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中毒是兒科常見急癥,是小兒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發生在幼兒至學齡前期,怎樣預防中毒及中毒后如何救治是提高兒童生存質量的關鍵?,F就我院兒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46例小兒急性中毒病例進行歸類分析討論。
1.1 性別與年齡分布 146例中毒患兒中,男88例(占60.3%),女58例(占39.7%)。年齡40天~14歲,其中:0~1歲17例(占11.6%);~3歲51例(占34.9%);~6歲54例(占37.0%);~14歲24例(占16.5%)。
1.2 中毒原因及毒物種類 藥物中毒47例,占32.2%,常見的藥物有咳必清、滴鼻凈、氯氮平、地芬諾酯、胃復安、氨茶堿、茶苯海明等;農藥中毒26例,占17.8%,包括有機磷農藥、氨基甲酸酯類、百草枯、毒鼠強、氟乙酰胺、敵鼠等;消毒劑中毒36例,占24.7%,包括戊二醛、高錳酸鉀等,其中戊二醛中毒28例,為一起集體中毒事件。食物中毒27例,占18.5%,包括細菌性食物中毒和植物性食物中毒,如食用烹飪時加入亞硝酸鹽的熟肉、未煮熟的豆角、腌制食品、曼陀羅、霉變甘蔗等;一氧化碳中毒10例,占6.8%,以冬春季多發。
1.3 中毒途徑 經消化道中毒102例,占69.9%;經皮膚黏膜吸收中毒32例,占21.9%;經呼吸道吸入中毒12例,占8.2%。
1.4 中毒后就診時間 中毒后<1小時就診者86例,占58.9%;~6小時53例,占36.3%;~24小時5例,占3.4%;24小時以上2例,占1.4%。
1.5 臨床表現及并發癥 藥物中毒年長兒多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嗜睡、煩躁、精神異常,嬰幼兒則以驚厥為主要表現。鎮靜劑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嗜睡、共濟失調、昏迷、呼吸節律的改變。農藥中毒表現為嘔吐、腹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意識障礙、肌束顫動、瞳孔改變等。毒鼠強中毒則以驚厥為主要表現。百草枯中毒表現為肺臟、肝臟、腎臟、心臟、腦等多臟器功能受損。消毒劑中毒多有皮膚黏膜的損傷。食物中毒以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為主,曼陀羅中毒可伴有瞳孔的改變。一氧化碳中毒表現為頭暈、耳鳴、口唇櫻紅,嚴重者出現昏迷、驚厥、呼吸困難等。并發癥可見腦水腫、腎功能不全、肺水腫、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146例中毒患兒中惡心、嘔吐、腹痛、腹瀉78例,意識改變38例,抽搐36例,出汗、流涎或肌束顫動18例,嘔血6例,肉眼血尿9例,紫紺38例,胸悶氣短25例,瞳孔變化84例,口腔糜爛11例,呼吸節律改變16例,呼吸衰竭5例。
1.6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增高77例,以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為主。尿蛋白陽性并有血尿32例。便潛血陽性26例。肝功能受損46例。腎功能受損12例。心肌受損58例。農藥中毒病例中有12例血膽堿酯酶活性降低。
1.7 城鄉分布 146例中毒兒童中農村兒童110例(占75.3%),城市兒童36例(占24.7%)。農村兒童以農藥中毒、食物中毒為主,城市兒童則以誤服藥物中毒為主。
1.8 誤診情況 誤診病例6例,誤診率4.1%,其中有機磷中毒3例(誤診為肺炎、急性喉炎、急腹癥);地芬諾酯中毒2例(誤診為顱內感染);滴鼻凈中毒1例(誤診為敗血癥),誤診時間12小時~2天。
1.9 治療轉歸 本組146例患兒中,135例治愈,未留下任何后遺癥,治愈率92.5%;7例留有癲癇、智力受損后遺癥;死亡4例(有機磷中毒2例,毒鼠強中毒1例,百草枯中毒1例)。
小兒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由于缺乏自我保護及安全防范意識,成為中毒發生的高危人群[1]。本組資料顯示:男孩中毒比例高于女孩,考慮與男孩好動、探索性強有關。急性中毒的好發年齡為1~6歲,這與該年齡段小兒室外活動增加、具有好奇、好動特點、缺乏對毒物的分辨能力、自我保護意識差有關,由于年幼無知,缺乏生活經驗,不能辨別有毒或無毒,幼兒時期常誤以藥片為糖丸吞服,至學齡前期,活動范圍更廣,接觸毒物機會更多,加以小兒機體尚未發育完善,易受損傷,因此中毒病例遠比成人為多,且較嚴重。嬰兒時期中毒比例相對較少,其中毒的主要原因為:嬰兒往往拿到東西就放入口中,容易誤服中毒;再者由于家長疏忽誤喂藥物或藥物保管不當被小兒誤食導致中毒;亦有部分中毒嬰兒系基層醫務人員不能掌握兒童藥物用量,使藥物用量過大導致中毒[2]。學齡期兒童的中毒多為有意識行為,一般為模仿大人行為或情緒波動而自殺導致中毒。
