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王立 田玉琴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手術室,山東青島 266003)
一例脾內異位妊娠患者的護理
王靜 王立 田玉琴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手術室,山東青島 266003)
脾內異位妊娠 護理
異位妊娠是受精卵種植于子宮體腔外部的妊娠,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該病起病急、進展快,若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輸卵管妊娠占異位妊娠的95%,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絨毛組織種植于腹腔內臟器繼續發育,形成繼發性腹腔妊娠。我院2010年11月2日收治1例胚胎種植于脾臟患者,并成功實施脾臟切除術,術后經精心護理,效果滿意?,F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患者,女,34歲。因“全腹疼痛,查體發現異位妊娠1 d”,以脾內異位妊娠收入院。患者刮宮術后1月,血HCG持續升高,在外院曾按絨癌化療一療程(未結束)。1 d前忽然全腹持續性鈍痛,左小腹疼痛最明顯,伴下腹墜脹感,里急后重,大便后稍緩解。B超檢查示宮外孕:(1)脾臟異位妊娠活胎,估測孕齡14周;(2)腹腔內中量積液。提示:腹腔內出血、積血。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后,于11月4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術、大網膜部分切除術。術中切除脾臟,清除腹腔陳舊性血液及血塊約1 000 ml。術后給予補液輸血、抗炎、抑酸、祛痰等治療,嚴密監測HCG、血常規等動態變化?;颊咝g后第一天血HCG 6 754 mIu/ml。第6天血HCG降至370.70 mIu/ml?;颊?1月6日開始發熱,考慮為吸收熱、脾熱,11月11日體溫恢復正常。于11月12日治愈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 脾內異位妊娠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內心極度恐慌,擔心手術能否成功、術后并發癥以及經濟等問題,患者一旦被診斷為異位妊娠,深怕受到責備,繼而產生焦慮、抑郁、恐懼心理及恥辱感和犯罪感[1]。護士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用愛心、細心、耐心與病人交流,詢問患者病史,做好每項護理操作前的解釋工作,向病人講解手術治療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及風險性。通過評估、溝通、解答,使患者能夠面對現實,減輕焦慮,重新建立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態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
2.1.2 嚴密觀察癥狀體征,迅速建立靜脈通路 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體征,囑患者臥床,不隨意搬動病人。因脾內妊娠破裂出血可隨時發生低血壓性休克,選用18號套管針提前建立雙靜脈通路。當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脈搏快而細弱(>100次/min)、血壓下降(收縮壓降至80~90 mm Hg)、尿量減少、甚至暈厥等休克表現時,提示腹腔內急性出血。護士應高度警惕,立即通知醫生,加強巡視,給患者保暖,予快速補液輸血,同時做好緊急手術的準備。
2.1.3 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術前1 d囑患者進食易消化、清淡飲食,術前6~8 h禁食、禁水,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工作,根據患者化驗結果,遵醫囑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做好輸血準備,大體預計術中出血量,提前合血、備血。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病人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密切觀察生命體征、面色、神志等變化,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種管路通暢,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注意腹部切口有無滲血滲液,如有,及時通知醫生更換敷料。保持床單位清潔,做好皮膚護理,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患者腸蠕動恢復,減少肺部感染,防止褥瘡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2.2.2 并發癥觀察與護理
2.2.2.1 腹腔出血 腹腔出血是脾切除術比較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2]。出血多發生在術后24~72 h,護士應特別注意觀察患者神志、血壓、心率、尿量等生命體征,腹部傷口引流和滲血情況,如發現引流量增多(>100 ml/h)、色鮮紅,并伴有面色蒼白、心率增快、脈壓縮小、中心靜脈壓下降等表現,提示有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理,同時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
2.2.2.2 膈下膿腫 脾切除后,機體免疫力低下,極易發生膈下膿腫。術后協助患者取半臥位及間歇坐位,術后6 h抬起床頭20°~30°,待24 h后將床頭抬起40°~50°,保持膈下位置抬高,最大限度預防脾切除術后膈下膿腫的發生。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擠壓引流管,遵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
2.2.2.3 脾熱 脾切除術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發熱,多在一周后逐漸下降,持續一周以上的發熱可能為感染性發熱或脾熱。術后每4h測體溫一次,觀察患者發熱的特點及有無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感染。對于發熱時間較長的患者,應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2.2.4 血栓形成 脾切除術后血栓形成發生率為2%~8%[3-4]。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術后動態監測血常規、血小板變化。病情平穩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不能下床者可在床上活動,加強按摩。特別是術后1~2周,若血小板計數>500×109/L,應特別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憋氣、頭痛、頭暈、腹脹、腹痛及肢體麻木腫脹等癥狀,遵醫囑合理應用抗凝藥物,并觀察有無出血傾向。
2.2.3 做好HCG動態監測 HCG動態變化是早期診斷脾內異位妊娠及術后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護士遵醫囑定時監測患者HCG水平,并掌握它的臨床意義和正常值。切除術后患者體內滋養細胞活性下降,血HCG呈下降趨勢并逐漸降至正常。若血HCG逐漸升高或持續不降,醫護人員應高度警惕,表明胚胎還存活,并隨時有破裂的危險。
2.2.4 出院指導 注意勞逸結合,適當活動,休息時間長短視患者身體工作具體情況而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勤洗澡、禁性生活1月;若有不適及時到醫院就診,囑患者定期門診復查。
脾內妊娠發生率極低,且易被誤診,一旦診斷明確,護士應保持沉著冷靜,積極配合醫生,嚴密觀察患者病情,隨時做好搶救及緊急手術準備。優質規范的護理措施可縮短患者住院天數,減少住院費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1]李利華,張曉燕.異位妊娠患者心理衛生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8(2):166.
[2]李勁東,王志明,呂新生,等.全脾切除術后近期并發癥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學雜志,2005,14(4):300-302.
[3]Winslow ER,Brunt LM,Drebin JA,et al.Portal vein thrombosis after splenectomy[J].AM J Surg,2002,184(6):631-636.
[4]Van’t Riet M,Burger JM,Van Muiswiukel JM,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following splenectomy[J].Br J Surg,2000,87(9):1229-1233.
Pregnancy in spleen Nursing
R473.6,R473.71
B
1002-6975(2011)11-1037-02
王靜(1979-),女,山東青島,本科,主管護師,副護士長,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