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2010年,醫療行業又經歷了巨大震動。在政策方面,新版病歷書寫規范、知情同意書出臺,讓醫生又有了可參考的新規范;而在這一年發生的海地和玉樹地震中,中國醫療隊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更是在這一年,張悟本事件、肖傳國雇兇襲人事件、產婦縫肛門事件等鬧得沸沸揚揚,從醫療界“打”到了整個社會,其中的原由值得反思。
為了客觀全面地闡述2010年行業發展的變化,本報聯合中國醫師協會信息部、醫師網、愛思維爾網站和騰訊網,通過網上投票的方式,評選出了以下十大熱點事件(以投票數排序)。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迎接未來,無論這些2010年已經發生的醫療事件,是令人欣喜、安慰,還是難過、憤怒,總有那么一兩件值得您回味。
6月10日、1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連續發生兩起醫務人員被刺殺事件。犯罪嫌疑人將其父去世的原因歸結于醫院,長期懷恨在心,最終采取極端手段制造此案。該事件引起了社會和醫療界的廣泛反響,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何時才有保障?
☆點評:(北京醫學會會長 金大鵬)
毆打醫務人員,甚至出現極端事件,不管因為什么因素,都是錯誤的,甚至是犯罪。這不僅是針對醫生,對任何人都是如此。發生在齊魯醫院的刺殺醫務人員的事件是社會的丑聞,對醫務人員而言是災難,是犯罪行為,而任何犯罪行為都應該依法受到懲處。
我們要實實在在地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醫務人員是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主力軍,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有尊嚴地工作,履行自己的職責都是改革的目的。因此,醫改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方面,要切實采取配套措施,強化醫院的管理??赡苡袀€別醫務人員在行醫過程中違規操作,或造成醫療糾紛,或給患者帶來傷害,醫院管理者應正確處理,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傾聽醫患雙方的回應。
此外,還應該通過法律、制度架起醫生和患者溝通的橋梁,包括醫療差錯、醫療糾紛、醫療事故處理的橋梁,并不斷完善這些法律制度。因為這關系著醫務人員能否順利開展診療工作,也是醫改要順利推行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
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的“北大醫院非法行醫”事件,尤其是其中關于“實習醫生算不算非法行醫”的爭論相信大家還沒有忘記,由此引發的關于“給準醫生一個名分”的呼聲——醫師資格考試制度終于迎來了改革的舉動:2010年8月3日,衛生部醫政司召開醫師資格三段式考試研討會。三段式考試擬從臨床類別醫師資格考試開始試點,本科以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醫師資格考試將分別安排在基礎醫學課程學習完畢、臨床專業課程學習完畢和畢業后試用期滿一年時三個階段進行。
☆點評:(北京醫師協會 鄧開叔)
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優秀的人從事醫生這個職業,并且經過嚴格培訓和淘汰才能脫穎而出。因職業的特殊性和培養的長期性,醫生需要法律的保護、社會的寬容和大眾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實習醫生都不能親自操作,如何積累臨床經驗呢?
