻內鏡鼻竇手術臨床常規護理,包括營養支持、體位等一般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做好術前術后的醫學知識宣傳及心理護理,使其了解術前術后可能面臨的情況,加強護患交流,給予心理支持,消除患者不良情緒;②飲食護理:術后開始給予半流質飲食,以富含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避免刺激辛辣、硬性食物,囑患者飲涼開水,少量多次,根據患者情況加強營養;③口鼻腔護理:術后給予患者口腔護理,進食前后進行漱口,防止口腔感染及粘膜干燥。叮囑患者切勿自行在鼻腔塞入紗條,取出紗條后應及時清腔;④并發癥護理:對患者并發癥的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如有無鼻出血、粘連、顱內高壓及感染等,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給予患者有效處理。
對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等數據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分別采用t檢驗、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
鼻內鏡鼻竇手術具有對組織損傷小、鼻腔功能保存良好、疾病復發率低等優點,為鼻外科手術治療開辟了新途徑。它是治療鼻竇炎的有效手段,治愈率可高達90%[3]。但是該手術過程中要開放鼻竇,對鼻竇通氣及引流等要進行重建,這樣容易造成較多的鼻腔創面,易引發瘀血、粘連、感染等并發癥。同時,大多數患者難以適應手術前后的飲食呼吸等習慣,患者常伴有一定心理障礙,而且患者術后又常自行進行傷口處理,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鼻內鏡鼻竇手術的完成只是整個治療過程的一部分,還需要進行全面、有效的整體護理配合。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本研究通過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術后健康宣教,飲食、口鼻腔及并發癥等護理干預,以期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縮短康復時間。周序玲等[4]報道,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鼻內鏡鼻竇手術的治療效果,是避免引起術腔出血、粘連及閉塞等的有效措施。可見,對患者手術前后進行護理干預至關重要,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有必要對患者相關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及護理干預[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進行整體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彭妙.護理干預對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早日康復的影響[J].河北醫學,2008,14(4):467-469.
[2]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135.
[3]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5-126.
[4]周序玲,孔超,白俊志,等.鼻內鏡治療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干預[J].護理醫學,2007,16(1):57-59.
[5]柳査仙.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150例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