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 組宣部,浙江 杭州311231)
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和策略
王忠林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 組宣部,浙江 杭州311231)
休閑農業旅游是一種農業和旅游業結合的高層次的新型文化生態旅游形式,越來越受到旅游業的重視。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模式主要有以娛樂性為主體的田園式休閑農業旅游;以體驗旅游為主休閑農業旅游;以科教和生態為主的休閑農業旅游。不同模式實現的功能各異,各地發展要根據特色,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旅游,要加強政府投入,合理統籌,實現休閑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
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
休閑農業旅游是20世紀80年代觀光農業由單純的觀光農園向度假體驗發展而產生的新型旅游模式。它是以充分開發具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產品為前提,利用農業自然資源、景觀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設計加入農業生產、農戶生活、傳統民俗慶典等環節,將農村體驗、生態消費與觀光旅游相結合的綜合性旅游形態。到2020年實現從亞洲旅游大國向世界旅游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是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宏偉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當前旅游業發展該選擇何種發展模式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根據國內經濟、政治及旅游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實施有限型政府主導模式,促進政府在經濟轉軌時期對旅游業發展管理模式的轉變,是我國旅游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與現實選擇。
休閑農業旅游既有獨特的發展優勢也存在各方面的問題。指出制約我國休閑旅游發展的主要障礙主要是假日客流集中與供給相對剛性之間的矛盾,休閑旅游產品開發水平亟待提高,品牌觀念淡薄,宣傳促銷不夠,社會條件支持系統尚未形成。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她提出解決我國休閑旅游發展障礙,必須發揮政府在休閑旅游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努力提高休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加強區域聯合,打造品牌優勢,完善社會條件支持系統的配套工作,大力抓好休閑旅游新產品的系列開發。
另外。王穎暉基于服務創新的整合概念模型,針對西部城市休閑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提出以服務概念、顧客界面、傳遞系統和技術選擇四個因素為出發點的休閑農業旅游服務創新思路,并指出產品開發的設計理念,以及從主題定位、景觀體系、文化內涵、服務增值方面開發創新型服務產品的具體策略。周彬和周新生也指出休閑農業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并對浙江省寧波市休閑農業的政府主導發展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寧波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實施政府主導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該模式也存在一些的負面影響,而政府有限主導,加強農村社區能力建設,培育旅游公司參與經營管理以及發揮非政府組織作用是完善政府主導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的主要途徑。
當前的研究表明,我國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模式還沒能確立,沒有一種合適的模式,休閑農業發展方向比較模糊。因此本文對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模式進行概述,各地因地制宜,結合特色,走特色模式的休閑農業旅游,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后針對休閑農業旅游的問題,提出策略見解。
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模式,的開發要結合旅游市場開發需求進行,我國休閑農業旅游具有自身的特點,因為其模式開發上各有特點,張文蓮和余昌國曾就休閑模式進行過劃分。張文蓮認為:農業資源在未來休閑旅游活動中可滿足人們舒展身心,回歸純樸生活,求取知識和求新求變的需求。農業資源應用于休閑旅游活動的現存困難,要求尋找適合農業資源應用于休閑旅游的發展方向和定位:以“農村生活體驗”為主的休閑農業區,以“主題產業體驗”為主的休閑農業區,以“原住民農事文化體驗”為主的休閑農業區,以“鄉野休養村”為主的休閑農業區,以“主題游憩機會”為主的休閑農業區。余昌國提出鄉村旅游發展的典型模式:以民俗村為基礎的北京郊區模式,以“農家樂”為基礎的四川成都模式,以民族文化和村寨為基礎的貴州巴拉河模式及以生態環境和科普教育為基礎的浙江藤頭村模式。
根據以上研究理論和當前模式特點,本文劃分如下,通過不同模式的劃分為不同區域農業旅游發展提供借鑒,從而打開農業休閑旅游市場。
現代旅游價值取向就是在旅游中娛身心,增加知識,開拓視野,創造一種悠閑的生活方式,滿足個人精神娛樂需求。以娛樂性為主體的休閑農業旅游模式,恰好符合當前現代旅游價值取向的要求。娛樂性為主的休閑農業旅游主要兩種,農家樂式的娛樂休閑和健康療養式的娛樂休閑。
農家樂式的娛樂休閑目前在我國很多旅游城市呈現,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干農家活成為一種獨特的休閑旅游方式,憑借獨特的農家環境,安排住慣了高樓別墅的游客體驗農家鄉村景觀,農家樂式的娛樂休閑還推出游客共同參與采摘果實、燒水做飯等田園式生活,旅游產業開發的農家樂娛樂休閑模式已經得到很好的效果。農家樂娛樂休閑模式的優點在于,給沒有涉足田園式生活的城市白領以獨特的環境,沒有世事糾紛,沒有爾虞我詐,身心得到舒展。其缺點是失去了對想見識大城市生活的旅游者的吸引力。以健康療養為主娛樂休閑,其主要需求者是城市工薪階層,隨著工作競爭壓力大,和精神文化建設的推廣,城市工薪階層越來越關注自身休閑和健康。環境污染嚴重、生活節奏快、生活空間狹小的大城市,迫使工薪階層急切需要一個舒緩身心的娛樂休閑健康合一休息場所。健康療養為主娛樂休閑有點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其需求旅游者越來越大,缺點是該模式的開發需要有獨特的區域優勢和生態優勢,才能得到需求者的青睞。
