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劍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系,湖南 株洲 412004)
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結構的回歸分析及啟示*
周 劍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系,湖南 株洲 412004)
通過院校類型、富裕程度和規模等因素對高職院校人力成本結構、業務成本結構、設備成本結構、修繕成本結構影響的回歸分析發現,院校類型與人力成本結構和設備成本結構正相關,與修繕成本零相關;院校富裕程度與人力成本負相關,與業務成本和修繕成本正相關;院校規模與所有成本結構零相關。國家需根據院校類型加大經費投入,才能有效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高職院校良性發展。
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結構;回歸分析
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規模擴大,而政府對高職教育的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經費短缺已成為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瓶頸。如何合理有效配置經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形成合理成本結構顯得日益重要。已有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都表明,高校成本結構對其產出和效率具有明顯影響[1]。成本結構既反映了教育投入要素的結構關系,也反映了教育資源投入配置水平。對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結構的回歸分析可以揭示成本結構與產出和效率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利于更好地評價成本結構的合理性。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培養學生所耗費的費用,即高校為學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務而耗費的教育資源的價值[2]。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結構是依據一定的研究目的、采用一定的劃分標準對高職院校這一組織對象的成本構成要素進行劃分及其形成的比例關系。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結構從會計方法的視角可以劃分為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及家庭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從功能的視角可以劃分為教學成本、科研成本和社會服務成本。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使對同一所院校,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和(或)教育成本分類標準不同,呈現的成本結構形態也有差異。盡管教育成本結構是成本分析的重要內容,但孤立地研究高職院校的教育成本并無多大意義;只有把教育成本與高等教育投入、目標、產出效率等相聯系,才能判斷教育系統效率的高低[3]。影響高職教育成本結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涉及國家的經濟、政治、科技等宏觀因素,也包括院校富裕程度、院校類型、院校規模、辦學水平、教育投入存量和各種人員結構(師生比、職生比)等微觀因素。本研究主要討論微觀因素對成本結構的影響。
(1)院校類型影響高職教育成本的結構面貌。國內外已有研究表明,學校類型是影響高校成本行為的主要因素。目前,高職院校大致形成國家示范性和骨干院校、省級示范性和骨干院校、一般院校三個層次。國家示范性和骨干等優勢院校,在政府扶持、招生、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都享有極大的優勢,特別是在實訓、實驗、實習等方面投入充足,其成本結構與一般院校有一定差異;不同專業類型院校在業務成本和設備支出比例等方面差異較大。如工科學校由于需要的實驗樓舍和大型實驗設備較多,其固定成本的比例通常大于文科院校[4],并且工科類院校的運行成本和修繕成本都較高。
(2)院校富裕程度影響高職教育生均成本特征。1980年鮑恩研究了學校富裕程度與成本結構的關系,證明了類似恩格爾的經濟規律。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的富裕程度通常用生均成本來表示,高職院校生均經費標準包括生均財政預算內撥款標準和學費收費標準。湖南省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研究小組2008年8月份以來,對全省職業院校生均財政預算內撥款標準進行了測算,得出高職院校的生均成本11 556(元/生)。與學校富裕程度較高的上海15 380(元/生)和北京21 431(元/生)相比,我省生均成本相對較低。另外,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及院校的文化歷史沉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也會帶來教育成本結構方面的顯著差別。區域經濟越發展,政府對高職院校的財政補助越多,學院就越富裕,教育成本也就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越富裕的高職院校,生均成本越高,因此富裕程度對學校的支出結構有影響,即使在財政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教師的支出仍占有較大的比例。資源豐富并有效率的學院應該比資源貧乏且無效率的學院有更好的成果[5]。
(3)高職院校規模影響不變成本與可變成本的比例關系。規模效益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已經證明,高校普遍存在規模經濟。即用學生的平均成本作為反映一所院校教育經費使用效率的指標、用學生人數作為衡量學院規模的指標時,在一定范圍內,當規模擴大時,學生平均成本降低,教育經費使用效率提高。但院校規模達到一定值后,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也即學生平均成本)會隨著規模增大而呈下降趨勢[6]。它的理論依據是規模在一定范圍內,依靠可變成本不變而固定成本下降所帶來的成本節約,當規模超過一定界限后,固定成本增加而可變成本不變就出現規模不經濟。因此,規模對教育成本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比例。
本研究將高職教育成本劃分為人力、業務、修繕、設備、科研和學生資助等。由于高職院校科研力量相對較弱,對學生的助學金支出較小,科研成本結構和學生資助成本結構在教育成本結構中所占比例不大,所以主要建立回歸模型分析人力成本結構、業務成本結構、設備成本結構和修繕成本結構。
