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
江蘇省徐州精神病院,江蘇 徐州 221006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在精神科的護理活動中,存在著許多高風險因素,一旦發生護理缺陷或事故,將會給患者和家屬帶來痛苦。要有效地回避護理風險,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3]。筆者所在病區從2009年1月開始,重新識別和確認護理風險,科學的分析現存和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進一步完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不斷加強護理風險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病區現有護士10名,年齡20~42歲,工作年限2~20年。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護士4名。護理員5名。設有床位50張。2008年收治患者395例,2009年收治患者400例。實行無陪護封閉式管理。
2.1.1 患者因素 ①精神癥狀所致:精神患者因思維、情感、意志行為方面異常,常受精神癥狀支配出現自殺、自傷、傷人、沖動毀物、拒食等現象。急性期患者大部分無自知力,拒絕住院和治療甚至出現激惹與反抗。②思想顧慮:精神疾病病程長,易復發,患者住院期間家屬探視少、關心少,病情好轉也不接出院。康復期患者擔心疾病的愈后對工作、家庭及社會產生影響而有情緒波動易出現意外。③軀體方面:精神患者思維紊亂,當伴發軀體疾病時不能正確表達,年老體弱及衰退期患者生活自理、自我防范能力均下降,容易導致跌倒等意外。④藥物副作用:精神科藥物常見不良反應有體位性低血壓致跌倒,吞咽困難致噎食等意外。
2.1.2 護理人員因素 ①專業知識缺乏:護士在學校學習的精神病護理不是重點學科,對精神病知識掌握少或崗前培訓不到位,缺乏預見性和判斷力,不能及時發現和制止風險先兆。②責任意識、法律意識不強:把精神科護理當成簡單的看護,不能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如分級護理不到位,未按時間巡視病房,患者出現異常先兆未能及時發現。護理記錄不及時不嚴謹等。③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神科護理人員面對的是喪失理智的特殊群體,其行為不可理解,導致部分護理人員不尊重患者,忽視患者的心理變化和需要而造成安全隱患。有的工作人員遇到患者的謾罵與傷害,不能冷靜處理,亦可導致意外事件發生。
2.1.3 患者家屬因素 患者家屬缺乏相應的疾病知識,對病區的安全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如對約束措施不接受,易誤解為是懲罰患者而引起護患糾紛。有的家屬因害怕患者糾纏或疼惜患者而私下給患者打火機、現金等物品留下安全隱患。
2.1.4 環境因素 ①封閉式管理:集體性生活是精神科病房的特點,各種精神病癥狀,各年齡段患者在一起,患者間易產生矛盾或因病態支配出現互毆糾紛等。患者感到生活單調乏味,不適應而選擇外逃等行為。②病房設施落后:如廁所地面防滑不好、無扶手、暖氣片外置、洗澡間淋浴頭較少等。
2.2.1 建立風險管理組織 醫院結合專科特點成立了由分管院長領導,護理部主任負責,各病區護士長為成員的護理風險管理委員會,每月召開例會,對醫院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并將結果反饋到各病區進行風險預報。病區成立由護士長負責,2名護理骨干為成員的風險管理小組,每周檢查,及時評估分析病區現有及潛在的護理風險,制定規避風險的措施。
2.2.2 完善管理制度 醫院重新制訂了常見的精神疾病護理常規,修訂完善了探視制度、吸煙管理制度、護理質量管理制度等8項管理制度。制定了自殺、噎食、跌倒等19項護理風險管理應急預案。針對精神科特點增加了安全檢查流程,暴力患者收治流程等。增設家屬告知簽字制度,探視物品簽字制度等。病區將各種操作、職責明確到個人、班次,使護理人員執行任何一項工作時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2.3 完善環境設施 逐漸改善病區的環境設施使其更符合安全、人性化的要求,如廁所地面增加防滑墊和扶手防止患者跌傷;將暖氣片內置防燙傷,增加淋浴器噴頭防治患者擁擠爭搶;安裝閉路監控系統,方便中夜班護理人員對整個病區動態的監控。
2.2.4 強化培訓,打造高素質護理隊伍 ①新護士由護理部進行3個月培訓,著重精神科疾病知識,特殊操作等,經考核合格方可進入病房,實行一對一幫帶式跟班兩個月方能獨立值班。組織全體護士每周進行業務學習,內容涉及精神科專業知識,新技術新器材使用等。②責任意識、安全意識、人文素質的培養。請醫學、法律專家講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病歷書寫規范》等法律法規知識,明白自己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增加護士的法律意識,用法律規范護士行為。組織護士學習風險知識,用風險案例對護士進行管理教育,提高護士安全意識。利用護理工作會議,評選優秀護士等途徑,加強護士素質修養,讓人性化、親情化服務,敬業愛崗成為每位護理人員的不懈追求。
2.2.5 掌握病情,嚴密觀察 病區采取仔細查閱病史,與家屬交流,床位醫生介紹病情相結合的方法評估患者,醫護共同探討風險因素,排摸重點患者,嚴密觀察,重點交接。根據患者的言語行為、情緒狀態不斷進行新的評估,及時據病情動態,更新防范措施控制風險因素。同時主動了解患者軀體狀況,及時測量生命體征,發現患者有異常或主訴不適時要及時匯報,明確原因作出處理,切不可簡單當做精神癥狀而延誤病情。
2.2.6 注重細節,狠抓關鍵環節 精神患者癥狀復雜,行為不可預測,細節管理不可忽視。病區每日安排專門人員進行巡視,重點是廁所等角落。對噎食危險因素的患者安排固定座位進餐以方便觀察和處理。輸液、約束保護的患者由專人負責看護,吃飯、服藥等集體活動時保正足夠數量的護理人員參加,外出活動的患者要經過篩選等。對節假日安全、患者吸煙、危險物品檢查等關鍵環節常抓不懈。