此種休閑農業旅游開發模式目的重在增加游客的知識,增加新鮮感,了解鄉村民俗風情,節慶活動,鄉村文化。通過游客的參與性,增加其感情的共鳴為主要開發目標。主要分為三種體驗式模式:鄉村風情體驗式,節慶活動體驗旅游和產業休閑旅游。
鄉村風情體驗式主要是民俗風情體驗為主,此開發模式是在鄉村景觀資源基礎上,增加民俗風情對游客的吸引度,通過農業基礎展示,展示各種風格的田園居民建筑,通過民間藝術的推廣,讓游客了解當前鄉村發展狀況和傳統的鄉村農事活動。建立文化、生活和生態相互結合的農業旅游基地,開展特色村莊和農場,建立體驗式生活服務區,充分了解當前農村風情和特色農村文化。節慶活動體驗式旅游,無疑是以節慶日為主,通過觀看和體驗田園式節慶日的活動,了解不同的風俗活動,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中國傳統的節慶日,而田園式的休閑農業節慶日與眾不同,傳統的貼春聯,吃元宵,賽龍舟,吃粽子,吃月餅,在當前的節慶日力很常見,但是田園式的農業休閑旅游模式,可以增加賽龍舟、踩高蹺、玩花燈,掛香袋等多種活動,增加田園式節慶體驗內容。產業休閑旅游模式,通過采摘果實,田園狩獵,體驗休閑的娛樂旅游生活。
此類旅游模式主要以增加科教知識和支持生態生活為主,主要分為科教休閑農業旅游模式和生態生活休閑旅游模式。
當前農業知識的普及,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可以得到的,在休閑旅游中也可以教授青少年科普知識,針對農業科教發展迅速的城市,可以考慮開展農業科普休閑旅游區,引導教師和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通過實踐性的農業生產,農藝展示,使得學習和旅游實現統一,建立高科技農業園。建立農科教學和實習基地。生態生活休閑旅游模式是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發展”的要求,支持生態旅游,建立生態農業園,綠色生物園和觀光農業園,擴大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現農業和旅游業相互結合。謝莉曾指出觀光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一項新型交叉型產業。湖南在開發觀光休閑農業時要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突出地域特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開發多種形式的觀光休閑農業旅游項目,以滿足游客的需求。
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狀況與政府的引導作用密切相關,各級政府要密切關注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狀況,增加對其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把休閑農業旅游上升為鄉村農業發展重要戰略上來,休閑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有重要意義,也是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對于有條件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的地區,政府要成立專門的休閑農業旅游工作小組,把鄉村農業旅游實現農業產業化,并實現農業、生態、旅游環境和旅游文化的相互結合。針對不同區域制定不同政策,因地制宜;增加休閑農業旅游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前農村較差的交通環境;以游客利益和鄉村居民利益為最大化,實現絕大多數人受益。當休閑旅游有了一定程度的收益之后,應當鼓勵積累而不是消費;頒布休閑農業旅游政策法規和管理辦法,實現旅游和農業的和諧統一發展;構建城市和鄉村交流平臺,加強城鄉聯系,最大程度的吸引游客,實現互惠利益。余昌國從發展戰略高度探索鄉村旅游發展對策,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成立中國鄉村旅游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李繼峰指出在休閑旅游的發展中,應以投資少、見效快、占用土地少、容易組織、農民直接參與為出發點,避免外延式擴張與增長所造成的損害。經營策略應由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費帶來的高增長為主的外向型定位,轉向以中檔為主、適當開發高檔的原則。要改變收益分配過多流向個別投資商現象,強調本地居民參與旅游開發,使旅游業的發展向有利于本地農村居民收益增多的方向轉化,使區域經濟的增長與居民收入共同提升。
旅游品牌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轉變休閑旅游產業觀念,樹立質量和品牌意識,能從根本上提高鄉村旅游水平。建立統一的旅游網,推動鄉村旅游縱向和橫向發展。提高鄉村旅游服務水平,加強旅游服務人員素質,增強培訓,促進旅游品牌形象提升。
[1]熊元斌,朱靜.論旅游業發展中的有限型政府主導模式[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11).
[2]謝莉.湖南觀光休閑農業開發模式探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1).
[3]鄒宏霞.淺析我國休閑旅游發展的主要障礙與解決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7,(5).
[4]余昌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及對策思考[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5,(1).
[5]王穎暉.服務創新模式下的西部城市休閑農業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3).
[6]周彬,周新生.休閑農業的政府主導發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寧波市為例[J].科技與管理,2010,(5).
[7]李繼峰.中國農村發展休閑旅游應注意的問題[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王忠林(1963-),男,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組宣部部長,副教授,主要從事旅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