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剛
下頜骨是頜面部唯一可動的骨骼,位于顏面的下1/3和中1/3位置,極易受到外傷而致骨折。傳統的治療方法多是采用手法或牽引復位后行頜間結扎,這種方法因難以準確恢復咬合關系,已被逐步取代[1]。近年來,微鈦板內固定術治療下頜骨骨折,使骨折的復位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學要求。現將我院近年來收治的26例下頜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隨機選擇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6例下頜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術前均進行影像學檢查(包括:曲面斷層片、下頜骨正側位片及CT三維重建片),以了解下頜骨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況[2]。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齡17~51歲,平均30.5歲;損傷原因:交通事故11例,打擊傷8例,砸傷4例,摔傷3例。骨折部位:正中部骨折9例,頦部骨折7例,下頜角部骨折6例,髁突部骨折4例。且所有患者均無顱腦外傷及其他合并癥,無手術禁忌證。
26例下頜骨骨折患者,根據骨折部位不同,選擇不同的手術入路和不同類型微型鈦板。其中,正中部骨折和頦部骨折患者采用相應部位前庭溝切口,掀起骨膜及軟組織,暴露骨折線,操作過程中注意勿傷及頦神經。下頜角骨折和髁突部骨折患者采用口外頜下進路,暴露骨折斷端,按下頜骨承受壓力而不易移位的應力曲線進行固定。26例患者均在暴露骨折斷端后,分析理想的微鈦板固定位置,在牙槽骨連接處無張力密合的情況下鉆孔,完成微型鈦板固定。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1周。飲食為流質或半流質1周,囑咐患者注意口腔衛生,每天進食后用0.5%甲硝唑漱口液漱口。術后定期隨訪,行X線檢查,觀察復位固定效果和骨折線愈合情況。
(1)優:骨折復位愈合良好,咬合關系正常,張口度4cm。(2)良:骨折復位愈合良好,咬合關系欠佳,前后牙部分開頜1mm,左右或個別牙錯頜,張口輕度受限2指左右。(3)差:骨折未復位,錯位畸形愈合,明顯咬合關系紊亂,張口受限1指左右。
26例下頜骨骨折患者,經微鈦板內固定術治療,優14例,占53.85%;良10例,占38.46%,差2例,占7.69%,優良率為92.31%。術后隨訪發現,所有患者骨折均為一期愈合,無切口感染,術后無并發癥發生,骨愈合時間3~6個月,平均4.5個月。住院時間12~17d,平均14.6d。在復查的X線片中,鈦板均無移位及斷裂現象,其周圍骨折無疏松或吸收象。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創傷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由創傷造成的下頜骨骨折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4]。治療下頜骨骨折最重要的措施是正確的復位與固定,只有穩定的骨折固定才能使骨斷端在持續壓力作用下緊密接觸,加速骨痂的形成,促進骨愈合;而不穩定的骨折固定產生的離散力,造成骨折延期愈合,因此,良好的復位固定方法的選擇對于保證良好的骨折愈合效果,恢復咬合關系和開口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評價療效的標準。傳統方法采用的是手法或牽引復位頜間固定術,復位過程雖然簡便易行,但固定時間長,固定過程需要鋼絲骨間結扎,不僅手術時間長,而且術后疤痕影響美觀,且鋼絲容易導致機體發生過敏現象,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和重建,且術后骨折線容易發生移位,嚴重者甚至出現關節強直的后遺癥[5]。
而微鈦板內固定術的發展,為下頜骨骨折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也開拓了廣闊的前景。鈦是一種密度小、強度高、硬度高、耐腐蝕、不生銹、低傳導,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的材料,鈦板與骨組織能形成穩定的生物相容性,不僅對人體無害,還不容易發生過敏現象,可永久保留在體內,無需取出,不需要進行二次手術,且術后可以早期恢復張口度及咀嚼功能,并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同時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本組資料中,通過探討微鈦板內固定術治療下頜骨骨折的臨床效果發現,26例下頜骨骨折患者,經微鈦板內固定術治療,優良率為92.31%。術后隨訪發現,所有患者骨折均為一期愈合,無切口感染,術后無并發癥發生。由此可見,微鈦板內固定術治療下頜骨骨折臨床療效確切,值得推廣使用。
[1]鮑光輝,付躍進,張衛健.鈦板內固定治療下頜骨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7(19):41-42.
[2]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1.
[3]龔飛飛,王來平,李容新,等.鈦板堅強內固定治療70歲以上老年人下頜骨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8,6(3):140-143.
[4]鄧濤.微型鈦板堅強內固定術治療下頜骨骨折[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4):62.
[5]林野,王興,伊彪,等.下頜骨骨折的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技術[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35(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