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擁軍
(河南科隆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新鄉 453000)
我國企業采購已基本實現市場化運作,現行采購模式主要有三種:傳統的不透明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采購方式、電子商務采購方式。其中,傳統的粗放式采購模式仍然是企業采用的主要采購模式。在這傳統采購模式下,大部分企業的采購職能被忽視,采購部門只是一個普通的職能部門,承擔事務性的采購工作。企業采購已經暴露出了以下問題:①采購活動盲目性強,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②供應商的評估體系、供應商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還未形成③合作尚停留在交易層面,未注重深層次合作關系培養;④作業流程協調性不好,采購部門與其他部門相互獨立、分離。
企業的采購應該著眼于供應鏈的整體框架,考慮供應的速度、柔性、風險,優化采購模式,從單一的競爭性采購模式變成為有機整合存量采購、采購的集中化、按需準時采購、多媒體全球采購等多種模式及其優化組合以增強供應鏈競爭力。
存量的有機整合能為企業開拓新的利潤空間。假設一家新成立的甲零件廠,其生產某小零件的固定投資額為150萬元,變動成本為0.12元/個,計劃當年就收回投資。假設該廠當年僅有一個客戶,如果這一個客戶的訂貨量足:①Q=500萬個,能爭取到的最低價是多少?②Q=1000萬個,能爭取到的最低價是多少?③Q=1500萬個,能爭取到的最低價是多少?
不難計算出:①能爭取到的最低價是P1,500P1=150+0.12×500,P1=0.42 元 /個; ②能爭取到的最低價 P2=0.27 元 /個;③能爭取到的最低價P3=0.22元/個。然后對所得到的計算結果進行經濟分析。
中小型企業不妨將視野放寬,進行跨企業的聯合采購或第三方采購。中小型企業如果在采購上聯合起來形成采購戰略聯盟,就可以集小訂單為大訂單,增強談判實力,獲取采購規模優勢;同時,由于直接與制造商交易,可以減少中間層次,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并保障產品質量。第三方采購則是企業將產品與服務采購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實踐表明,與中小型企業自己采購相比,第三方采購憑借專業分工術有所長的特點,往往可以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的采購利潤,可以幫助企業更專注于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但是,這兩種采購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各個企業聯合采購可能只是一個機會型聯盟,彼此之間的利益很難長時間維持;其次,參與采購的各方建立深度信任的難度較大,因為采購包含著企業的許多經營秘密,如果被其他企業尤其是競爭對手獲知后會對本企業造成傷害。對于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整合采購存量是一個兩難選擇,但企業應該認清形勢,經過權衡之后做出正確的抉擇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結論,買方的采購存量若是簡單相加,而不是有機地整合為一體,則對采購成本的降低起不了作用;若是有機地整合為一體,則隨著買方采購量的增加,采購成本增加的幅度將遠遠小于采購量增加的幅度。正是由于二者增加幅度的不一致性,使得買家在將采購存量整合后有可能大幅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在上面分析賣方的利潤變化時得出的結論是:賣方的利潤會隨著買家采購量的增加而上升。40%,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
采購的集中化是相對于分散采購而言的,即采購組織同時為多個企業實施采購,通過全面掌握多個企業的需求情況,與供應商簽訂統一合同,實現大批量訂購,利用規模優勢,提高議價能力,從而大大降低采購成本。
例如,2006年我國某大型鋼鐵企業聯手和全球最大的多種資源礦業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成立合營企業并通過該公司在20年內每年向這幾家鋼鐵企業提供約1000萬噸鐵礦砂。據估計協議采購價格約25美元/噸,到岸價約為60美元/噸,這同當時122美元/噸的澳礦到岸價相比,采購成本降低逾五成以上,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是在多品種、小批量混合生產條件下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就是按需準時生產,其核心思想是追求無庫存的生產系統或使庫存最小化。所以,準時采購模式建立在供需雙方互利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的基礎上,當需求商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需求產生時,有能力適時地從供應商處得到質量可靠的所需物料。
準時采購模式對于降低原材料和外購件的采購價格、大幅度減少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庫存、提高生產率等方面作用明顯。例如生產復印機的美國施樂(Xerox)公司通過實施準時采購,使該公司采購物資的價格下降了40%~50%,庫存降低了
21世紀,全球進入信息時代,利用多媒體,基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整合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工業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尋找供應商和質量最好、價格合理的產品已成為一種采購模式的新趨勢。全球采購在地理位置上更有優勢更,加拓展了采購的范圍,也是大型企業全球化戰略的必然要求。例如宏基全球采購的實施是通過建立全球采購中心、設立眾多國際采購網點以提高采購效率,在全球范圍內采購近五千種零部件。這種全球化采購模式充分發揮了現代物流、信息流的功用,使宏基的采購成本降到了最低。
采購模式的優化,可以實現企業更有效的組織、控制物品資源,降低采購成本,保證正常的生產和經營,實現較大的利潤空間,提升企業的文化氛圍,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楊霞光,梁文濤.不同折扣方式銷售的稅收籌劃案例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4)
[2]高福文,段培山. 企業利潤分配的稅收籌劃[J].財務與會計,2006,(22).
[3]朱亞平.企業采購活動中的稅收籌劃[J].鄂州大學學報,2007,(6)
[4]王煉,江衛英.ERP環境下的企業采購績效評價體系[J].財會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