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天文
(邕江大學 學工處,廣西 南寧530200)
南寧城市文化發展中高校文化的地位與作用初探
韋天文
(邕江大學 學工處,廣西 南寧530200)
完成時代賦予南寧城市文化建設的歷史重任,必須探討南寧市高校文化在南寧市城市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南寧高校文化占據了南寧城市文化的靈魂地位。解決好南寧城市文化發展中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南寧高校文化先進性的多方面作用,即發揮南寧高校文化直接促進南寧經濟發展的作用、帶領南寧對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引領南寧本土民族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文化塑造南寧市民良好素質的作用。
南寧;城市文化;高校文化;地位;作用
自2004年南寧市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落戶地,2008年2月,國家又正式批準設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市是龍頭城市),打造南寧城市文化品牌,大力提升南寧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其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的作用,就成為時代賦予南寧城市文化建設的歷史重任。而近年來,南寧市各高校文化的蓬勃發展,其特有的學術性、科學性、前沿性、創新性、自由性和開放性等先進性特質,又通過滲透、輻射、擴散等途徑,促進了南寧市文化的發展,必將促使南寧市加快實現其城市文化發展的歷史重任。因此,探討南寧市高校文化在南寧市城市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是具有時代意義的重要課題。
城市是高校的載體和依托,高校更是城市的一個品牌、名片。南寧高校文化,如廣西大學校訓“勤懇樸誠、厚學致新”、廣西民族大學校訓“厚德博學、和而不同”、廣西財經學院校訓“誠以修身、信以立業”、邕江大學校訓“責任、自強、誠實、進取”等等所體現的精神內核是求真、好學、創新、奮斗、自強等,這些都是人類最高精神追求,是先進的意識;又如南寧大學生在學習之余依托所學專業知識,創作了大量反映校園生活的文學作品、書法作品、繪畫作品、影視和COSPLAY等,是他們青春生活和夢想的真實寫照,雖然稍顯稚嫩和青澀,卻是南寧這個城市最具創新精神,最具前沿、自由、開放特點的創造活動,等等。這無一不構成南寧這座城市最具魅力、最富有競爭力的文化、精神內涵。隨著南寧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南寧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倚重于科技創新和管理改進,南寧高校文化醞育下的城市“智慧團”、“創新源”、“人才庫”等等,所形成的學科專業優勢、科技創新優勢、人才智力優勢等等,起到很大的反哺南寧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當然,讓所有的外來的人們一提起南寧,馬上聯想到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邕江大學等,還需要這些高校進一步的文化積淀。隨著這些高校頻繁獨立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或者參加各種南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使得南寧高校文化走出南寧,走向東南亞,走向世界,成為南寧不可或缺的一個城市品牌、城市名片。因此,如果說城市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的話,那么南寧高校文化就是南寧城市發展、文化繁榮的靈魂的靈魂。
南寧的城市文化建設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許多方面已經突破了單一的傳統城市文化建設模式,從注重形式發展的模式轉變為注重內涵的發展模式,從注重單一文化發展的模式轉變為注重多種文化平衡的模式,等等。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南寧經濟底子相對其他發達城市而言較為薄弱,對民族文化投入相對也就少,嚴重影響了南寧文化品牌的形成,成為南寧城市發展、繁榮的最大瓶頸。南寧城市發展由于沒能更好地依托獨具特色的城市民族文化,在營造民族地區城市的特色和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方面;在激發民族地區城市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方面;以及在增強民族地區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方面都受到了制約,嚴重影響了南寧加快實現區域性國際大城市的進程。
