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云峰 王重民
2001年1月~2010年8月我們在切除病變后采用術中灌洗腸管后Ⅰ期吻合法治療左半結腸疾病合并急、慢性梗阻13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就外科治療的方法與體會報道如下。
2001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左半結腸梗阻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齡40~65歲,平均57歲;其中硬結樣糞石性堵塞2例,乙狀結腸巨大脂肪瘤堵塞1例,其余均為左半結腸癌并梗阻患者;梗阻位于結腸脾區5例,降結腸7例,乙狀結腸1例;不完全梗阻7例,完全梗阻6例,8例病理報告均為腺癌。患者入院后積極做好術前準備,用抗厭氧菌及革蘭陰性桿菌為主的抗生素,術前不做腸道灌洗。
探查確定能切除后,將病變部位做游離,梗阻部遠、近端紗布條結扎后切斷近端,遠側端用無菌手套包扎固定,近端提出切口外,套入塑料套管(腹腔鏡套線塑料袋)下通污物桶,近側用針線將腸管漿肌層縫于塑料套袋一周,先盡量將近段結腸內糞便擠出,由遠至近雙手擠壓腸管,排除腸管內糞便,再于闌尾根部0.2cm處切一小孔,置入18號氣囊尿管,闌尾根部結扎固定,尿管氣囊注入鹽水30mL,充脹氣囊,腸鉗墊紗布后鉗夾近回盲部回腸,以溫生理鹽水1500~5000mL灌洗腸道,排盡糞渣,再輸入3%碘伏500mL,保留5min后放出,再用5000mL溫生理鹽水灌洗,輸入0.5%甲硝唑500mL后做病變腸管切除(或根治術),兩斷端行開放性端端吻合,采用一層間斷內翻縫合法,吻合口近處放置引流管引出腹腔外,術后繼續置胃腸減壓管,放置肛管或術后擴張肛門使其失禁,應用抗生素,靜脈高營養等支持治療。
13例均采用本法完成手術,無一例發生吻合漏,術后并發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均經治療后痊愈。
大腸疾病致腸梗阻時的治療原則是切除病變,解除梗阻。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只要患者全身情況好,無嚴重并存病,病變局限,腸管血運好,水腫輕,施行Ⅰ期左半結腸切除、吻合是可行的,避免了二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手術的成功除了圍手術期使用有效抗生素、營養支持、治療并存病外,各種新的術中腸道灌洗方法的出現及正確掌握手術指征,為手術成功奠定了基礎。近幾年文獻積累病例報道越來越多,但其嚴重并發癥吻合口裂開或吻合口瘺,文獻報道發生率為5%~22%[1]。我們體會應有針對的選擇,條件包括①無嚴重并存病,能耐受根治手術者。②梗阻時間短,腸管血運好、水腫輕,近遠端腸管口徑相近。③術中腸道灌洗滿意且未污染腹腔。④吻合口符合上要空、口要松、下要通條件。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而對全身狀況差,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感染中毒重,腸道清潔不滿意,對吻合口愈合有疑慮者宜行左半結腸Ⅰ期切除,Harterman結腸造口,Ⅱ期閉瘺為好。
目前對左半結腸急診Ⅰ期切除吻合至今仍有不同的意見[2-4]。實踐證明,應用結腸減壓及灌洗技術實施左半結腸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它不僅使患者減少分期手術所需承受的多次手術痛苦及造瘺給患者帶來的生活上的不便,同時對腫瘤患者,可減少分期手術所造成的腫瘤醫源性播散及延誤手術時機[5]。
因此只要患者的條件允許,應積極開展左半結腸Ⅰ期切除吻合術。
[1] 王代科,黃顯凱,陳林.一期切除術在急性大腸梗阻中的應用[J].普外臨床,1997,12(3):168-170.
[2] 郝希山,王殿昌.腹部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13-418.
[3] 楊波.左半結腸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J].腹部外科,2002,15(5):280-281.
[4] 殷明,王忠木谷,時連權,等.大腸癌致腸梗阻的外科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2):100-101.
[5] 林慧明.急診左半結腸梗阻一期切除吻合36例臨床體會[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5,1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