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林,張嵐,舒美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護理本科生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定位不準確,重理論輕實踐,難以虛心學習基礎操作技能。
溝通能力差:面對不同文化層次、經濟、家庭、社會地位、信仰背景的病人進行溝通時拘謹、語言生硬或少言寡語,使病人產生不信任感。
實習初期理論與實際脫節:護生在課堂多是被動地吸納知識,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各項操作缺乏感性認識。初到臨床面臨的是需要主動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指導實踐,結果往往是理論與實際脫節。多數護生不能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并利用這些知識為病人提供切實的服務。例如進行肌內注射操作,不能及時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如藥理知識——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配伍禁忌等;護理知識——三查七對、注意事項及用藥后的反應、病人心理知識等,往往只是機械地執行醫囑。如果以書面形式考核或直接提問,她們大多數能答對,但實際工作中卻不知正確運用而影響了實習效果。
護生對自己缺乏高標準要求:實習中后期她們認為已基本掌握了護理操作技術,而在工作中缺乏主動性思考.實習中后期的護生認為每個科室都差不多,無非是注射、輸液、領藥、發藥、鋪床等瑣碎事,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自己能夠應付。這時實習態度開始放松、思想懶散,表現在業務學習開始缺課,每項操作大多是機械地執行;病人及家屬有時對護生的拒絕;護生的知識水平、對危重病的搶救護理理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加之危重病人的病情重、癥狀復雜,她們很難透過表面現象去分析其病情的實質,預測病情變化,做出相應的處理,故此時護理工作往往由帶教老師完成。這些情況打擊了護生的積極性,使她們從主觀上不高標準要求自己,刻苦鉆研,也談不上用理論去指導每一項操作,局限于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而影響實習效果。
臨床帶教因素。①帶教老師在帶教實習護生的同時還承擔著繁重的臨床護理工作,雙重的任務造成帶教老師有時忽略臨床帶教工作。另外帶教老師的能力、敬業精神以及工作態度的好壞等也影響了護生理論與技能的掌握。優秀的帶教老師會促進護生理論與實踐以及二者相結合能力的提高。相反,帶教老師工作馬虎、不思進取、對病人態度生硬、沉默寡言以及對護生的指導、講解少,嫌護生做事慢,怕出差錯事故等,事事自己動手,只讓護生做些簡單的護理操作、把護生當勞動力使用等,影響護生的實習積極性。②出科前的理論與實際操作技能的考核,相對于實習大綱來說,理論考試內容有限,操作考核相對固定,多采用模型考核,比如在病人身上操作容易、標準低,一旦學生完成不了,就由帶教老師替其操作,使護生產生依賴思想而放松理論與實踐的學習,阻礙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的提高。
(1)因材施教。作為高層次護理教育的畢業生,要求其具備各種能力,護生雖然在校接受教育的時間長,但臨床實習是培養這些能力的最具體的環節,臨床教學對護生能力的培養較課堂教學更為重要。因此,需意識到臨床教學在培養護生各種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教學目標和責任。對這些能力的培養要采用系統的、專門的方法,將護生暴露于真實的臨床情形中。因此,制訂系統的教學計劃,以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
(2)選擇優秀老師。護生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會隨著實習的結束而自然獲得。傳統的一帶一的、以中專帶教模式為主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適應和滿足護理本科實習生能力培養的需要。要培養護生的各種能力,師資力量至關重要。帶教老師的知識水平直接影響到護生滿意度乃至教學質量。因此,醫院帶教老師均應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經過嚴格選拔并進行資格認證后方進行帶教。
(3)掌握本科生心理特點和思想動態,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把好入院和入科教育關。在本科生剛進醫院時,護理部組織系統的入院教育,其中重點進行職業形象、職業道德、人文科學及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宣揚“南丁格爾”精神,并組織觀看《護士禮儀規范》專題片,使護生明確護理是科學、藝術與愛心的結合,并在工作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1)臨床護理能力的培養:①科室兩階段帶教。護生在實習期間50%時間為一帶一的方式,50%時間為分管病床的方式(分管4~6例患者)。護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評估、找出護理問題、制訂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并進行效果評價。每名護生選取所護理的1例患者,按規定格式完成個案護理書面作業1份。②實習討論會。每周進行1次,由病房教學組長主持。教學組長選取護生護理實例,根據護理程序的步驟,設計幾個主要問題,引導護生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彼此分享護理經驗,由此促進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床邊查房。由教學組長對護生所分管患者運用護理程序進行評估,并指導護生對患者進行護理。
(2)教學能力的培養:護生選擇講課題目,書寫正式教案,老師提出修改意見。每人小講課1次,老師進行評價,給予反
饋。
(3)科研能力的培養:采取科研輔導老師制。選取學歷高、有一定的科研經驗、發表論文數量多和質量高的護理人員為科研導師。每位導師負責1~2名護生,從選題、設計、資料收集、論文撰寫等全過程給予輔導。護生在老師的輔導下,完成護理科研設計及論文撰寫。每周提供半天的自學時間,鼓勵護生上圖書館及利用網絡查閱資料。
(4)管理能力的培養:安排護生跟護士長上班,了解病房護理管理的內容和程序。在此基礎上,護生以小組為單位按規定內容和格式完成護理管理書面作業1份。
(5)護士長管理制。由于一貫以來,護士就是由護士長管理的,護士長在護士管理的問題上具有權威性,為了促使實習生實習計劃的切實執行,護士長可以按醫院的實習生實習計劃安排和監督學生的實習,從而避免臨床上較普遍的帶教老師把學生當奴隸使。
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能夠向社會輸送的護理人才的質量。通過有效地調整護理的臨床帶教模式與方法,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因材施教,使本科護生在實習中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學以致用,從而加強自身綜合素質,成為適應新世紀發展所需要的護理人才。
[1]李樹貞.現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
[2]宋琳娜,馮文,李銀雪等.護士畢業后規范化培訓現狀的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06,6(8):19~21.
[3]孫秀杰,呂秀媛,李莉.ICU護理本科生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0):29~31.
[4]何紅英,楊超前,蘭桂平.影響護生臨床實習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對策.護理研究,2002,16(4):237.
[5]郭宏,石麗玲.影響護生在臨床實習中角色轉變的因素及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1,17(8):52.
[6]Gaberson K B,Oermann M H.Clinical teaching stra tegies in nursing[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99.4.
[7]鄭小霞,孫紅.影響護理臨床教學質量若干因素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2,17(8):576.