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清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語系,湖南 長沙 410205)
隱喻能力的動態屬性及其在《高級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陳 清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語系,湖南 長沙 410205)
本文指出隱喻能力與語言的動態屬性有關,因此培養隱喻能力的教學方式也應該具有動態性。
高級英語教學;隱喻能力;動態屬性
根據Littlemore(2001)[1],隱喻能力是指發現隱喻意義的能力;解釋隱喻的流利性;產出隱喻的原創性;發現隱喻意義的速度。王寅(2004)[2]認為隱喻能力主要包括人們能夠識別、理解和創建跨概念域類比聯系的能力。這里不僅包括能被動地理解、學得隱喻,而且還包括能創造性使用隱喻的能力,更高目標還包括豐富的想象力和活躍的創新思維的能力。
盡管語言客觀地、獨立自主地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它恰恰在同一程度上受到主觀的影響和制約。因為,語言在任何場合,哪怕是在文字作品里,都不會停滯不動,那些仿佛僵死的語言成份始終必須在思維中得到重新創造,生動地轉變為言語或理解,并最終全部轉入主體。語言就其本質來看,是某種連續的、每時每刻都在向前發展的事物。語言只存在于持續進行、不斷發展和更新的活動之中。語言不僅隨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發展而產生變異,而且在使用中會隨時間、場所、交際對象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楊玉晨,2005)[3]語言交際中的詞匯意義的不定性、句法結構的復雜情況、篇章結構的多維性等都證明了語言的動態本質。而隱喻能力根植于語言之中,因此隱喻能力也具有了動態屬性。另外,隨著隱喻研究的深入,隱喻化和概念化也表明了隱喻的動態本質。
隱喻能力的動態性理解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語言理解是在線的動態識解過程。”(尤小清,2008)[4]Verschueren(1999)認為語言使用過程是不斷從可供選擇的語言范圍中作出可供選擇的過程中相互作出順應、從而動態的生成話語意義,這些都是指從共時角度所提出來的;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從歷時角度來考慮隱喻能力的動態性,因為一個人的語言發展是有階段性的,而語言是一個人隱喻能力的最好證明,語言的變化導致隱喻能力的變化。
由于隱喻能力跨文化和跨語言的復雜性,二語學習者很難自然而然地獲得這種能力。因此,外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確定隱喻教學的目標,區分隱喻類別,根據學習者的學習階段、隱喻的難度和數量選擇隱喻性語言材料,充分考慮隱喻性信息輸入的量和頻率設置以及對隱喻語言的處理方式,以動態的教學方式來培養隱喻能力。
(一)詞匯的動態性教學。隱喻能力體現在詞匯方面在于能更多識記并運用多義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諺語等。高級英語課是英語專業高年級的一門主干課程,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而詞匯在該課程的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隱喻是詞匯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可反向利用詞匯發展的方法,理解詞匯的來龍去脈,整體把握詞匯。
汪榕培先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貼切形象:與其把單詞比作語言的“磚瓦”,不如把單詞比作語言的“細胞”,因為每個單詞都是有生命的,每個單詞都有自身的誕生和成長的歷史(汪榕培,2002)[5]。這就表明詞匯是在不斷發展的,詞匯的使用也就有了動態性:用一個詞表達不同的概念,用不同的詞表示同一概念。如baggage(包袱),現在常用來指心理和情緒記憶和感情糾葛。相關資料表明,baggage(包袱)幾個世紀來都有否定含義,而且有記錄表示從18世紀以來,其用于指稱“難以承擔的事”。然而只有最近的詞典(如《牛津美語大詞典》、《牛津英語習語詞典》)才描述其具體的用途,指稱從過去到現在的精神或情感壓力,這似乎可能是我們目前比較關注情感健康和精神。我們認為這個隱喻是一個歷時的變化過程,表達式趨于穩定、概念趨于描述性的。語料庫研究發現這種用法有很多,表明這是一種慣用。baggage經常趨向于跟量詞使用,如a lot of,much,a great deal of,a load of等,baggage 也與 all,any,no連用。隱喻性的baggage也與動詞如carry,dump,get rid of搭配,這些動詞很少用作baggage的直譯,只有carry的被動形式例外,如“Baggage is carried at the owner’s risk”和表達式carry-on baggage。excess baggage(沉重的包袱)在近幾十年伴隨著大量的空中飛行已經進入語言與社會生活,現在的說話者很熟悉這個用法,也因此被廣泛使用。從語用角度來看,隱喻性的baggage總是用于表達過去情感和記憶的一種否定觀點。事實上,baggage(包袱)的這種用法越來越穩定,并且這種穩定性從使用的三個方面來看:從語言學角度來看,詞匯語法趨向于前面帶修飾詞固定下來,如emotional,excess,a lot of或者跟動詞如carry,dump,get rid of;從概念化角度來看:隱喻概念固定在LIFE IS A JOURNE+EMOTION/FEELINGS/HISTORY IS A BURDEN;從語用角度來看:這個表達式有明顯的評價性趨勢,即表達一個文化中共有的圖式和具體的語境。語料庫資料分布顯示這種表達式常常用于新聞和說話中。
因此對英語詞匯教學而方言,是要增強學習者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處理能力,揭示詞匯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如詞匯的投射映現機制、詞匯結構機制、詞匯/語義網絡等;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學習者習得抽象的詞匯能力,激活認知圖式,引導他們利用包括語言知識和世界知識在內的已有知識來處理學習中的詞匯,將新知識內化于現有的詞庫,從而使學習者對詞庫的增加和重組,通過新舊知識的互動而取得詞匯習得的增效性(趙彥春2003)。
