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巫世晶
(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武漢市,430072)
二維圖形雖然能清晰地表達出平面坐標參數與工程局部結構,但不能直觀地反映出鋼架的整體結構、空間位置關系及裝配關系等,而且繁冗的查圖過程、空間坐標比較與零件安裝關系與位置分析為施工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增加了工程人員的工作難度與出錯率。針對于火電廠鍋爐鋼架的虛擬仿真,大多建立在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軟件的基礎上,利用其三維造型能力,直接模擬出工程的三維圖形[1-2]。但這種方法建模過程復雜,手動繪圖工作量較大,而且通用性不強,現有的CAD軟件不能滿足指導鍋爐鋼架安裝的要求。在工程管理方面,應用了技術成熟、通用性強的P3管理系統。然而,由于鍋爐鋼架所具有的零件數目龐大、作業安排較細、涉及設備種類復雜等特點,對鍋爐鋼架管理系統的針對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根據鍋爐鋼架特點,研究開發了鍋爐鋼架安裝仿真系統,系統集鋼架三維建模、安裝演示、信息管理于一體,實現了在計算機環境中創建虛擬工程,并引入鍋爐鋼架的安裝規則對安裝方案進行驗證,模擬工程的安裝過程。
采用了系統模塊化思想,將系統劃分為:
(1)三維建模模塊。從二維工程圖紙中讀取零部件的幾何信息和空間坐標信息,采用參數化建模的方式,在CATIA中進行鍋爐鋼架零件的參數化繪制。
(2)安裝方案優化模塊。交互式地定義初始裝配序列與關鍵參數,通過對安裝序列的搜索和優化,得到最佳的安裝方案,并將計算結果寫入數據庫,利用安裝過程仿真來反映出規劃結果。
(3)安裝過程仿真模塊。根據安裝方案優化模塊得到的安裝規劃序列,動態演示鋼架的安裝過程,同時將仿真結果回饋、儲存,以便及時修改方案。最后通過靜態干涉檢測,確保安裝順利。
(4)安裝信息管理模塊。對各作業開工時間、完成工程量、剩余工期、人力等資源、費用使用等情況進行更新,設定日期進行進度計算,過濾出下期工作計劃,對鋼架系統工程費用進行統計計算,并以圖形表示。
采用CAA Automation技術對CATIA進行二次開發[3],利用Visual Basic(VB)建立安裝仿真平臺的接口直接訪問Automation對象,調用CATIA命令,建立鍋爐鋼架零部件的三維參數化模型;利用優化算法對安裝序列進行規劃,從而實現安裝的優化,并將優化序列存入數據庫中;根據優化得到的結果,調用CATIA的安裝命令動態演示鍋爐鋼架的安裝過程;同時利用VB的強大數據庫操作能力,調用鍋爐鋼架管理數據庫,開發了鍋爐鋼架的安裝管理模塊,實現了通過計算機對三維鍋爐鋼架模型進行管理。系統的技術實現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的技術實現流程Fig.1 Realization process for system
鍋爐鋼架零件信息眾多,包括零件建模參數信息、安裝序列信息、人機費等信息,因此,系統以數據庫作為后臺支撐,通過對數據庫進行讀、寫和修改等操作,完成快速三維建模、安裝過程演示、信息的管理等系統功能的實現,數據庫結構如圖2所示。根據數據庫主要功能,將其分為:
(1)零件規格數據庫。根據《鋼結構規范手冊》[4]建立用于存放鍋爐鋼架安裝所涉及到零件的尺寸參數,供建模時查尋對應標號的尺寸參數信息。
(2)零件信息數據庫。存放零件的標號、規格、安裝日期、零件重量等信息,系統可以直接對信息進行寫入與刪除。
(3)零件安裝管理數據庫。記錄零件安裝所涉及的人、機、費,工程信息等用于管理與計算的數據。

圖2 數據庫結構圖Fig.2 Database structure chart
三維建模模塊提供了2種建模方法:
(1)自動建模。利用VB對AutoCAD進行二次開發,從AutoCAD檔中提取出二維圖形關鍵參數,并將信息寫入數據庫,形成用于建立三維模型的初始信息,并通過手動修改、完善,將完整的零件信息寫入零件信息數據庫。系統依次讀取數據庫中的標號,查詢出零件的尺寸參數,進行計算,得出零件的尺寸、三維坐標、空間方位等數據。操作CATIA新建以零件標號為名的Part文檔,并進行繪制草圖、三維拉伸等操作,最后在Product文件中完成三維模型裝配。
(2)手動建立單個零件。選擇零件基準線,交互定義零件的標號、規格、長度、安裝日期等信息;查詢零件規格數據庫,得到零件幾何尺寸參數,通過對CATIA中Product文檔與Part文檔的操作,完成三維模型的繪制與零件的裝配。
通過系統的交互選擇,可以直接對模型進行刪除、重建、屬性修改及信息查詢等操作,后臺數據庫會同步更新。針對鋼架的大板梁、底板等特殊零件,可以采用逐個添加的方法來建立。
