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春 張明照
(1湖南保靖縣茶葉辦·保靖·416500;2湖南保靖縣葫蘆鎮政府·保靖·416509)
保靖縣地處武陵山脈中部,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境內溝壑縱橫,雨量充沛,常年云霧繚繞,天然宜茶。黃金茶是保靖縣古老而珍稀的特異地方優質名茶,《保靖縣志》記載有“一兩黃金一兩茶”的典故[1]。黃金茶內含物十分豐富,據檢測,成齡茶樹一芽一葉春茶水浸出物含量41.04%,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分別達7.47%和2.75%,是其他綠茶的2倍以上,茶多酚含量18.40%,咖啡堿4.29%,酯型兒茶素含量較低[3]。黃金茶感觀品質優良,獨具“香、綠、爽、濃”的優異品質,被國內知名茶葉專家譽為“中國最好的綠茶”和“茶樹品種的資源寶庫,山區農民致富的綠色金礦”[2],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黃金茶產業化建設,2009年,保靖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黃金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給予黃金茶產業建設一系列優惠政策,統一思想、集中力量整合優勢資源,確定黃金茶為優先發展的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同時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建立了縣所合作關系,采用“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從2011年起,政府決定每年整合資金1500萬元發展黃金茶產業,計劃在“十二五”期末,保靖黃金茶園面積達到0.67萬hm2。
保靖縣現有黃金茶園面積1600hm2,其中采摘面積650hm2,有34個行政村、4500多戶種植黃金茶,涉茶人員達2萬余人。2010年黃金茶總產量120噸,產值3200萬元。全縣集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茶葉企業9家,茶葉專業合作組織7個,其中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有中小型茶葉加工廠15個,個體茶葉加工戶130戶,有各類茶葉加工機械406臺套,茶葉加工條件不斷改善,加工能力逐年提高,并擁有省內外黃金茶專賣網點210個。保靖黃金茶種、產、銷、研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在2008年中國綠茶高峰論壇上,保靖黃金茶榮獲名優茶評比金獎。2009年3月,保靖黃金茶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10月,在第五屆中國茶葉經濟年會上,憑借黃金茶品種資源的獨特優勢,保靖縣榮膺“全國重點產茶百強縣”榮譽稱號。2010年4月,“保靖黃金茶”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同年10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正式受理“保靖黃金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1月,“保靖黃金茶”入選湖南十大地方公共品牌,在第三屆中國最具潛力品牌茶評比中,保靖黃金茶獲“金芽”獎。保靖黃金茶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為保靖黃金茶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保靖黃金茶的銷售由過去茶農求商販,到現在商販追茶農,茶農產品出現零庫存,市場價格由原均價200元/kg增加到現在的600元/kg以上。同時湖南保靖黃金茶有限公司、換金茶公司等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2010年3月以來就給當地茶農帶來1200萬元的收益。保靖黃金茶有限公司實現利潤380萬元。
茶園管理粗放,低產茶園所占比例大。茶園管理水平與茶園面積增加不同步,茶園經濟效益不明顯。茶樹無公害栽培技術、茶園機械化修剪和采摘技術以及茶樹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在茶區的普及應用率不高,幼齡茶園培育管理水平低,開采期延遲,新開墾茶園沒有實現預期效益,挫傷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據調查,全縣采摘茶園僅占茶園總面積的40%,茶葉生產成本相對增加。部分投產茶園品種混雜,所產的鮮葉原料很難滿足名優茶加工的需要,茶園經濟效益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茶葉總產量不高,以致市場占有率低,在省內外市場的影響力還不大。
保靖黃金茶多為初級產品,結構單一,多茶類生產和茶葉深加工等方面還是空白,嚴重影響了保靖黃金茶的產品檔次,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夏秋茶鮮葉綜合利用率不高,干茶產量不到茶葉總產量的20%,產值僅占8%,大量鮮葉原料被浪費。
茶葉生產社會化服務功能不強,龍頭企業規模小,營銷能力有限,輻射帶動面窄。全縣7家黃金茶企業,目前尚有3家企業沒有茶葉加工廠,廣大黃金茶產區仍以初制加工為主的分散性生產經營為主,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茶葉企業各自為政,分別印制自己的包裝,品牌雜亂,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不一,使消費者在選擇茶葉產品時十分茫然,影響了保靖黃金茶在市場上的聲譽。
因保靖縣財政困難,在茶葉生產上的資金投入與產業開發的實際需求差距很大,尤其在品牌和市場建設上,由于資金不足,發展步伐緩慢。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缺乏必要的項目和經費支撐,茶葉科研及技術推廣人員缺乏,必要的試驗、示范、推廣等技術工作難以開展,服務手段落后。2009~2010年,縣政府每年整合500萬元資金投入黃金茶產業建設,給基地擴建帶來了良好機遇,但資金投入仍然不足,與大茶業、大產業發展的要求相差甚遠。
以穩步建設新茶園、注重管理現有茶園、強化加工銷售為原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依靠行政推動、政策促動、科技帶動、企業拉動,做大做強保靖黃金茶產業。
按照保靖縣2011~2015年保靖黃金茶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十二五”期間,每年發展保靖黃金茶園0.1萬hm2。加大保靖黃金茶品種選育工作力度,通過政策扶持,與旅游、通村公路、生態治理項目建設相結合,集中連片、整村推進,充分調動茶農和企業發展良種的積極性,爭取用5年的時間建成6.7萬hm2高標準、規模化、良種化的生態茶園。
龍頭企業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國內外市場,具有深化加工,開拓市場,提供全程服務的綜合能力,是推進茶葉產業化的核心。一是要采用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和引進外地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的方式,高標準起步,在資金、技術和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高龍頭企業的科技開發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農戶能力,確保龍頭企業起到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二是要建設標準化茶葉加工廠,避免茶葉生產粗制濫造。
一是采用“母子商標”雙品牌的管理模式,保靖縣茶葉產品統一打“保靖黃金茶”品牌,在這一大品牌之下,實行系列標識制度,形成不同企業的不同子系列產品,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對外宣傳。二是制定完善的保靖黃金茶標準體系和建立健全產品質量監督機制,規范市場行為。三是充分運用報刊、電視、網絡媒體和各種展銷會、博覽會、推介會以及茶攝影、茶詩會、茶筆會、茶藝茶道表演等茶文化經營活動,宣傳保靖黃金茶,擴展市場空間,展示保靖黃金茶種苗、產品、技術和茶文化內涵,提高黃金茶知名度。四是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市場營銷隊伍,使產、加、銷有機結合,提升品牌競爭活力。
一是要爭取國家項目支持,利用擴大內需的機遇,對相關部門的涉農資金按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進行整合,投入到保靖黃金茶產業建設。二是要按照“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的政策要求,加大對茶葉企業信貸資金支持力度,解決企業基地建設、技術改造、加工生產所需資金。三是在招商引資方面,要與質量標準化知名品牌聯合,利用他們的市場渠道,帶動產業開發。
1 田興中,陳克君,田發金.保靖縣志[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
2 曹文成.魅力湘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 鐘興剛,寧靜,劉淑娟.保靖黃金茶主要化學成分初步分析研究[J].茶葉通訊,2008(4):27~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