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謙
岳父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六十有九,身體健康,心地善良,與世無爭。每每與他交流,他總愛坐在馬扎上,搖著蒲扇,微閉雙眼,把他的至理名言講給我們聽,什么“平安便是福”,什么“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等等,直到我們聽得不耐煩為止。
或許是生在舊社會的緣故,岳父艱苦樸素的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1958年參加工作的老工人,岳父為國家奉獻了30多個春秋,到現在退休金也只有1800多元。但他不在乎這些,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自得其樂地享受著晚年生活。他生活簡單,一碟青菜、一碗面條便吃得津津有味,還經常說:“現在是上頓餃子下頓面,真是天天過節、月月過年。”每當我們對當前生活流露出不滿足情緒時,岳父總會問我們:“你十年前生活得怎樣?吃的是啥?你二十年前生活得怎樣?吃的是啥?人啊,要將心比心。對比一下,你心中沒有數嗎?”說得我們心服口服。
剛退休時,岳父回到了農村老家,整日拿著馬扎坐在大街上,分析社會形勢,講述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對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更是欽佩之至。他說:“鄧小平讓我們的生活有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沒有他老人家,就沒有我們幸福美好的今天。”
岳父在村里輩分很高,每年春節給他拜年的人有數百之多。他的業余愛好是為別人義務理發。剛開始時人們排著隊,八爺爺長、八爺爺短地叫著,到岳父家實現著不花錢理個好發型的夢想。可時間一長,便導致岳父家里亂而無序,不是衛生沒人打掃,就是頭發堆積成災,搭上茶水、陪著聊天不說,有些人賺了便宜還賣乖,說岳父拿他們的頭發當實驗品。岳父對此一笑了之,依然堅持為別人義務理發,直到眼睛花得實在看不見了,才放下他為之驕傲了一生的理發專長。
作為一個忠厚之人,在處理與兒媳的關系上,岳父以褒獎為主,慈善隨和。可以說,自從兒媳婦進家門那天起,岳父就沒有與她紅過一次臉,真切地詮釋了什么是“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