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祥升 林 楓 三峽大學
在世界各國鼓勵出口、開拓國際市場的鼓勵政策措施中,出口信用保險是當今國際貿易活動中最有效的促銷手段。盡管我國出口信用保險自2001年成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來有了快速的發展,比如在保險機構的成立、營業網點的鋪設、業務品種的拓展、外貿支持率等方面進步很快,但其發展規模和速度、保險服務水平、保險管理技術以及保險營銷能力等與國家的要求和我國出口貿易的需要尚有相當大的距離,從世界經驗來看,全球貿易額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下完成的,而我國目前還不到1%,出口信用保險的滯后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和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我國1988年起開始試辦出口信用保險,國家責成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負責辦理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當時是以短期業務為主。1989年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開設出口信用保險業務,1994年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共同辦理出口信用保險業務。這一時期中國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很小,發展速度緩慢,出口信用保險金額占同期出口比重大約在1%左右,大多數出口企業并不認同出口信用保險工具。2001年12月,作為我國唯一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政策性保險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信保”)正式揭牌運營,注冊資本來源為出口信用保險風險基金,由國家財政預算安排,是國內承辦出口信用保險的唯一機構,其宗旨是為出口企業提供出口收匯風險保險和融資便利,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做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忠實伙伴和堅強后盾。從此出口信用保險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02年,我國出口信用保險金額27.5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從2002年至2009年,承保金額年均增長髙達70.78%。2010年1-8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突破了千億大關,是2009年全年的1.1倍,中國信保短險支持出口到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業務規模達423億美元,同比增91.2%;支持出口到發達國家的90天以上業務194.9億美元,增112.7%,遠期信用業務77.4億美元,增104.9%;直接拉動我國出口供給694.7億美元,增長97.9%。
出口信用保險產品不斷增加,目前主要產品包括短期出口信用險、中長期出口信用險、對外投資險、國內貿易險、擔保業務等,提供的服務不斷擴大。出口地區結構也不斷變化,從原來的歐美國家向亞太、南美、中東歐等擴展,中信保在2009年支持企業向非洲、拉美、中東歐等新興市場出口491.5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114.1%。產品覆蓋的領域越來越寬,從傳統產品正在向機電、汽車、輕工、紡織、農業等重點行業轉變。2010年,中國信保保險及擔保業務共實現保額1964.3億美元,同比增長68.5%。其中,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實現保額96.5億美元,增長19.7%。投資租賃保險實現保額141.8億美元,增長161.1%。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全年實現保額1543.3億美元,增長71.0%。國內貿易信用險實現保額1126.0億元人民幣,增長33.8%。支持企業獲得銀行融資2500億元人民幣,增長62.8%,向企業支付賠款5億美元,其業務實現持續快速發展。
1.出口信用保險缺乏規范的法律制度支持。從世界各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經營情況看,一般都是先立法,后成立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各國政府為了促進本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一般通過單獨制定法律或法規對出口信用保險的性質和宗旨、地位和作用、經營目標、財務核算等進行規范,如英國、日本、美國在這方面都有明確的法律條款作為指導。我國在2001年掛牌成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集中了以往進出口銀行和人民保險公司同時經營的出口信用保險業務,解決了原來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體制問題,但在出口信用的國家限額控制、風險控制及協調執行外貿出口政策方面,仍有需要進一步理順的體制問題。而現行的《保險法》只是一部商業保險法,其中第156條規定:“本法規定的保險公司以外的其他性質的保險組織,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薄秾ν赓Q易法》也只是在2004年對出口信用保險進行了確認,但是對出口擔保政策、費率政策、國家風險及限額控制以及出口信用保險的具體事項沒有規定。出口信用保險立法的滯后,導致難以保障和規范業務的運作,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正常開展。
2.信用評估體系欠缺,保單設計缺乏針對性。由于我國出口企業在企業規模、資金實力、信譽、行業分布等方面缺乏統計意義上的代表性,成立時間短,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制定我國出口信用險的費率時,由于缺乏自己的出口信用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體系,在具體業務中評估國外買方客戶的信用風險信息時主要依賴國際信用評估公司和國外的合作伙伴,而國際信用評估公司和國外的合作伙伴對相關國家的風險認定條件與我們自身的認定條件是有巨大差異的,如在風險劃分中,我國出口企業所面臨的高風險國家大部分都地處亞洲、非洲、南美洲,尤其是伊朗、蘇丹、印尼和緬甸等國,這些地區承保費率要遠高于對發達國家出口的費率,出口商不愿投保,其實這些國家與我國的經濟利益關系非常密切,政治關系相對友好,出口風險相對較低,出口信用險在支持與這些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而實際業務統計所反映的情況看,我國所定義的高風險國家其實并不比低風險國家的風險高,2007年,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出口信用險的賠款比例高達67%,其中北美占到42%。2008年12月19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數據顯示,2008年1月至11月,中國信保支付賠款2.1億美元,同比增長174.5%,企業壞賬數量和金額均大幅超過2007年同期。其中歐美買家出險率最高,數量同比增長300%,歐洲地區壞賬金額也達296.65萬美元,同比增長58%,且大案集中。
中國信保目前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仍缺乏一些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適銷對路、能夠解決它們實際困難的產品,即使承保采用的也是“統?!边@一傳統方式,沒有針對不同結算方式、企業特點的細化定價,這種情況使很多企業不愿投保。而且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保單條款設計基本上是參照國外出口信用保險機構設置的,而不同國家在設置自己的保險條款時比較有針對性,是從本國實際出發的,他們的情況與我們的情況是不同的,完全照搬別人的保險設計可能會使我國信用保險機構面臨較大的風險。