目前南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由于缺乏對儒家文化為主體文化的打造,偏重于民族特色文化,展現零散、局部、粗放、形式單一、規模小等特點,缺乏代表性、有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市場主體還不夠成熟,文化對外貿易以民間團體為主,文化貿易領域較有實力的企業還沒有完全培育起來,文化市場化、商業化、產業化不夠。二是南寧人對外文化交流的意識也不是很強。三是南寧政府的對外文化交流的政策不足,缺乏對民營團體對外演出等活動的有力扶持。四是培育市場方面,交流的主要對象以東盟國家為主,未能面向東亞、歐美發達地區,而這些國家的經濟普遍尚欠發達,整個演出市場、文化產品交易市場等繁榮程度不夠。[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南寧實際上遠遠還不夠重視保護民族文化。一些有代表性的、有歷史見證作用的建筑正在消失。如拆除了鄧穎超的出生地、拆除了大片的騎樓、拆除了雙孖井等等。[1]而少數民族風格的建筑就更難見到了。這使人們很難弄清楚南寧城市文化發展的定位是什么。
另外,南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挖掘不夠,宣傳也不到位。外省、市的人們,竟然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南寧,甚至有人認為桂林是廣西的首府。雖然自1999年承辦首屆國際民歌藝術節以來,隨著國際民歌藝術節一屆屆的成功舉辦,南寧的國際知名度越來越高,城市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民歌節成為南寧城市文化建設的重頭戲和精品,帶動了民歌文化旅游的強勁發展。但是,南寧獨具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又何止一個民歌文化旅游項目。
南寧城市文化建設關鍵在于全面提高南寧人的素質,因為南寧的市民素質體現著南寧的文化品格,反映著南寧的城市形象,是改善南寧發展軟環境、增強南寧的城市競爭力的最根本動力。但是,眼前南寧市民素質存在一定的問題,南寧機關工作人員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甚至對被管理者呼來喝去、惡語相向等;行業工作人員拒載、繞路、欺客、冷臉、罵人等;日常生活中市民亂丟垃圾、不愛護公共設施、行車不遵守交規等。這些源于中國長期人口眾多而資源短缺的特殊國情背景下的不足,以及傳統儒家文化讓人們在面對市民素質不高現象時選擇了明哲保身的道德環境?!盃帯?、避”行為方式為特征的市民素質,同樣在南寧市民當中常見。南寧市民這種不文明、低素質行為得不到很好的治理,必然是南寧不和諧的雜音,會嚴重影響南寧的城市形象,影響南寧加快建設區域國際城市的步伐。
南寧高校文化作為南寧城市文化的最先進部分,與城市發展高度契合,相互作用、共同繁榮,必將反作用于先進生產力,對南寧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的促進作用,突破南寧城市文化發展的瓶頸制約。
1.南寧高校文化為南寧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案咝N幕巧鐣髁x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保?]高校文化的先進性特質對高校人才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加快了高校人才的成長、成才,源源不斷的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而實現為南寧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的目標。
2.南寧高校與社會多種形式的文化合作促進南寧經濟發展。南寧高校利用其教育資源、科技資源和人才智力資源的優勢,進行文化創新、傳播,并通過科研、兼職、交流等多種文化合作方式,直接促進南寧經濟發展。比如南寧高校的社會科學科研課題與南寧經濟建設緊密聯系,通過對南寧人文歷史資源的發掘、整理,弘揚本土民族傳統,不僅能激發民族自信心,而且能尋找出與南寧經濟發展對接的有效途徑。南寧高校的自然科學研究以南寧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重點,緊緊圍繞南寧企業技術進步、南寧產業調整去創新研發,必將為南寧經濟建設提供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南寧高校一批專家、學者緊扣地方發展的需要,身兼南寧各級政府和企事業的特聘專家、顧問等職務,積極為地方的社會進步獻計獻策,主動利用自己的學術專長參與南寧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并且通過高?!白叱鋈ァ⒄堖M來”的交流方式,加強高校與南寧企業的互動交流。還通過講座、沙龍等交流方式,把高校文化的創新信息流帶到企業,企業的有用信息流帶到學校,達到雙贏。