衛生部新出臺的三段式考核,對培養醫生有著積極意義。這意味著,醫學生能在正式執業前拿到醫師執照,不用再面對法律風險和“非法行醫”的罪責。但其發展成合格的醫生仍需通過院內輪轉和上級醫師的嚴格指導。
2010年12月3日早晨,一名孕婦被送往廣州一家醫院,醫生很快診斷出孕婦為胎盤早剝,必須馬上實施手術。但孕婦執意要求自己生,任醫院百般勸解依然不為所動,最后,經家屬簽字同意,醫院強行為患者實施了剖宮產手術,在手術臺上,患者還大叫要“自己生”。
嬰兒出生不久即因嚴重窒息搶救無效死亡,手術保住了孕婦的子宮。
根據法律規定,在患者清醒狀態下,必須經患者本人簽字同意才能實施手術,醫院強制治療的行為雖然拯救了患者的性命,但顯然不符合法律規定。然而醫院“生命至上”的做法得到了人們的理解和認可,網上調查顯示,近90%的網友支持醫院的做法。
☆點評:(中國醫師協會會長 殷大奎)

到底是遵照醫生的建議,還是尊重患者的選擇權,這要視情況而定。知情同意書是患者表示自愿進行醫療治療的文件證明,法律之所以要求醫生在為患者治療前必須讓患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是為了避免醫生無限制使用自己的“特權”。但有的患者由于缺少對醫學的基本了解,無論醫生怎么勸說都不簽字。這種情況在醫院里很常見。
像廣東產婦事件這樣,在患者拒絕而家屬同意的情況下,最后強行為患者實施手術的行為值得肯定。但需要說明的是,醫生所做的決定和所采取的醫療行為,其前提必須是:對患者有利。在國外,當遇到這種拒絕簽字的患者時,會有專門的醫療小組經過討論決定是否要繼續執行治療方案,由于這種決定不是一名醫生的決定,而是小組成員的共識,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受法律認可。我認為,這種做法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只要一切為了患者的利益,我們可以探索行之有效的辦法。
廣東今年高考招生中,15所醫科院校中有10所斷檔,其中包括北京一些重點院校。與十年前相比,臨床醫學類分數線在下降。與此同時,我國醫學對留學生的吸引力正逐漸加大。2009年,來華醫學留學生3.2萬人,占留學生總數的13.4%,成為來華留學生中除語言類別外的第一大群體,并呈逐年增長態勢。
☆點評:(北京軍區總醫院專家組劉端祺)

首先,對上述報道要做個“分層分析”,比如:廣東如此,其它省如何;北京某醫學院“斷檔”,其它著名醫學院校又如何;臨床醫學錄取分數線下降,基礎醫學錄取分數線怎么樣,如此等等。再比如,外國醫學留學生中,來自哪些國家和地區的居多;除傳統華人生源外,非華人生源有無增加;留學生除學習中醫外,學習西醫的有無增加;短期學習和學位留學比例有無變化等等。在我看來,一個省的幾個不完全的數字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需要對全國進行詳細分析,并對考生情況進行逐年對比分析后才有意義。即便有些或高或低的變化,只要沒有超出“常態”,應視為人才正常的選擇與流動,醫學專業如此,其它專業也如此,要以平常心來看待。
毋庸諱言,近些年我國社會中對醫生的總體評價有所降低,醫患糾紛有所增加,但我認為,隨著國家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全民綜合文明程度的提高,醫生待遇的改善和職業道德自律要求的落實,我國醫患關系的最低潮已經過去,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前幾年醫生改行去“賣藥”的現象已大為減少;越來越多擁有國外留學經驗的醫學“海歸”放棄了國外較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回國,致力于促進我國醫學的發展;社會對醫生的評價有所提高等等,都說明“斷檔”現象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不會永久持續下去。
法律界人士認為,《侵權責任法》的最大意義在于明確了在醫療侵權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第一對醫生是公平的,因為醫生肩負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第二對醫生的法律評價是正面的、積極的,不再是“出現不良后果就認定醫生有過錯”,對醫生今后的行為模式會產生積極影響。醫衛界人士認為,廣大醫生應該切實落實《侵權責任法》規定,努力提高醫療水平,盡到應盡的診療義務。
☆點評:(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秘書長 吳崇其)
