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順,趙立明,王紅芳,張立榮
(河北省遷西縣人民醫院兒科,河北遷西 064300)
應用串聯質譜篩查法診斷遺傳代謝病8例分析
王福順,趙立明,王紅芳,張立榮
(河北省遷西縣人民醫院兒科,河北遷西 064300)
代謝綜合征X;串聯質譜法;診斷
遺傳代謝病也稱先天性代謝異常,包括氨基酸、有機酸、糖、脂肪、激素等多種代謝缺陷,系由于遺傳性代謝途徑缺陷,導致異常代謝物蓄積或生理必需物質的缺乏,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與體征[1]。早期診斷存在一定困難,導致許多患兒不明原因死亡或漏診誤診。近年來,隨著新生兒篩查工作不斷完善,特別是串聯質譜分析在臨床中的應用,使遺傳代謝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成為可能。我縣地處冀東北部山區,長期處于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狀態,人口流動性差,近親、區域內小范圍婚姻繁衍后代現象較為嚴重,使得遺傳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高于平原地區。本文擬通過近年來在我院就診過的遺傳代謝病8例陽性患者進行總結,以期為基層兒科醫生在遺傳代謝病診治方面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2008年10月至今在我院就診并診斷為遺傳代謝性疾病患兒8例,男性6例,女性2例。首次診斷時間最早為生后5d,最遲3歲。
1.2 方法
1.2.1 一般實驗室檢測:對我院就診的所有高危患兒進行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血氨、血氣分析及心肌酶檢查;部分病例做腹部彩超及頭顱影像學檢查,以除外顱內占位性病變。
1.2.2 血串聯質譜和尿氣相質譜檢測:血標本采集用干血濾片法,空腹手指或靜脈抽血,滴于專用血濾紙片上,晾干后送檢。尿采集用晨尿滴于專用血濾紙片上,晾干后送檢。
2.1 診斷結果: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癥5例,其中有3例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先天性肉堿缺乏1例;線粒體腦肌病1例;糖代謝障礙1例。
2.2 資料分析
2.2.1 神經系統損害: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3例。表現為反復無熱驚厥,生長發育遲緩,吸吮力差,智力低下、腦癱等。
例1,男性,孕3產3,足月剖宮產,生后有輕度窒息史,自生后患兒反應差,喂養困難,后逐漸發現肌張力低下,且于生后2月反復無熱抽搐,于門診查頭部CT未見異常,血鈣、血糖、血乳酸均正常,因本院條件限制未行動態腦電圖檢查,考慮“腦癱”。家屬因經濟原因未進一步診治,后患兒抽搐頻繁,4個月后再次就診,查血、尿串聯質譜分析診斷為甲基丙二酸血癥,患兒未予治療于8個月死亡。
2.2.2 代謝紊亂:以發作性反應差,嘔吐,低血糖,不明原因體溫不升,難以糾正酸中毒為主要表現2例。
例2,女性,孕1產1,足月擇期剖宮產。圍生期正常,新生兒期因“腹脹”住院治療,生后2個月發生嘔吐、酸中毒,予補液糾酸治療后好轉出院。生后4個月,患兒再次嘔吐、酸中毒,氣促,多臟器功能衰竭,積極治療后患兒一般情況好轉,后患兒反復發作,且發作間期越來越短,查血、尿串聯質譜分析診斷代謝異常,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考慮診斷線粒體腦肌病。
例3,男性,孕2產2,足月擇期剖宮產,圍生期正常,新生兒期體健,其同胞姐患“腦癱”。生后1歲起反復發生低血糖、體溫不升、酸中毒,發作時輸注高糖、糾酸治療后好轉,智體力發育大致正常,血乳酸增高,串聯質譜提示糖代謝障礙。
2.2.3 心功能損害:新生兒期反復發作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心肌損害為主要表現1例。
例4,男性,孕1產1,足月擇期剖宮產。否認宮內窘迫及生后窒息史,生后第8天發生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心肌損害,心臟擴大,氣促,多臟器功能衰竭,積極治療后患兒一般情況好轉,后患兒反復發作,先后于多家醫院診治,效果不佳,后查血、尿串聯質譜分析及脂酰肉堿譜分析診斷先天性肉堿缺乏。
2.2.4 代謝病篩查:早產兒及低出生體質量兒反應差進行篩查2例。
例5,女性,孕1產1,孕34周不明原因早產。出生體質量1 400g,否認生后窒息史,患兒一般情況弱,查血、尿串聯質譜分析診斷有機酸代謝異常。
例6,男性,孕2產2,足月擇期剖宮產。出生體質量2 400g,圍生期正常,其同胞姐體健。生后喂養困難,反應弱,查血、尿串聯質譜分析診斷有機酸代謝異常。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使得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病死率大大降低,遺傳代謝性疾病受到越來越多重視。如果醫生不能早期認識、充分估計病情,可致漏診、誤診、甚至引發糾紛。本文通過對本院就診8例患者回顧性經驗總結,使得醫生對先天性代謝病提高認識。
盡管遺傳代謝性疾病在早期表現多種多樣,但對出現以下表現的高危患兒應及時納入篩查范圍,①間歇性發作的疾病急劇惡化;②同胞或近親曾有類似發病情況;③反應差,食乳差,反復多次低血糖、酸中毒;④新生兒病情嚴重,急劇進展,無法解釋;⑤任何類型腦病,尤其是反復發作性的急性腦病;⑥智力運動發育落后或倒退的;⑦不明原因循環衰竭,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的等均應早期篩查。傅惠青[2]提出多臟器功能障礙。汪劍輝等[3]提出進食后嘔吐、腹瀉或反復便秘、漸進性腹脹;體液、毛發異常;貧血、溶血、黃疸或原因不明的新生兒黃疸均應納入早期篩查范圍。總之,只要臨床醫生提高警惕,重視癥狀,嚴格查體,發現高危兒,就可達到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治療的目的。
新生兒篩查開展使苯丙酮尿癥及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等疾病已在嬰兒早期予以重視及治療,取得較好效果。但遺傳代謝病種類繁多,相對發病率低,且目前無特殊治療,預后差,給家屬及患兒帶來無盡痛苦及沉重的經濟負擔,給社會造成極大負擔,故需要一種方法診斷多種疾病的模式來提高早期診斷率,而每個醫院均購進相應檢測設備,顯然脫離國情,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的出現,為基層醫院開展遺傳代謝病早期診斷成為可能。我院與石家莊惠仁臨床檢驗所合作開展的遺傳代謝病篩查工作已取得初步效果,其開展的串聯質譜分析方法,為遺傳代謝病的篩查、診斷、治療帶來了革命,既大大提高了代謝病的診療效率,節約了醫療成本,為醫務工作者提供便捷診斷途徑,既方便了群眾,又減少醫療糾紛。
[1]謝利娟.經高危篩查發現的遺傳代謝病15例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10(1):31-34.
[2]傅惠青.16例先天性遺傳代謝病的診治與預后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0,2(2):103-104.
[3]汪劍輝,曹偉峰,姜迪剛,等.748例遺傳性代謝性高危兒童串聯質譜篩查研究[J].廣東醫學,2008,29(3):357-359.
(本文編輯:趙麗潔)
R589
B
1007-3205(2011)10-1224-02
2011-05-09;
2011-06-06
王福順(1962-),男,河北遷西人,河北省遷西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學士,從事兒科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1.0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