本文對每項成本所占比例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剔除多余變量,驗證相關因素對成本所占比例的影響是否顯著。由于數據收集與歸集的困難性,在實際的教育成本分析中,通常是用經費支出結構或使用結構來替代。本研究數據來源于湖南省34所高職院校2007年的數據,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優化處理。
因變量包括:人力成本、業務成本、修繕成本、設備成本四項所占比例。
自變量的選取主要根據不同成本的結構及影響因素來選取,再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每個回歸模型都將加入院校類型、富裕程度、規模三個描述變量。初步確定模型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剔除與所在回歸方程因變量不相關的自變量,最后確定模型。
根據自變量和因變量的確定,設計4個回歸模型:
(1)人力成本回歸模型
人力成本所占比例=b0+職生比*b1+平均工資*b2+生均事業支出*b3+折合在校生人數
(2)業務成本回歸模型
業務成本所占比例=b0+在校五年高職人數*b1+生均實驗實訓成本*b2+生均事業支出*b3+折合在校生人數
(3)修繕成本回歸模型
修繕成本所占比例=b0+生均教育資源支出*b1+折合在校生人數*b2+生均事業支出
(4)設備成本回歸模型
設備成本所占比例=b0+在校五年高職人數*b1+生均實驗實訓設備*b2+生均事業支出*b3+折合在校生人數
變量說明:
Si∈{0,1}。S1=1表示示范性學校,S1=0表示其他;S2=1表示非示范性,S2=0表示其他。
Di∈{0,1}。D1=1表示長株潭地區,D1=0表示其他;D2=1表示非長株潭地區,D2=0表示其他。
Li∈{0,1}。L1=1表示理工類,L1=0表示其他;L2=1表示文科類,L2=0表示其他。
通過回歸分析可以得出,決定系數為0.671,因此回歸方程可以解釋67.1%的變異量,sig值小于0.05,該回歸模型達到顯著性水平。回歸方程為:
人力成本比=0.103+0.155*職生比+0.086*平均工資-0.068*生均事業支出+0.022*S1
VIF值均小于10,所以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從以上回歸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人力成本所占比例與平均工資、生均事業支出、S1和職生比顯著相關,表明在職人員平均工資、生均事業支出、S1和職生比對人力成本所占比例有顯著影響。
(2)從回歸方程自變量系數的符號看出:職生比與人力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表明職生比越高,人力支出水平就越高;平均工資與人力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表明在職人員平均工資水平越高,人力支出水平就越高;生均事業支出與人力成本所占比例負相關,表明生均事業支出水平越高,人力支出水平越低;S1與人力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說明示范性學校總體人員支出比例較高。
(3)根據Beta系數大小,可以看出人力支出成本所占比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平均工資,其次是職生比和S1,影響最小的是生均事業支出。
(4)從回歸模型結果看出,人力成本所占比例與折合在校人數、D(地區)和L(類型)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說明折合在校人數、D(地區)和L(類型)不是影響人力成本結構的主要因素。
通過回歸分析可以看出,決定系數為0.734,因此回歸方程可以解釋73.4%的變異量,sig值小于0.05,該回歸模型達到顯著性水平。回歸方程為:
業務成本比=0.196+0.072*生均實驗實訓支出+0.07*生均事業支出+0.016*S1-0.02*D1
VIF值均小于10,所以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從以上回歸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業務成本所占比例與生均實驗實訓支出、生均事業支出、S1和D1顯著相關,表明生均實驗實訓支出、生均事業支出、S1和D1對業務成本所占比例有顯著影響。
(2)從回歸方程自變量系數的符號可以看出:生均實驗實訓支出與業務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表明生均實驗實訓支出越高,業務支出所占比例就越高;生均事業支出與業務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表明生均事業支出水平越高,業務支出所占比例越高;S1(示范性)與業務成本比例正相關,說明示范性學校總體業務支出所占比例較高;D1(地區)業務成本所占比例負相關,表明長株潭地區的學校業務支出所占比例比較低。
(3)根據Beta系數大小,可以看出對業務支出成本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生均實驗實訓支出,其次是生均事業支出,第三是D1(地區),影響最小的是 S1(示范性)。
(4)從回歸模型結果看出,業務成本所占比例和在校五年高職人數、折合在校生人數和L(類型)因素沒有顯著相關性,說明在校五年高職人數、折合在校生人數和L(類型)不是影響業務成本所占比例的主要因素。
通過回歸分析,決定系數為0.511,因此回歸方程可以解釋51.1%的變異量,sig值小于0.05,該回歸模型達到顯著性水平。回歸方程為:
修繕成本比=0.075*生均事業支出+0.043*生均教育資源支出
VIF值均小于10,所以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從以上回歸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修繕成本所占比例與生均事業支出、生均教育資源支出顯著相關,表明生均事業支出、生均教育資源支出對修繕成本所占比例有顯著影響。
(2)從回歸方程自變量系數的符號看出:生均事業支出與修繕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表明生均事業支出越多,修繕支出所占比例就越高;生均教育資源支出與修繕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表明生均教育資源支出越高,修繕支出所占比例就越高。
(3)根據Beta系數大小,可以看出修繕支出成本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生均事業支出,其次是生均教育資源支出。
(4)從回歸模型結果看出,修繕成本所占比例和折合在校生人數、S(示范性)和D(地區)和L(類型)因素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說明折合在校生人數、S(示范性)和D(地區)和L(類型)不是影響修繕成本所占比例的主要因素。
通過回歸分析可以看出,決定系數為0.500,因此回歸方程可以解釋50.0%的變異量,sig值小于0.05,該回歸模型達到顯著性水平。回歸方程為:
修繕成本比=0.187+0.436*生均實驗實訓支出+0.033*L1
VIF值均小于10,所以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從以上回歸方程得出以下結論:
(1)設備成本所占比例與L1、生均實驗實訓支出顯著相關,表明L1、生均實驗實訓支出對設備成本所占比例有顯著的影響。