南寧高校文化通過傳承儒家文化帶領南寧城市文化對外交流。雖然目前權錢交易、社會腐敗、分配不公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現象沖擊了傳統文化教育的道德榜樣、文化理想與文化規則,使人們產生傳統文化的認同危機,但是,南寧高校通過儒家式道德教育,比如校訓,廣西大學“勤懇樸誠、厚學致新”、廣西民族大學“厚德博學、和而不同”、廣西財經學院“誠以修身、信以立業”、邕江大學“責任、自強、誠實、進取”等,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師生良知的回歸,既肯定多元文化價值,又傳承和發揚了儒家傳統美德。南寧高校傳承優良的儒家文化首先塑造了師生高尚的人格、校園精神,然后不僅通過文化滲透、輻射和擴散,積極影響南寧市民高尚的人格、城市精神的形成,成為南寧城市文化的中流砥柱,還滲透、輻射和擴散到南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各個方面,提升了南寧的城市形象。
“高校應積極發揮作用,引領社會創新文化的發展……?!保?]南寧高校文化學貫中西,較早地吸收外來文化,將師生文化心理結構中高品位的文化因素直接滲透、輻射、擴散到城市的一些成員,使這些成員受到啟迪,其創新的文化觀念就能發揚光大,對南寧本土的民族心理或民族精神產生直接影響。南寧高校也可以通過對民族文化的針對性科研創新,通過對民族文化相關專業的設置,通過加大旅游人才的培養數量并提高其質量,以及通過兼職的教師參與市政府對民族文化、文化旅游的規劃、整合、設計,等等,直接推動南寧本土民族文化的創新和再造。南寧高校通過以上方式充分挖掘南寧本土特色資源,繁榮南寧的本土民族文化,改變南寧缺乏本土文化精品、旅游產品單一、傳統的觀光型產品占優等局面,并在更深層次上對南寧家庭、學校、社區乃至南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巨大影響,從而引領南寧本土民族文化創新。目前,應該發揮南寧高校文化的引領作用,開拓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項目,培育武鳴“三月三”歌圩、賓陽炮龍節等民族民俗文化品牌,創建更多的“民族藝術之鄉”、“特色藝術之鄉”;努力發現和培養“民俗藝術大師”、“民俗工藝大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挖掘、傳承和創新民族民俗優秀文化。在辦好國內“國際民歌節”基礎上,走出國門舉辦大型民族民俗文藝演出活動,如商業運作下的越南“下龍灣海上實景演出”項目和柬埔寨“微笑的高棉”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又如政府運作下的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八桂大歌》、《媽勒訪天邊》、《大儒還鄉》等。
南寧高校文化以其特有先進特質,通過社會滲透、輻射和擴散途徑,在與南寧主流文化的整合中塑造南寧人的高尚精神?!俺鞘芯駳w根到底是城市中‘人’的精神,城市精神的塑造最終歸結到人的精神的塑造?!保?]北京憑借“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城市精神、上海憑借“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廣州憑借“敢為人先、奮發向上、團結友愛、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營造出了優良的人文環境,集聚、整合、激活了有利于城市發展的各種要素,加快了城市發展。[6]南寧高校文化也可以這樣通過文化的滲透、輻射和擴散,塑造具有廣博而扎實的科學技術知識,又具有獨立、崇高的人格,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的人,促使城市管理者與受管理者的社會化,個性化,特別是文明化,從而塑造高尚的人、完善的人。經過南寧高校文化洗禮的、全面發展的師生,自然都會帶著南寧高校精神的烙印。不管他們是作為城市文化管理者,還是受管理者,都表現出高素質特點。南寧高校文化對南寧城市文化的這種主動適應,并通過塑造高尚的人、完善的人,促使城市文化不斷超越舊我、突破舊我,而南寧高校文化也將在城市文化建設中更具生命力。
總之,南寧高校文化占據了南寧城市文化的靈魂地位。南寧城市文化發展中存在不少的問題,但是,只要充分發揮南寧高校文化先進性的多方面作用,造就南寧獨特的城市文化品牌:地域、民族特色,確保文化品牌的世界唯一;對外聯動,增強文化品牌的擴張力;歷史積淀,挖掘文化品牌的潛在優勢;市民參與,激發文化品牌的生命力,必將能促進南寧加快實現建成區域性國際城市的長遠目標。
[1]黃駿.新時期民族地區城市文化的開發與創新--以廣西南寧為例[J].開發研究,2008,(5).
[2]戴玉英.略談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特征及功能[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32).
[3]李家璇.淺談孔子在中國傳統文化對外交流中的影響[J].青年科學,2010,(4).
[4]趙沁平.發揮大學第四功能作用引領社會創新文化發展[J].上海教育,2006,(11).
[5]李馨.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校園的深層解讀[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6).
[6]林綺萍.淺談南寧城市文化建設[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9,(6).
韋天文(1975-),男,邕江大學學工處講師,主要從事社會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