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屆國際充填采礦大會在南非召開
國際充填采礦界的盛會,主題為"充填采礦的實踐與創新"的"第10屆國際充填采礦會議"于2011年3月21日至25日在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成功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英國、德國、波蘭、俄羅斯、贊比亞、芬蘭、印度、南非等主要采礦國家的約20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應南非采礦與冶金研究所(The Southern Af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的邀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組織采礦學委會委員、論文作者、國家相關科研項目人員等相關人員,由國際充填采礦委員會委員、采礦學委會主任委員周愛民博士率領,于3月19日晚從廣州出發,出席了這一盛會。采礦學委會組團出席會議的工作得到了中國有色學會楊煥文副秘書長、采礦學委會李夕兵副主任委員和王玉文、邸新寧、宋嘉棟、楊小聰、岳潤芳、禇洪濤委員,以及長沙礦山研究院、中南大學、金川集團有限公司、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南京棲霞山鋅陽礦業有限公司、吉林吉恩鎳業股份公司、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新疆阿希金礦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共有3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或參與了會后考察。
本次大會共收錄論文52篇,主要內容包括充填核心技術(回收率、安全性、開采工藝、成本、規范標準、礦山閉坑);充填巖體機理(硬巖、軟巖,膠結和非膠結充填);充填材料(礦山廢石和工業廢棄物,粘合劑,化學品);管道輸送(重力流,瞬時壓縮壓力);注漿(結合開采周期,擋墻,引流,強度發展趨勢,應力變化);充填建模(巖土力學,現場和實驗室);充填案例研究、挑戰和創新(從概念到關閉礦井)等,會議出版了印刷十分精美的論文集。
在22至24日的大會交流中,48位嘉賓和論文作者就煤礦充填,鉑金礦山充填、黃金礦山充填和礦山充填實例、充填體破壞機理、充填料漿特性、充填管道輸送、充填管道磨損、廢石充填處置、充填通風研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蔡嗣經教授在22日的大會上做了題為"白象山鐵礦防止地下突水的3類充填采礦設計"的報告,楊鵬教授23日在大會上統一就中國有色采礦學會推薦錄用的8篇論文做了十分精彩的串聯、總結性報告,贏得了會場持久的掌聲。
會后,大會組委會組織了少數代表實地參觀考察了南非盎格魯黃金阿散蒂公司的陶托納金礦(Tautona)和姆波能(Mponeng)金礦以及金田公司南深金礦(Gold Field′s South Deep Goldmine)。中方代表共分為5個小組分別參觀考察了陶托納金礦、姆波能金礦以及南深金礦的地面設施和井下充填系統及生產采場;其中33名代表在距地表2000 m左右的深井中,親身體驗了南非深井礦山充填與采礦作業的工作環境,詳細了解了南非礦山的深井充填系統、礦山支護、地震監測、采礦作業和通風降溫等工藝技術,有助于學習和借鑒深井充填采礦技術及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礦山充填采礦技術與裝備的發展,并為我國礦山增強開發海外礦產資源的競爭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賀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