本組資料中農村兒童較城市兒童發病率高,考慮主要由于農村兒童接觸農藥、野果機會多。農藥類中毒者占比例較大,原因多為:①該類藥物形式多樣,五顏六色,對學齡前兒童有誘惑力;②家庭保管不善(如用飲料瓶盛裝),使用不當,對兒童監管力度不夠;③滅蠅、滅鼠藥有時候與食物伴放;④食用噴灑農藥的水果;⑤對兒童宣教力度不夠。食物中毒發病高的原因一方面為接觸有毒動植物的機會多,另一方面亦與不注意飲食衛生有關。
小兒急性中毒常由于小兒及家屬提供病史不詳,給診斷處理帶來困難。本組資料中誤診病例6例,即為家屬提供病史不確切,入院后反復詢問病史,給予及時洗胃并試驗性治療后明確診斷。因此,當疑有中毒時應仔細詢問有無毒物接觸史,病前飲食、生活情況、精神狀態、生活范圍、家庭環境是否易導致毒物或藥物的攝入、是否集體發病等[3]。因此,在病史不明時,如遇以下情況應考慮有中毒的可能:①集體同時或先后發病,癥狀相似;②健康兒童突然起病,病史不明,且癥狀體征不能用一種疾病解釋;③難于診斷或診斷不明確;④多臟器受累或意識明顯變化;⑤患兒經過有效治療而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時。對疑似病例應進行系統而有重點的體格檢查,尤其注意特征性征象;再者結合患兒對特異性解毒劑試驗性治療的反應,協助診斷;必要時進行毒物鑒定。
小兒急性中毒要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治療原則為:及時確定中毒原因、種類、途徑、時間,盡快脫離中毒現場,積極進行院前、院內救治,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對已吸收的毒物迅速解毒,給予積極支持治療,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做到爭分奪秒,以提高患兒的存活率及治愈率。本院收治的146例中毒患兒,治愈率達92.5%,考慮與大多數患兒中毒后能及時就診有關。再者,中毒途徑多為消化道,經胃腸道侵入者因毒物經胃部消化液和食物的稀釋,加之胃排空需要一定的時間,吸收入血所需要的時間約30分鐘至2小時,為搶救贏得時機。死亡病例4例,與患兒誤服毒物量過大,就診時間過晚有關。1例死于百草枯中毒,百草枯是一種對環境無污染的中等度毒性除草劑,百草枯進入體內被肺部細胞所攝取,并于肺部蓄積,可使肺、腎、肝、腎上腺、腦等器官出現損傷,而其中毒特征性改變是肺損傷,表現為早期肺泡上皮細胞受損,3~14天則出現肺泡內和肺間質不可逆的纖維化,并進行性發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超大劑量中毒患者可在短期內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5]。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劑及明確有效的治療措施,病死率高,應當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本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1例,住院1周后死亡,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小兒急性中毒重點在于預防,防止小兒中毒的措施有:①管好藥品,切勿擅自給小兒用藥,兒科醫務人員開具處方,司藥人員應細心核對藥量和劑型,耐心向家長說明服藥方法。家庭中一切藥品應妥善存放,不讓小兒隨便取到。對于日常用的滅蟲、滅蚊、滅鼠劇毒藥品,要妥善處理,避免小兒接觸。②做好識別有毒植物的宣傳工作,教育小兒不要隨便采食野生植物,講究科學衛生的飲食習慣。③不許小兒玩耍帶毒性物質的用具。④對小兒講解預防中毒的知識。⑤冬天洗澡及取暖時,房屋注意通風,對淋浴器定期進行安全檢查。⑥對小兒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干預。
小兒急性中毒是兒科急診的常見病,亦是兒童期意外損傷的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中毒患兒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喪失搶救時機,將會導致嚴重后果,甚至死亡。所以預防控制兒童期意外損傷是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415-2418.
[2]許巍,王麗杰,劉春峰.兒童容易忽略的藥物中毒[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0,17(4):300-302.
[3]喻文亮.不明原因中毒的診斷步驟與初期救治[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0,17(4):304-306.
[4]婁丹,劉艷,吳娟.小兒急性中毒出院轉歸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0,17(6):499-501.
[5]鄧敏,葛俊.1例百草枯中毒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0,(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