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總參管理保障部保健處,北京 100034
血脂異常主要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引起。在臨床上,醫生判斷血脂水平的標準主要是血清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H)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這幾項指標與冠心病的發病有密切的聯系[1]。這些年來,隨著各項科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甘油三酯與膽固醇的代謝有一定的關系,開始關注高甘油三酯和低HDL-C血癥在冠心病發展中的病理作用[2]。本研究通過對冠心病患者和普通患者的血清中TC、TG、HDL-C、LDL-C等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說明測定血脂水平對冠心病的臨床意義,進而為冠心病的預測拓展思路,為以后冠心病的診治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2007年11月~2009年10月入住某醫院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作為觀察組,無心腦血管疾病的其他患者10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47例,女83例,年齡18~86歲,平均61.5歲,病程2個月~13年。兩組觀察對象的年齡、性別等基線信息經調整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均于空腹12 h清晨靜脈采血[3],使用離心機對其離心后取血清。應用酶化學法、均相液體雙試劑直接測定法[4],對所有患者的TC、TG、HDL-C、LDL-C等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x2檢驗。等級計量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Z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器質性狹窄或者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心肌壞死的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動力性血管痙攣都可引起血管狹窄。冠心病根據其臨床癥狀可以分為5種類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3]。冠心病一般早期沒有明確的陽性體征,病情嚴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擴大,第1心音減弱,伴心律失常時可聞及早搏、心房纖顫等,合并心衰時兩下肺部可有濕羅音,心尖部有時可以聞及奔馬律[6]。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項重要因素為脂質代謝的紊亂,TC、LDL-C水平和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聯系,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每升高1%,則冠心病罹患率增加2%~3%。TG是預測冠心病的獨立因子[6],常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的異常,而低HDLC和糖耐量異常也是增加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7]。低密度脂蛋白經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夠損傷血管壁,促使單核細胞進入血管壁,生成巨噬細胞后泡沫化,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生成。高密度脂蛋白是阻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生成的一種有利因子,能夠將膽固醇從肝外組織轉運至肝內從而進行代謝,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升高有助于促使外周組織(包括動脈壁)移除膽固醇[4]。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成分測定結果(,m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成分測定結果(,mmol/L)
注:P<0.05
血脂成分 冠心病組(n=128) 對照組(n=102)TC 5.11±0.8 3.04±0.42 TG 2.41±0.25 1.22±0.68 HDL-C 0.99±0.54 1.39±0.62 LDL-C 2.60±1.81 2.03±0.23
本研究資料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果與以往的研究一致。在冠心病還未出現臨床癥狀的早期病理狀態下,患者體內的各種脂質濃度還處于正常水平,但各種脂質間的比例卻已經發生變化,出現不協調的征兆,一般的濃度監測不能發現,需通過比值的測定方能發現這些變化。因為血脂的比值比起單項指標的測定更容易發現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所以用血脂比值來預測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則更加敏感,也就是說不論單項指標高或低都不能準確地說明患者的病情,至于冠心病的發生要取決于患者體內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與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之前的平衡狀態,一旦致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強于抗粥樣硬化的因素,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就有可能增大。因此,糾正紊亂的脂質代謝對預防冠心病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血脂水平的異常跟冠心病的發生有一定的聯系,根據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含量水平,可以推測冠心病的現狀、治療療效情況和預后情況,可以為冠心病的診治提供參考根據,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1]唱麗榮,周桂霞,畢錫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內脂素水平的測定及影響因素[J].山東大學學報,2009,47(12):7-8.
[2]張麗杰,王春艷,歐番文,等.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肺炎衣原體抗體、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和血脂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0):9-10.
[3]張金強.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與膽紅素水平變化分析[J].廣東醫學,2005,26(11):1555-1557.
[4]任鳳霞,程桂蘭,馬驪,等.冠心病與血三脂綜合指數之間關系的研究[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1,13(1):26-27.
[5]劉祥紅,張潔.心腦血管病患者血脂含量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5):607-608.
[6]黃蕓,張煜,焦青萍,等.血漿纖維蛋白原、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關系[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4,10(1):32-34.
[7]康珍,王晉軍.血清膽紅素和血脂的綜合指數對冠心病的預測價值[J].中國廠礦醫學,2008,21(2):140-142.
[8]楊玉娟,王敏玲,李燕玲,等.血脂比值及單項血脂對冠心病的應用價值研究 [J].當代醫學,2009,15(158):8-9.
[9]董紅志,殷雅琴,趙炳讓,等.血清膽紅素和血脂的綜合指數與冠心病的關系研究[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04,4(5):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