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娜
(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 100015)
2011年,在數字電視產業上被稱為“智能電視元年”。智能電視把互聯網和電視連接起來,可以為用戶提供無限的內容和服務,提供完整的互聯網體驗,包括搜索功能。采用智能系統、全開放式平臺,可加載“無限的內容、無限的應用”。
與傳統數字電視相比,智能數字電視具有以下特點:1)具備多元化開放式操作系統,可實現良好的人機交互。2)軟硬件可同時升級,實現新功能或增值服務,用戶可自由安裝、卸載應用服務。3)家電整體物聯,與PC、手機等IT設備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可以看出,智能電視為用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同時,智能電視的面世順應了我國三網融合的大趨勢,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智能電視擁有了PC、手機的功能,是真正的三屏合一的產物,這樣的電視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成為新一代數字電視的標志。
2011年,全球智能數字電視產業活躍,國內電視企業如海信、TCL、康佳、海爾、創維等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外資品牌如三星、LG、IT巨頭蘋果、英特爾也發布了全新的智能數字電視。可以預見,智能電視將在產業的推動下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逐步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當前,智能電視技術發展情況如下:
1)當前主流的操作系統是Andriod系統,它基于Linux內核,可在此基礎上開發中間件、開放式的應用支撐平臺。其他平臺還有微軟的WP7、諾基亞的MeeGo及Symbian、蘋果的iOS、三星的Bada等,國內整機廠商大多以Andriod系統為平臺進行開發。然而,大量采用Andriod系統具有一定的知識產權風險,研發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已成為一個課題,同時十分必要開展對智能電視知識產權的研究。
2)在芯片方面,智能電視芯片要功能強大、功耗低,具有多媒體處理能力,能實現網絡、多媒體,處理音視頻,支持多任務處理。因此,當前智能電視芯片具有高性能嵌入式CPU核,主頻不低于500 MHz,具有對主流音視頻格式的硬件解碼能力,具備訪問Ethernet的功能及接口,支持高清內容播放等,內存及存儲能力強。目前,智能電視芯片主要由 Mstar,MTK,Trident,Broadcom等提供,國內部分芯片企業也在積極研發智能電視相關芯片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中有個關鍵問題是安全問題,研發支持高級安全認證的芯片有利于促進三網融合落地。
3)可下載、安裝應用是智能電視區別于普通電視的重要功能之一,用戶在應用平臺上訪問應用商店,獲取或共享更多資源,實現應用互通和用戶個性化。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應用商店的內容不夠豐富,需要統一應用平臺接口,建立虛擬開發環境,便于第三方開發應用,建立新型的商業模式,完善支付渠道,從而根本解決智能電視內容匱乏的問題。同時,“云計算”技術正向電視產業延伸,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成為智能電視的發展趨勢。
4)各類智能化交互技術正逐步發展,諸如聲控、手勢識別、體感遙控、觸摸控制等智能化操控,配備了交互性硬件設備,包括攝像頭、傳聲器、各種傳感器以及具備多點觸控或重力感的控制器,智能電視即可實現人機交互,從而達到智能感知用戶行為,使用戶獲得超級體驗。
智能電視發展還剛剛起步,各廠商對智能電視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定義,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統和內容接口,各廠商的智能電視應用互不兼容,而且消費者的體驗感受與企業宣傳存在較大差距,至今沒有評價智能電視智能水平的衡量標準。因此,有必要建立比較完整的智能電視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及產業鏈各環節的相關標準,以促進智能電視產業協同快速發展。
近幾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了網絡電視機的相關標準制定工作,有《網絡電視機應用技術要求》、《網絡電視機用戶認證管理系統技術要求》,這兩項標準已進入報批階段,另外還有正在制定的行業標準《數字電視接收設備交互式平臺第1部分系統架構》、《數字電視接收設備交互式平臺第2部分應用編程接口》、《數字電視接收設備交互式平臺第3部分系統測試規范》系列標準,對智能電視的交互式平臺進行了規定。同時,廣電總局也組建了NGB工作組,啟動安全、接口等相關標準制定工作。2011年5月,長虹牽頭多家國內家電企業組建了中國智能多媒體聯盟,致力于推進智能多媒體技術應用程序商店、互聯互通、操作系統等核心規范標準,從而推進整個產業規范和快速發展。
然而,這些標準沒有解決智能電視的智能化水平評價問題,對產品智能化程度的評價還處于空白階段。對智能電視終端的評價標準尤為重要,其標準體系的制定應充分考慮產品本身的信息化并綜合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注重信息化裝備、專家系統、易用性等多個方面,全面、整體地評價智能電視,引導和規范智能電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將三網融合政策推進,落實到實處,使消費者真正體驗到三網融合的成果。
與傳統電視相比,智能電視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針對智能電視的這一突出特點,中國電子學會消費電子分會下設的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開展了智能電視產品的信息化評價標準研究。該委員會由國內骨干數字電視生產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成,主要工作目標是推進消費電子產品的信息化,將電視作為試點,已經開展了智能電視評價的相關研究工作[1],對彩色電視接收機智能水平等進行了探討,嘗試針對彩色電視接收機提出量化的、可考核的評價方法,充分考慮了產品的現狀、發展趨勢,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前瞻性。
智能電視智能水平采用智能電視信息化指數進行評價。評價要素包括智能電視信息化裝備、功能、易用性、專家系統、人工智能的信息化程度[2]:
1)智能電視信息化裝備評價標準,從智能電視的軟件、硬件兩個方面評價電視的裝備水平,包括操作系統、固件軟件、CPU主頻、物理接口、外部設備等。智能電視應配備一定信息化水平的裝備,為智能電視體驗提供軟硬件基礎。
2)功能評價標準,包括電視的網絡功能、家電互聯能力、應用程序、人機交互、游戲娛樂、媒體播放等,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對智能電視的功能進行評價。
3)易用性評價標準,評價觀看者觀看電視的易用性,從定時開關機、虛擬鍵盤、自動識別信號端口等方面進行評價,好的智能電視應該是操作簡單,重視操作者易用性的電視。
4)專家系統評價標準,包括電視對圖像、聲音的處理方面,電視機為用戶提供專家模式,使觀看者可以輕松觀看到電視的最佳狀態。
5)人工智能評價標準,包括學習用戶習慣的一些技術、環境光感自動調節、觀眾識別聲場定位等技術的評價,對充分體現電視智能的能力進行評價。
智能電視技術才剛剛起步,還有諸多問題需要一一解決,其普及要依靠應用、豐富的內容拉動。然而對智能電視的終極評判是用戶體驗,符合用戶體驗的評價方法才是能夠真正評判其智能化水平的方法。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在智能電視信息化指數評價方面所做的工作還只是個起步,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并有待產業的檢驗,希望能和業界同仁共同探討。
[1]李劍,陳科.產品的“產品智商”評價探討[J].電視技術,2011,35(18):11-13.
[2]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彩色電視接收機信息化指數評價通用規范1.0[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