(2)從回歸方程自變量系數的符號看出:生均實驗實訓支出與設備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表明生均實驗實訓支出越高,設備支出所占比例就越高;L1與設備成本所占比例正相關,理工科學校設備支出所占比例較高。
(3)根據Beta系數大小,可以看出設備成本所占比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生均實驗實訓支出,其次是Li(類型)。
(4)從回歸模型結果看出,設備成本所占比例和折合在校生人數、生均事業支出、在校五年高職人數、S(示范性)和D(地區)因素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說明折合在校生人數、生均事業支出、在校五年高職人數、S(示范性)和D(地區)不是影響設備成本所占比例的主要因素。
對教育成本結構的四個影響因素建立回歸模型并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所有模型都通過了檢驗)后,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1)高職院校類型與人力成本、業務成本和設備成本正相關,與修繕成本零相關。區域類型對人力成本和設備成本結構有顯著影響,科類對業務成本結構有顯著影響。據此建議國家在高職院校的投入要考慮與區域規劃建設相協調與形成合理的科類結構。因為生均實驗實訓支出對業務成本結構和設備成本結構占比影響最大,據此建議國家根據不同的高職院校類型加大經費投入,尤其是加大對實驗實訓設備投入;并注意在促進高職院校特別是示范性院校在體現其辦學特色的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機構設置,提高其管理水平,嚴格控制業務成本開支范圍,協調使用各種實驗、實訓設備,提高設備使用效率。
(2)高職院校富裕程度與人力成本負相關,與業務成本和修繕成本正相關,與設備成本零相關。通過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平均工資對人力成本結構所占比例影響最大,說明富裕的高職院校,生均事業支出越高。據此建議國家逐步增加高職院校財政補助,提升高職院校的競爭力;不僅要扶持示范性院校,還要扶持一般院校,做到百花爭艷,而不是一支獨秀,才能全面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
(3)高職院校規模與人力成本、業務成本修繕成本和設備成本零相關。隨著高職院校規模擴大,院校總收入和總支出都增加,各項活動支出也相應增加,各項活動支出比例可能保持不變也可能發生變化。規模變動主要影響固定成本結構和變動成本結構間的關系。通過回歸分析發現,高職院校目前的發展規模已經適度,已經釋放出較佳規模經濟效益。據此建議高職學院通過外延式擴張來發展,而不宜再強調內涵式發展來實現高職發展。現有高職院校可以通過保持固定成本結構比例不變,而變動成本結構比例略微調整,實現變動成本結構的優化來降低教育成本。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348.
[2]李曉波,霍平麗.高校辦學成本及其構成項目新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9(7):27-29.
[3]Philip H.Coombs(1987).Cost Analysis in Education:A Tool for Policy and Planning.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World Bank.
[4]陳敬良,李正明.對優化高校教育成本結構的幾點思考[Z].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2004:4.
[5][英]克里夫·R·貝爾菲爾德.教育經濟學——理論與實證[M].曹淑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54.
[6]郭化林.高等教育人才成本與規模經濟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81.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OU Jian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Hunan Chemical Polytechnical College,Zhuzhou,Hunan 412004,China)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 type,wealth and scope to the labor cost structure,business cost structure,equipment cost structure,and repairment cost structure of polytechnical college is regress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stitution type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abor cost structure and equipment cost structure,and has zero correlation with repair cost structure.The degree of college richness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abor cost,and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usiness cost and repairment cost.The scope of colleges has zero correlation with all of cost structures.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colleges,so that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alented persons of college will be effectively promoted,and the benign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will be realized.
polytechnical College,cost structure of education,regression analysis
G640
A
1672-0717(2011)02-0055-04
(責任編輯 黃建新)
2010-03-10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湖南高職教育成本研究”(09YBB132),同時受到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發展基金經費資助
周 劍(1965-),女,湖南長沙人,碩士,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會計師,主要從事會計與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