《侵權責任法》規定,醫務人員因過失造成患者損害的責任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符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理?!芭e證責任倒置”在實踐中為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和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看病貴,導致了不必要的檢查等,導致醫生更加謹慎小心的治療。不僅加重了患者的負擔,也讓醫患之間產生了相互防衛的心理,醫患之間的信任度也隨之降低。
無論立法還是司法解釋,一定要起到有利于調解矛盾,規范行為的功能,反之,社會矛盾加大甚至激化不是立法的目的。無論從哪方面考量,堅持民事法律基本原理——誰主張誰舉證的通用原則,將是正確之道和合理、合法之舉。
當然,醫療糾紛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并不意味著醫務人員沒有舉證責任,當醫生確認治療方案時,應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你的學術思想、治療手段、治療方案是沒有問題的,在現階段是正確無誤并經得起考察的。
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發現的一些革蘭氏陰性細菌由于含有耐藥基因(NDM-1),對多種抗菌素發生耐藥,并可在細菌中廣泛復制和傳染而被稱為“超級細菌”。目前,中國發現兩例。雖然耐藥菌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但超級細菌的出現再次敲響了抗生素濫用的警鐘。
☆點評:(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治中心主任 李興旺)
“超級細菌”并不是新問題,自抗生素誕生之日起,醫療界就一直反復著“研發-耐藥-再研發”的過程。只不過近些年抗生素的研發工作進展緩慢,尤其這兩年幾乎沒有研發新藥,耐藥問題凸顯,引起人們的關注?!俺壖毦钡某霈F與抗生素濫用有關,我國是抗生素濫用嚴重的地區之一,其原因也很多:一是醫生不按指征,亂開抗生素;二是老百姓不管不顧,濫用抗生素;三是老百姓吃的食物,例如牛肉、豬肉等都打過抗生素,有些疾病人畜共患,所以吃了含有抗生素的食物導致人們的耐藥性升高。
衛生部曾下發過《抗生素分級管理制度》,其中對抗生素的應用提出了很多要求。根據該制度,我院成立了抗生素應用指南專家委員會,在使用高級抗生素如三類頭孢時,需要三名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的專家,其中包括一名專家委員會成員的會診決定。如果都嚴格按照衛生部的要求行事,很難出現“超級細菌”,問題就在于政策落實不到位,尤其基層醫院抗生素濫用情況更加嚴重。再者,在國外,一般都是感染科里具備一定級別的醫生才能開抗生素,而在我國任何科室、級別的醫生都能開。因此,我國應該進一步細化抗生素使用政策,同時嚴格貫徹落實《抗生素分級管理制度》。
在張悟本及他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受到廣大群眾盲目推崇之時,本報在第一時間邀請了相關專家就其言論和觀點進行了評審。專家認為,“養生”和“保健”不可與醫療相提并論,醫生有責任提醒患者有病還需就醫,切莫迷信養生而耽誤了病情。
☆點評:(中國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鏡)

這幾年,總有一些號稱“神醫”、“圣手”之類的江湖騙子,提出這樣那樣的養生保健、診斷治病的新說法。有人靠看手相診病,有人提出“拍手治病”,還有人說“生吃泥鰍能治多種疾病”、地瓜“包治百病”等。幾乎每一種說法出來都有不少的人跟風、效仿,有一批圖書熱銷,但是究竟哪些是科學的、哪些是不科學的,連醫生都難以下定論。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之所以張悟本有眾多追捧者,說明生活水平提高后老百姓對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老百姓有這種需求沒有錯,相信張悟本也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不懂醫學。這個天大的笑話反映了我們健康教育的缺失,以致老百姓對健康理念的茫然,它給醫療行業敲響了警鐘——維護人民健康是醫生責無旁貸的責任。
