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輝 楊麗杰
(長春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初探
呂國輝 楊麗杰
(長春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前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國家安全思想不斷豐富和完善,國家安全戰略日臻成熟。以胡錦濤為首的新一代領導集體著眼于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未來,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適時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對傳統國家安全思想大膽超越,形成了獨特的國家安全思想理論體系,為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和促進世界的共同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
胡錦濤作為當代黨的新一代領導人,在中國和平發展過程中極度重視中國的國家安全問題,適時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國家安全思想體系初步形成。其內容博大,特點顯著,影響深遠。
1.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政治多極化趨勢的不可逆轉,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世界日益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合作方興未艾,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世界發展潮流,國際力量對比正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但是,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沖突和戰爭還時有發生,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南北之間差距擴大,除傳統安全威脅外,非傳統安全威脅日顯突出,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面對世界正在發生的大變革大調整,中國必須積極調整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
2.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是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確立的,特別是蘇東劇變之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抉擇。進入21世紀中國緊緊抓住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努力實現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強大。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如何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本國實際相結合,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和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一個重大課題。當代社會主義面臨民主社會主義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兩大挑戰,中國必須吸取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失敗的教訓和當代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切實維護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3.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特殊利益要求就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安全條件。以胡錦濤為代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我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緊緊抓住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利益這一中心主題,第一次提出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各種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健全國家安全體制,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在新時期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國家安全理論,這是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的國家安全思想的精髓所在。
4.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同時,依然存在著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繼續深化改革還面臨著更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同時,民主法制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政治體制改革還需要繼續深化;和諧社會活力顯著增強的同時,社會結構、組織形式和利益分配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日益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面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面對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中國必須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1.關于政治安全思想。國家政治安全是指國家主權、領土、政權、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免受各種侵襲、干擾、威脅和危害的狀態。當代主要表現為對外保持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對內保持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穩固、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以及社會穩定。胡錦濤強調,必須高度警惕和嚴密防范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妥善處置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問題,尤其要把政治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成為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首要任務。
2.關于經濟安全思想。國家經濟安全是維持國家經濟秩序正常運轉,使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濟利益不受內外環境干擾、威脅和破壞的能力和狀態。當代主要表現為在開放條件下,能否有效地對本國經濟進行管理和控制,能否有效地確立本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能否有效地抵御外國資本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與沖突,保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優勢,能否有效地維護本國經濟制度和保護國家財富、資源和生態環境。胡錦濤指出,要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完善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法律法規,構建有效的國家經濟安全體制機制,增強國家經濟安全監測和預警、危機反映和應對的能力,依法保護我國海外資產和人員安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上升為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核心地位。
3.關于文化安全思想。文化安全是指民族傳統、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國家文化主權領域免受外來文化威脅和危害的狀態,保護一個國家或者是民族區域內,自身發展及傳承下來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獨立性特征,維護主流文化價值體系,捍衛國家文化主權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其免遭來自外部或內部的破壞或顛覆。胡錦濤強調:“要始終高舉社會主義文化旗幟,在文化觀念上決不照抄照搬,在發展模式上決不簡單模仿,堅決防范和抵御各種腐朽落后的文化觀念侵蝕干部群眾的思想,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1](P1)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成為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深層次意識。
4.關于科技安全思想。科技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基礎穩固、健康發展,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在國際科技活動中具有較強的自主性、自衛力和競爭力,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保障國家安全,使國家利益免受來自內部和外部威脅的狀態。胡錦濤指出:“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只有把科學技術真正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真抓實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科技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2](P1)維護國家科技安全成為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重要理念。
5.關于軍事安全思想。軍事安全是指國家以軍事力量為主、輔以其它手段,消除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破壞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以及各種反政府、反社會的行為與狀態,捍衛國家安全與穩定,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它主要表現為國家在客觀上是否存在軍事威脅;一個國家是否擁有維護國家安全的事手段和軍事能力;能否為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提供有效安全保障。胡錦濤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3](P40)護國家軍事安全是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重要內容。
