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云 楊 艷
云南省交通醫院五官科,云南 昆明 650041
糖尿病是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多系統疾病,所以導致視網膜組織代謝紊亂,致使視網膜血管功能及結構異常。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逐漸增高,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也逐漸上升[1]。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慢性微血管疾病之一,是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已成為發達國家中繼腫瘤和心血管病后的第三大非傳染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質量[2]。我國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認知程度比較低,許多患者得不到及時的健康指導和治療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病情發展造成機體的糖代謝紊亂,對機體各系統的疾病預后均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評估相關的危險因素,對糖尿病并發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特別重要[3]。本研究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療的347例(694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及所有患者的眼底檢測記錄。分析了對眼底檢查到糖尿病確診的時間與眼科初診時視網膜病變的情況,受教育程度等資料進行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本組研究選擇為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療的347例(694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39~78歲,平均(57.4±9.6)歲。其中男168例,女179例。糖尿病診斷均符合ADA(1997)標準,糖尿病病程為1~360個月,平均(145.6±12.8)個月。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進行所有患者均進行了散瞳間接眼底鏡檢查,以明確DR情況。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診斷和分期采用1985年我國眼底病學會制訂的DR分級標準。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選擇的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包括患者的眼底檢查距確診糖尿病的時間、眼底檢查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病情、糖尿病病程、受教育程度分別分組。患者眼底檢查距確診糖尿病的時間,按1~2年、3~5年、6~7年、8~10年4個時間段分組。糖尿病病程分為0~5年56例,占16.14%,定為A組;6~10年80例,占23.05%,定為B組;11~15年146例,占42.07%,定為C組;15年以上65例,占18.73%,定為D組; 受教育程度分為小學及以下組125例,占36.02%,定為A組;中學組152例,占43.81%,定為B組;大專及以上組70例,占20.17%,定為C組。
分析所得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比較用x2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相關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
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不同時間段均顯示,糖尿病病程越長者相對越晚(P<0.05),見表1。

表1 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與病程相關性的比較

表2 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與教育程度相關性的比較
眼科查眼底距離確診糖尿病時間與受教育程度的關系在1~2年,3~5年段明顯差異;教育程度高的患者眼科嚴查較早,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兩組不具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與病程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r為 0.47、0.52、0.57、0.61),但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與教育程度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r為 0.67、0.69、0.72)。
目前全球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已經超過1億人,我國已達到2000萬,并且一直持續增加[4]。糖尿病由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缺乏引起,主要為慢性葡萄糖水平增加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發展嚴重患者可以出現失明。失明主要原因之一是黃斑水腫, 臨床常用激光治療黃斑區視網膜增厚的黃斑水腫,恢復患者視力[5-6]。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在眼底獨特環境中發展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全身新陳代謝、內分泌及血液因素的影響下,血糖增高,引起視網膜細胞缺氧、毛細血管紊亂、內皮細胞異常,凝血機制紊亂。從而引起視網膜血管出血、滲出、水腫、脫離、增生等變化[7-8]。
全身唯一可直接觀察到的血管就是眼底的血管,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評價眼底的檢查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判斷其全身病情的輕重程度,并對臨床治療有指導作用[9-10]。國外的長期以來糖尿病篩查研究指南均提出2型糖尿病在確診后即應進行眼底檢查篩查糖尿病,此后至少每年復查1~2次。
本資料以臨床為基礎的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只有少數42例患者在確診糖尿病后1~2年內進行了眼底檢查,大多數患者視力下降前一般沒有進行眼底檢查,主要患者對糖尿病認知不夠。并不了解糖尿病可以危及眼睛,并且醫務工作者也很少囑咐患者檢查眼底,很多患者還是由于視力出現了問題才去眼科檢查眼底。可見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糖尿病的嚴重程度也是逐漸增高,患者眼科眼底檢查的人數也增多。研究可以看出,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糖尿病病程越長者相對越晚(P<0.05); 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與病程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近年來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也是越來越高,病程較短患者眼底檢查比病程較長的患者眼底檢查也較早。眼科查眼底距離確診糖尿病時間與受教育程度的關系在1~2年,3~5年段明顯差異; 教育程度高的患者眼科嚴查較早,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其他兩組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但眼底檢查距離確診糖尿病的時間與教育程度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而從教育程度來看,文化層次較高的患者檢查眼底的時間較短,對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和指導治療有一定的意義。提高患者的文化知識,增加對糖尿病的認知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對于糖尿病的患者及時檢查眼底,及時診斷,能夠預防糖尿病的病情以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改變,從而減少失明的發生,而很多患者由于糖尿病的進展到嚴重影響視力時,才到眼科檢查眼底,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并且受教育程度也對糖尿病就診,有一定影響。盡早確定視網膜的病變程度,來指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1]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0.
[2]周從容,楊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感知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5,4(1):25-26.
[3]陳灝珠.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727.
[4]陳灝珠.心血管內科手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605.
[5]蘇麗金,林婉意,胡穗曦,等. 影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早期診治的原因與對策 [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116-117.
[6]莊京京,盧海. 糖尿病患者初次眼底檢查的時間及病情狀況調查[J]. 眼科,2009,18(4):279-283.
[7]王冬梅,段朝龍,解曉蕊,等. 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點 [J]. 臨床醫學,2009,29(11):28-30.
[8]王哲穎.經橈動脈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0):154.
[9]樸香淑.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眼底檢查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0,7(6):51-52.
[10]李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檢查意義[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7,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