健康管理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其中,健康管理的前提就是健康教育。政府、社會組織和大學院校應專門組織一批人負責健康教育。這批人應該承擔起傳播權威的、科學的、準確的健康知識和醫學衛生知識的責任,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學的、確切的養生保健方法,揭露和批駁張悟本之類形形色色不科學、不準確的養生保健謬論,占領健康教育和醫學科普的陣地,讓老百姓能順暢地獲得養生保健信息,而不是再像現在這樣,到處都是“張悟本”。
畢業于鄭州大學醫學院的本科生翟衛華與妻子一起在街邊擺攤賣臭干子。一天下來,這個小攤位能賺一百七八十元,夫妻倆籌劃著攢錢注冊一家公司,開辦臭干子連鎖店。有媒體贊其“放下面子創業”,但更多的人指出,翟衛華或許能開成“臭豆腐連鎖店”,但中國目前更需要的是“鐘南山式”的大夫。
☆點評:(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院長 張大慶)
如果說這名醫學生是出于個人職業選擇的角度出發,放棄醫生這個職業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這名醫學生是想當醫生卻當不了,那么選擇賣臭豆腐則是無奈之舉了。是目前我國醫生已經過剩了嗎?不是,因為仍有不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缺少醫學人才。那么,就是醫學生的選擇問題。有些醫學生只愿意在自己選擇的醫療崗位,如大城市的大醫院工作,認為在這里能得到較快的職業發展,不愿意去基層工作,他們考慮的不是要不要當醫生,而是去哪里當醫生。
當然,醫學生不愿意去基層工作還有其更深層次的問題,由于基層相關政策還不配套,醫學生覺得在基層難以實現自己的價值或得不到預期的收獲。國家應在這方面給予制度保證,如免費培養醫學生、醫學生下基層兩年后能再次選擇等。這在國外已有值得借鑒的例子——傳教士醫生,國家免費提供上醫學院的機會,畢業后以相應的服務回報社會,服務一段時間后仍可以再次選擇。這樣才能讓人才流動起來,鼓勵醫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實現自身價值。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歷時兩年編纂完成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知情同意書匯編》,涉及37個科室、不同病種的276份知情同意書樣板。衛生部發函推薦給全國各類醫療機構使用。
☆點評: (北京人民醫院院長 王杉)
知情同意書是“生物-心理-社會-倫理”新的醫學模式下的必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人性的知情同意書是構建現代醫患關系的重要舉措之一。知情告知是患者的權利也是醫生的義務,知情同意書實際上規范了醫生對患者進行病情交代的行為,讓患者更好地了解其所患疾病,及醫院將進一步采取的診療措施。良好的溝通和治療效果密切相關,而更好地了解才能有更好的配合,因此知情告知是對患者進行整體治療的一部分。以前談到知情同意書,人們會感覺是為了免責而簽的,新版知情同意書中有很多人性化的內容,用起來讓患者感覺是真正為他們的疾病著想。
臨床上每個患者的情況并不完全一致,新版知情同意書提供了一個模板。在此基礎上,每個醫院甚至科室都可以根據個案及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目前臨床醫生對新版知情同意書的反饋是“比較人性”,“易于操作”,無論哪一級醫生都有指導和借鑒作用。
深圳“產婦少送紅包肛門被縫”的新聞引起大眾的震驚,引來了“仗義之士”對當事人乃至整個醫療行業的口誅筆伐。后被證實,該事件真實性和客觀性值得懷疑,無論是從技術還是程序方面,都不可能發生。但事件的負面影響波及頗深,什么時候醫療界才能被公正看待?
☆點評:(北京醫院婦產科主任 張毅 )
在醫患信任遭遇危機的時刻,媒體的一篇“產婦少送紅包肛門被縫”的報道讓醫患緊張的關系再起波瀾,醫療行業再次面對社會的指責和謾罵。
在這一爆炸性的新聞失去時效性的同時,事件也水落石出,事件的真實性“確診”了整個事件完全是新聞炒作,是媒體吸引讀者眼球的手段。
令醫務人員痛心的是,為何愈演愈烈的醫患緊張關系被媒體一次次地推向高峰?醫務人員認為90%的醫生是好的,90%的患者也是好的,但為什么醫患關系會惡化到如此地步?這是整個社會環境,特別是醫療界德信建設所要深思的問題。
醫療行業的類似事件,無論對醫務人員還是患者來說都百害而無一利,媒體荒謬而帶有火上澆油的報道只會讓醫務人員謹慎行為,使他們在診療過程中過度地保護自己,而患者的生命則可能會在醫生的謹慎行為中一點點地失去救治的機會。而患者逐漸蘇醒的維權意識被大肆揮霍到極點,這是對醫生工作積極性和執業行為的致命打擊。我認為,在醫療行業中,生命權和健康權才是應得到維護的最高權益。醫患雙方共同的目標應是減少痛苦、擁有健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