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彩敏
(平南縣六陳鎮農業服務中心,廣西 南平 537304)
農業機械維修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機械的高效運行的保障。農機維修質量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業機械的技術狀況和資源節約,也關系到維修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人身安全。因此就平南縣農機維修體制現狀,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目前平南縣農機維修點全部是私人所有。分布在各個鄉鎮、村共有維修點87個,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個,大的鄉鎮有5到8個。獲得《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的只有13戶,也就是說獲得營業執照的只有13戶。在村上開的維修點全部沒有《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
目前,平南縣全是個體農機維修,從業人員134人,獲取農業機械維修資格證書的僅25人,從業人員素質、技能普遍較低。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維修人員文化程度低,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沒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在農機具故障的診斷、排除、舊件修復和檢驗等方面技術水平不高。例如,去年有一臺S195柴油機經過幾個維修點的人員修理,還是燒軸瓦,后來經鎮農機站技術人員檢查發現是工藝孔螺釘沒上緊,有空氣進入機油管道造成的。二是部分人員是半路出家的,不懂規范、不懂質量標準。
目前平南縣農機維修點只有13戶,是專業經營的,其他是以副業形式出現,農忙時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業余時間搞農機維修,主要是從事鐵器加工兼營維修,資金實力較弱,沒有購置先進維修設備實力。同時沒有必要的專用的檢測和試驗設備,當然也沒有三級以上資質,沒有維修整機的資格了,維修質量根本沒法保障。維修點的設備主要是電焊機、氣焊、砂輪切割器、砂輪機,小型鉆等簡易設備。其經營范圍主要是電、氣焊為主。業務量不大,經營效益及收入不高,專業經營的有3萬~5萬收入,不是專業的大部分在5千~2萬之間。這對擁有大中型拖拉機95臺,耕田機9370臺,收割機687臺,插秧機320臺等農機具總動力594090kW的大縣來說,農業機械的保養維修無疑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國家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購機補貼政策的帶動下,平南縣的農機保有量越來越大,農機戶也隨之增多。平南縣2011年新增收割機114臺,插秧機115臺,其他農機具也是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隨著高性能,高價值,新型農機具的快速增加,給農機具維修帶來技術、設備、配件等難題。一般性的維修技術、設備已經不能滿足維修要求。農機維修難已成為農民在經營農機時遇到的一個普遍問題,一些小故障要反復維修幾次,大一點故障在本地就沒條件修,或者配件供應不及時,使一些用戶不得不為了一個配件等幾天,有的甚至要超一個月。在機具的“三包”期內,機具生產廠家還能進行必要的售后服務,但也存在著配件供應不及時、人員不能及時到位,及維修水平不高的,排除故障的能力不強的現象。過了“三包”期農機戶只能自己想辦法了。農忙時維修時間長,嚴重影響到農機使用效率,影響到經營者的經濟收入。從而影響到新購機者的擔心,甚至影響到購機補貼政策的執行。
南平縣農機管理部門由于人員缺編,經費不足,未設有專職人員從事農機維修市場工作。重農機產品質量和作業質量,輕維修質量市場的管理。對維修市場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和相應辦法。農機維修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每年的農機檢驗,通過年度檢,使不合格的農機具不允許通參加農機作業。但由于各種原因許多農機具都是不參加年檢,違規作業,從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農機維修人員的培訓及技能鑒定工作遠遠不能適應需求。由于農機維修是由工商行政部門發營業執照,農機部門管理兩家管,從而形成管而不理的局面。
《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是規范農業機械維修業務,保證農業機械維修質量,維護農業機械維修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維修行業的重要規章。它賦予農機管理部門開展農機維修管理的行政職能。把全面貫徹落實 《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列入理事日程,抓緊抓好,要堅決取締農機維修無證經營現象。提高農機維修質量,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審定,核發《農業機械技術全格證》把好維修市場準入關。要積極主動與政府、工商等有關部門協調,正確理順工作關系,進行聯合執法。加強農機維修點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的農機維修市場的檢查制度,打擊生產和經營假冒偽劣的農機配件行為。加強農機維修質量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農機具的購買和農機維修是農機經營中的兩個重要環節。國家既然對農機購置進行了資金補貼,那就應該對農機維修行業進行政策扶持,對農機修理經營戶購置先進、大型的修理設備給予相應的補貼。這樣會促進農機維修行業又好又快發展,從而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農機維修人員的技能培訓和鑒定是做好農機維修工的前提。認真制訂農機維修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和方案,并狠抓落實,大力培養農機維修人才,努力提高農機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為農機維修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保障。要全面實行農機維修人員持證上崗,推進農機維修人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要積極利用現有的相關政策,搞好農機培訓、農機推廣,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資源和條件,推進農機職業技能的開發。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機化也在發展,農機維修體制也要創新,才能跟是上社會發展的需求,農機維修體制的創新,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利用政策和資金在縣城建一到兩個維修技術水平較高、維修設備齊全的農機專業維修廠,它可以由現有的農機專業技術人員作為維修人員,再由農機管理部門出資購買設備等組成國有的,也可以扶持現有的農機大戶,提高他們的維修裝備和技術水平,從而達到維修要求。二是要充分利用鄉鎮農機站,每個鄉鎮設立一個維修技術培訓教學點,提高鄉鎮現有維修人員和農機戶的技術水平。三是對農機經營組織和農機大戶進行維修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維修技術水平。四是設立農機配件配送中心,特別是高新技術的農機配件。五是鼓勵農機生產企業與農機維修廠進行配合,發揮各自優勢。農機管理部門要用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技術培訓等來進行幫助,著力改善農機維修裝備條件,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農機管理部門要把農機維修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納入工作考核目標,切實加強組織和領導,不斷推進農機維修工作。要建立完善農機維修投訴都督機制。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強宣傳《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農機維修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