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定義零件裝配日期,鋼架具體層數與層高,產生一個初步的安裝序列;調用系統裝配順序評價功能,根據連接關系、優先關系、約束關系逐級驗證初步序列的合理性;利用可視化功能,提示在驗證后安裝序列不符合規則的零件及與之相關聯的零件,并將零件的標號及其信息寫入數據庫。評價功能的定義規則主要包括:
(1)符合安裝的邏輯關系。
(2)安裝應分層進行,以從下到上為基本規則。
(3)根據力學穩定性要求,以角落為起點,逐步拓展延伸。
(4)滿足柱、梁、撐相互之間工藝與幾何關系。
(1)讀取優化過的安裝順序,系統按順序對模型進行加載與移動等操作,利用CATIA動態顯示整個操作過程,實現對安裝過程的演示。
(2)選取某個時間段,系統篩選出安裝日期在這個時間段內的零件,在數據庫中查詢出符合時間要求的零件,批量操作查詢出的零件模型,便可查看這個時間段內的工程情況。
(3)通過比較零件的高度坐標,即可判別零件所屬層數,實現有選擇性地查看任意一層或者相鄰幾層的工程情況。
(4)利用查詢安裝過程中所涉及到零件的信息,可計算出此過程的吊裝總重,體現作業量。
系統的實現分為定義、計算、表達3個步驟,通過交互選擇與輸入實現數據的組織,模塊的功能與結構如圖3所示。
(1)定義功能。按照常用工程定義方式,定義整個工程的基本屬性信息,包括工程代碼、工程名稱、公司名稱、工程的開工日期、完工日期以及整個鍋爐鋼架的層數等;創建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時,根據鍋爐鋼架結構特點,將工作結構分解為4個層級,劃分結果按照邏輯關系寫入數據庫;將工程涉及資源分為3類:人力、材料、機械,按類別將資源細化,同時對資源添加限制條件及單件。

圖3 管理系統結構Fig.3 Management system structure chart
(2)作業操作。直接對WBS末層級進行作業內容的添加、修改、刪除等操作,將施工過程涉及的資源及用量加載到零件信息中,利用數據庫記錄操作過程,并實時更新結果;根據對零件安裝時間的查詢與修改,可實現作業的查詢與工期的調整。
(3)結果輸出。采用mshflexgrid部件,對表格進行設計[5-8]。根據表達內容不同,對數據庫中作業信息按一定規則分類組織,并將分類參數賦予對應表格,可實現以報表的形式顯示數據與結果;利用mschart部件,給其相關參數賦值,根據不同值柱狀圖顯示不同高度來實現以圖形的方式表達匯總結果;基于Vbnpr32d.ocx插件,對已生成的表格進行編輯,便可實現對匯總結果的打印功能。
在工程開始之前,利用計算機三維造型模擬出鍋爐鋼架的實體模型,通過觀察三維模型,提高對工程的整體把握。通過直接操作三維零件模擬實際安裝情況,規劃安裝方案,根據安裝仿真過程,分析工程成本,制定并修改安裝計劃。彌補當前二維圖形在指導電廠建設與管理不足,極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員對當前工作的了解,提高安裝效率及充分規劃工程耗資與工期。
[1]趙衛東,李啟炎.面向對象技術在鍋爐鋼架CAD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輔助工程,1998,3:70-74.
[2]張維錦,徐海燕,劉迎春,等.鍋爐鋼架分析軟件的三維建模[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3,20(2):33-35.
[3]胡挺,吳立軍.CATIA二次開發技術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18-22.
[4]戴維森·歐文斯.鋼結構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176-193.
[5]Michael H. VisualBasic 2008[M]. Washington:Microsoft Press,2007.
[6]廖桔.基于CATIA/CAA的虛擬裝配環境研究與實現[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13-22.
[7]Li J S,Chen L H,Li L.Parametric design of tractor configuration using APIbasedonCATIA[J]. ManufacturingAuto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2011,455(12):411-416.
[8]Yang X,Wang L F,Zhang Y B.Roll pass design in CATIA application[C]//International Forum on ComputerScience-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Chongqing,China,200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