3.營銷機構的服務水平亟待提高。一直以來受機構、人員的局限性影響,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保險營銷上基本上不宣傳,操作手段延用了商業保險的方法,缺乏出口信用保險的國際性、風險性、政策性體現,保險范圍也主要集中在部分出口規模較大的外貿企業,對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外貿企業、自營出口生產企業以及出口地位日益升高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則尚未涉及這一險種,有些甚至對出口信用保險還一無所知。在對信用出口保險公司的服務調查過程中,發現在多次的活動營銷和會議營銷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于活動后的宣傳、問卷的回收、客戶的分析、追蹤等沒有隨時管理和追蹤,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市場的拓展和潛在客戶的挖掘。此外,保險等待期過長,很多企業從申請到投保,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在具體執行中,保險費率沒有體現出國別風險的差別性,大多數時候,保險費率就高不就低,這對很多利潤較低的外貿企業打擊較大。
4.出口信用保險人才缺乏。近年來,缺乏操作經驗的專業保險人才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由于我國出口信用保險開展時間不長,很多投保人對出口信用保險缺乏相應的認識,因此增加了出口信用保險經辦機構理賠的難度,同時,由于經辦機構理賠經驗欠缺、信息不暢通、賠付等待期較長等原因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投保人的積極性,還有象缺乏完善的追討網絡,對承保國家相關法律的了解不多,理解有誤,最終都可以歸結為保險人才的缺乏。
1.加強出口信用保險立法,完善出口信用保險的法律法規。設計良好的立法能夠為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開展和運作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最大化產業政策的目標,在已經完成《對外貿易法》和《保險法》的制定的大前提下,需要認真審視并建立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法律規范。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為了規范管理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出臺了相應的法律,如英國的《出口和投資擔保法》、日本的《貿易和投資保險法》等對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宗旨、經營目標、業務領域和業務方式等做出了具體的規定。我國在2001年5月29日才根據《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通知》進行組建,按照通知規定,公司按照國務院的方案和規定的章程運營,待條件成熟后立法,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章程》只有粗陋的26條,遠遠不夠使用。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尤其是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的經驗,進一步以法律法規代替行政規章,出臺專門的關于出口信用保險方面的法律法規。
2.提高保單設計的針對性,增大保險產品覆蓋率。長期以來我國保險險種都很單一,信用保險保單設計更加落后。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在保單設計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海外投資保險及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擔保等幾大主營業務,但是中國信用保險公司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出口企業的需求。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在產業政策、市場多元化、資源性產品進口、對外投資等很多領域都有巨大的創新空間。針對我國資源供應日益依賴進口的狀況,應當將支持境外資源開發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并有針對性地設計保險產品,支持資源性產品的進口和國外的的資源開發,隨著我國邊境地區的日益開放,應開發適應邊境貿易以及電子商務等貿易形式和特點的保險產品。在產業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差別性地對待不同產業、不同商品、不同貿易方式,在設計險種的時候,可以將產業政策的具體內容融入到險種的投保條件、費率厘定等具體條款中去。
3.加大宣傳力度,完善自身風險管理平臺。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應加強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國際性合作組織和國外同行業務信息豐富,經營管理經驗成熟,在客觀情況處理、保單設計、風險控制與管理、產品推銷、售后服務等眾多領域有自己獨到的經營理念,我們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擴大信息來源,建立健全自己的信息網絡服務體系。隨著我國信用保險的發展,在投保企業增加、投保歷史數據逐漸豐富了以后,應該逐步建立起我們自己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更加準確地評估投保風險,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降低出口企業的投保費用,實現與企業共贏。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作為出口保險公司需要一改以前的傳統保險的方法,一方面要加強保險公司自身管理和改革,另一方面根據當地實際,采用靈活而有效的傳播和市場拓展公關,由政府搭橋,并與當地銀行、商會、協會、媒體等機構和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溝通,積極開展各類公關活動。
4.加強出口信用保險的人才培養,提高保險服務意識和水平。中國出口信用保險雖然從1980年開始經營,但是2001年5月才真正成立,至今也不過10年的時間,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我國保險業才開始發展,與西方國家幾百年的歷史相比,我們人才儲備少,經驗缺乏,而出口信用保險在日常管理、保險展業、保險精算、投保承保、保險理賠、查勘和投資等環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高,既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又要具有豐富的保險實踐經驗,因此,保險人才培養工作是我國保險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既要促進高等院校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加強保險人才實務能力的訓練,保險教育必須緊密聯系高校和保險機構,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由于網點少,經驗缺乏,在保險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虛心向人保、平安等大型保險公司學習,多和國外信用保險機構交流,認真聽取出口企業的意見,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同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要著力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和水平。在實際業務辦理過程中,公司要盡量簡化各種辦理手續,減少企業投保理賠的成本,真正做到為企業服務。逐步建立健全客戶信息庫并形成全面系統的業務網絡,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做到網上申報,網上理賠,縮短客戶保險的申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