(二)課文內容的動態教學。高級英語課文篇數有限,課文內容也有限。但為了能實現高級英語教學目標,在高級英語教學中,必須要做到固定課文內容與動態內容結合起來。固定課文內容與動態內容是主流與支流的互補關系。課文內容講析清楚了,動態教學才有基礎和前提;有了動態內容這些“活水”的注入,常規內容才有源泉和品位。常規內容和動態內容在教學中居于主、次地位,“次”對“主”起著豐富、充實、深化、升華的作用。
在常規教學中,課文內部和外部應有經常的動態聯系。對有些英語文化知識如果不進行動態處理,文化就失去了延續性或參照物,學生理解就有困難。如《外婆的日用家當》里的“quilt(百衲被)”,如果只孤立講解,而不聯系“百衲被”被視為黑人的歷史遺產、是黑人文化代代相傳的象征、是尋求黑人婦女世代相傳的創造性和表現力、是尋找黑人歷史、挖掘黑人文化的源泉,學生就不能認識和評價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識、自我認同和文化身份認同的模糊性、矛盾性和混沌狀態;也不能理解作者難以釋懷的黑人情結和文章深沉厚重的歷史感。通過了解本體、喻體形式的多樣性(詞素、詞、句子、語篇、系統性),了解人類共同的又多具特點的文化模式,這樣動態的思維才能培養學生大膽地理解、創造、構建認知能力與隱喻能力。
另外要將學生的基礎英語教學與高級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前兩年的基礎英語學習屬于“靜態教學”(指教學活動完全依教材敘述的自然順序進行)重在傳授基礎知識,以使學生形成基本的英語知識概念和知識結構,屬于打基礎階段,因而是重要的,要先于“動態教學”進行。“動態教學”重在知識的優化和組合,以培養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屬于發展能力的階段,是不可缺少的。動態和靜態也是互補關系,靜態為動態作好了知識準備,動態才能上層次。
(三)教材內系統的動態教學。教材內系統的動態教學是指按文章的寫作風格,將說明文、議論文、政治演說各視為一個系統進行教學。如可以在“英語政治公眾演說”這個系統里動態考察政治語言與隱喻之間的密切關系。在學了上冊的“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的講話”后,接著可以學下冊肯尼迪的“就職演說”,再補充閱讀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作的其它演講辭,我們可以發現英語中的政治演說具有共同特征,即巧妙運用隱喻來喚起聽從注意。也會發現丘吉爾系列演講所使用的勸諫性隱喻話語的主要目標是要創造一個英雄神話。希特勒和納粹德國被隱喻為邪惡的勢力,而英國及其同盟被喻為正義之師。隱喻機制是實現這一神話的最主要的手段,其“旅途式”概念隱喻(目的性活動是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的旅程)、“光明與黑暗”式等概念隱喻(如:希望是光明)是構建勸諫性隱喻話語的常用方式。我們可以看出,隱喻機制在建構丘吉爾演講辭的過程中至關重要。丘吉爾的隱喻操作打破了蔓延四處的希特勒不敗的戰爭神話,極大地鼓舞了英軍將士與黑暗勢力拼死抗爭、獲得光明的信心與決心。丘吉爾盤綜復雜的隱喻系統成為其戰時勸諫性演講的核心武器,這一修辭性策略也成為后繼的政治演說家爭相效仿的典范。其宏觀的隱喻機制到微觀的字詞隱喻,都是學習者力求學習的,也是其隱喻能力動態提升的重要素材。
隱喻能力這個概念漸漸引起許多外語學者的注意,其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我們有些學者也對得出了培養隱喻能力的一些策略。但用動態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隱喻能力培養的嘗試在國內見得很少,其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Littlemore J.Metaphoric intelligence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1.
[2]王寅,李弘.語言能力、交際能力、隱喻能力“三合一”教學觀 [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6) :140-143.
[3]楊玉晨.語篇與語言動態:語言本質探析 [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2) :116-119.
[4]尤小清.新奇隱喻的動態溯因識解研究 [J].理論語言學研究.2008, (6) :141-147.
[5]汪榕培.英語詞匯學高級教程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Abstract: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English study.Although the concept has not been well-known,it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ill be sure to at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Metaphorical competence has dynamic nature,so the ways we develop it must be dynamic.
Key words:Advanced English;metaphorical competence;dynamic nature
Dynamic Nature of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and Its Appliance in“Advanced English”
Chen Q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205,China)
H15
A
1008—6772(2011)01—0159—02
2011-1-10
陳清(1966-),女,湖南安仁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研究認知語言學,學習理論。
湖南省2010年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基于隱喻能力培養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編號:2010【447】)”及湖南第一師范學院2009年度院級基金項目“網絡學習社區支持下的高級英語課程新型教學模式研究(編號:XYS09J0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