6.關于生態安全思想。生態安全是指國家實現其生存和發展所處生態環境不受或少受破壞與威脅的狀態,主要包括兩層基本含義:一是防止由于生態與環境的退化對經濟基礎構成威脅,所謂威脅,主要是指環境質量狀況低劣和自然資源的減少及退化削弱了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環境破壞和自然資源短缺引發人民群眾的不滿,特別是防止環境難民的大量產生,避免由此導致國家的動蕩。胡錦濤指出:“切實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事關全國的生態安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已納入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必要視野。
7.關于信息安全思想。信息安全一般分為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的概念。狹義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自身的安全問題,指信息狀態安全措施和信息狀態轉移安全,基本包括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及可靠性五個方面。廣義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信息系統的穩定性和有序性。它是指一個國家的社會信息化狀態和信息技術體系不受外來的威脅與侵害,以維持國家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社會生活等系統不受內外環境威脅、干擾、破壞而正常運行的狀態。胡錦濤強調:“要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思想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國家文化信息安全。”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在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中凸顯出來。
8.關于國民安全思想。國民安全是指一個國家所有國民在生存、繁衍和發展等方面的根本利益及基本權利的不受侵害和威脅的狀態。包括國民群體安全和國民個體安全兩種形式,涉及國民生命安全、國民數量安全和國民質量安全三個層次,國家首腦、軍政要員、特殊人才、駐外人員和僑民安全是國民安全的特殊表現形式。胡錦濤提出:“人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維護人民的利益成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歸宿,維護國民安全成為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不可分割的構成要素。
1.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系統性。胡錦濤指出:“隨著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我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我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在增長,但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制約因素也在增加。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相互交織,影響安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多樣性進一步增強。”[4](P132-133)因此,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運用系統思維和系統科學方法觀察分析國家安全問題,把國家安全的構成要素、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國家安全的因素等理解為一個復雜的有機系統,把國家安全保障機制和保障活動理解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而科學地認識、分析國家安全問題,并用以指導國家安全活動。
2.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務實性。胡錦濤指出:“無論從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看,還是從世界其它國家的發展歷程看,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一個國家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機遇極為寶貴,稍縱即逝。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握住了機遇,落后的國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而喪失了機遇,原來強盛的國家和民族也會不進則退,成為時代發展的落伍者。”[5](P1)因此,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在科學發展觀思想的基礎上,深知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彌足珍貴,堅定不移地抓住歷史機遇期,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和平促發展,以發展保安全,這是基于中國國情和世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標志著新時期黨的國家安全戰略謀劃日趨走向成熟,充分展現了以胡錦濤為首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國家安全思想的求真務實風范。
3.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的和諧性。胡錦濤指出:“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事關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我們主張,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此,應該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6](P45)因此,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為中國新安全觀注入了和諧理念。面對當今世界各國圍繞國家利益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紛繁復雜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倡導各國都能接受的一種和諧理念,使各國之間和平共處、相互包容、共同創造和平安寧的世界,在安全問題上加強合作、相互信任,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來解決國際社會的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用和諧理念來處理國與國之間得關系,協商解決共同面臨的國際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反映了新一代領導集體高超的智慧和勇氣,顯示出中國不僅是和諧世界、共享安全的倡導者,也是和諧世界、共享安全的忠實實踐者。
1.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利益。堅決維護國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建國以來我黨在國家安全利益上的一貫主張和堅定性原則。胡錦濤多次強調這一主張和原則是不可動搖的,希望用平等、協作、互信、互利的新安全觀來達到維護安全利益的目的。他反復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武力不能締造永久和平,強權不能確保長治久安,只有“增進互信、平等協商,廣泛合作,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共同防止沖突和戰爭,才能實現普遍而持久的安全。”[7](P1)新一代領導集體再次向世界重申中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中國政府和人民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建國初為妥善解決同周邊國家歷史遺留問題提出的,并被國際社會所認可的處理國與國問題的基本準則,也是中國政府獨立自主地處理國際事務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外交原則。胡錦濤多次強調我國不僅是這一原則的倡導國,也是踐行者,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抓住了國際關系中平等、互利、和平最實質的問題,是各國之間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基礎。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講話時再次表明我們將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新一代領導集體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3.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趨勢,捍衛國家安全核心利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積極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既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也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所在。中國共產黨在實現祖國統一問題上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無論是戰爭與革命的年代,還是和平與發展的時期,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黨領導中國人民同一切阻撓破壞祖國統一的勢力進行了堅決的斗爭。胡錦濤在各種場合一直堅定地闡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和決心,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都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無論在祖國統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無論國內外敵對勢力如何阻撓破壞,都動搖不了黨和人民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
綜上所述,胡錦濤國家安全思想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著眼于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未來,對傳統國家安全思想大膽超越,豐富和完善了新國家安全觀,形成了獨具匠心的國家安全思想,為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和促進世界共同安全作出重大貢獻。
[1]胡錦濤.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3-08-13.
[2]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8-06-24.
[3]編寫組.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解放軍總政治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讀本[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5]胡錦濤.進一步認識把握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增強推進改革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N].人民日報,2003-11-25.
[6]編寫組.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9-16.
呂國輝(1964-),男,長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