2.2.7 調動患者積極性 針對精神科患者住院時間長,生活單調的特點,病區安排病情穩定,關心集體,有組織能力的病員為組長,在工作人員帶領下組織患者打牌、做體操、整理床鋪等。鼓勵康復期患者為年老體弱、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提供幫助,這樣既融洽了患者之間的關系,又讓患者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了積極性,促進了康復,和諧了休養環境,也有效防止了患者間意外的發生。
2.2.8 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 根據健康教育標準計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入院介紹、臨床癥狀、 常見藥物副反應、怎樣保持良好情緒等17項內容的健康教育并記錄。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想法,提出愿望和要求,以解決問題化解危險因素。實行護士長與患者日溝通制度,每個月召開工休座談會1次。讓家屬了解精神科的特殊性、長期性和治療復雜性,爭取家屬理解和支持精神科護理工作。
護理管理效果評價是對工作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是對護理風險管理效果的驗證。根據護理質量檢查標準及細則,護理部每個月組織院質量管理委員會進行檢查,病區質控小組每周檢查,護士長每日抽查,內容包括急救藥品與器械、護理記錄書寫、護理技術操作、患者基礎護理、健康教育、患者的“九知道”、重點患者的防范重點、各項措施制度落實情況等。每個月總結1次,以判斷新的系統或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控制了風險。
開展護理風險管理以來,無護理投訴、護理糾紛發生,2008年護理缺陷為3例,2009年護理缺陷為0例,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降低。護理質量、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護理記錄書寫、夜查房質量均得到提高,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風險管理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表1 風險管理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時間 護理質量 患者滿意度 護理記錄書寫 夜間查房質量2008年 88.67±1.32 89.65±1.73 90.89±1.73 90.18±1.692009年 94.08±2.13 96.56±1.82 95.92±2.17 96.32±1.76 t 42.78 54.85 36.11 50.16 P<0.01 <0.01 <0.01 <0.01
護士處于醫療風險第一線,是服務的具體執行者、操作者,使護理風險始終貫徹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即使是極為簡單、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4]。精科病房除一般臨床科室存在的風險外,因精神病患者常常受癥狀支配,行為具有隱蔽性、突發性、沖動性和不可預測性,正確識別并分析這些風險因素,是進行風險管理的前提,而正確識別風險因素的前提是對病情的掌握。
醫療護理工作具有專科性強、個體差異大及疾病復雜性等特點[5]。面對精神科患者這一特殊群體,護士良好的人文修養,扎實的專科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及敏銳的觀察力是及時發現風險事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
精神科病房患者多,病情復雜,住院時間長,無陪護,而護理人員普遍缺編[6]。通過組織患者參加多種工娛活動,對患者實行分組管理,倡導患者間互助活動,既豐富了患者的住院生活 ,分散和緩解了患者的負性情緒,彌補了患者的歸屬感、親情感[7],也有效融洽了患者之間的關系,對防范和減少風險事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作為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一部分,推行護理風險管理,能不斷對護理工作環節的不足與隱患進行風險評價,促進各項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的改進與完善,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與責任意識,密切醫護、護患關系,贏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支持,提高護理質量。
[1]王華,黃偉,區陽波.ISO9000:2000族標準與Jel國際醫院認證標準比較[J].中國醫院雜志,2003,11(7):38-41.
[2]鄒曉清.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3,3(6):22-23.
[3]李加寧,宋燕賓.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47.
[4]秦潔,周意,盧瑛,等.ICU病房實施風險管理的做法和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5,5(7):55-58.
[5]錢萍.加強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的必要性[J].護理管理雜志,2004,4(6):17-18.
[6]馬斌.精神康復病房患者的風險評估與護理干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81-83.
[7]唐榮.精神科病房的風險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